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舒城县为例,分析了农机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乡镇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机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01-02
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机械作业成本,机械化作业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选择的重要因素。省委全会提出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将出现新的变化,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充满了新的期盼,迫切希望使用效率更高、更舒适、更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说明农机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更加旺盛[1-4]。
1 舒城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舒城县现有可耕作面积4.44万hm2,农机户1 690户(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户236户),农机总动力67.9万kW。目前,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0个(成员193人),已注册成立3个,从业人员51人,注册资本200万元,总资产304.5万元,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机械50台,配套农机具47台,年作业服务总收入260万元,纯收入107万元。全县农机服务作业组织的农机化年作业面积达到4.87万hm2(含各个季节生产作业量),年作业服务总收入600万元。
目前,舒城县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与农机化政策、农机农艺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机化政策成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动力,农机农艺技术水平成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基础。整合近年来农业生产耕、种、收3个环节农机化推广作业项目,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效益(减轻农民负担,节约劳动力)、生态效益(秸秆还田保护生态环境)显著,然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其根本原因是农民的经济收入低,购置农业机械能力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2 基层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农机化迅速发展,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不足
全县县级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10人,20个乡镇的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29人,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大户、农机专业户等农机推广队伍迅速发展,在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人员的引导、指导作用越来越迫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
2.2 双重管理,农机化职责未充分发挥
目前乡镇农机管理站屬双重管理,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待遇由乡镇管理,县农机主管部门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农机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与乡镇安排的工作不一致,容易产生断层脱节、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使农机化职责未能很好发挥。
2.3 机具维修技术服务滞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正常运行
全县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大都属个体经营,维修设备简陋,技术服务较差,尤其是新型机具的易损件供应滞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正常运行作业。
2.4 农机化技术覆盖低,不利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一是县级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和乡镇站农机管理人员不足,而且兼职农机人员较多,有水利员、土地员、农科员等人员兼职,专业不对口,工作不专一,并且经常调动更换不稳定;二是广大农民农机化技术知识掌握少;三是农机化水平低。农机化技术覆盖率低,不利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2.5 经费分散短缺,农机化推广演示会少
县农机局与每个乡镇农机站的经费有限,除了工作人员的报酬及待遇外,剩余经费只能进行简单的农机服务,无力承担大型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现场会,即使承担也只是专项经费。
3 基层农机化发展对策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队伍(机具操纵者)和农业机械重要部分与其他服务部分相互依存发展。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需要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道路,以培植新型服务组织、改革和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动力,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实现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为依托、农机协会为桥梁、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主体,公共管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组织形式多样化
因地制宜、因区域制宜,充分考虑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农民和机手的意愿,不搞一刀切,不套一种模式。可以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可以是为机手服务的各类农机协会、中介服务组织;也可以是农民、机手共同参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是产权明晰、紧密型的,也可以是忙统闲分、松散型的。
3.2 投资主体多元化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带机入股的同时,可以带资入股或集资入股、也可以争取银行贷款,既需要政府投入扶持,也鼓励城市居民、其他法人或组织投入。逐步形成以国家扶持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3.3 服务形式多样化
服务组织可以就某一作物、某个作业环节提供单项、专业化服务,也可以为多种作物、多个环节提供综合、全程服务;可以为当地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周边乃至跨行政区域提供服务;可以按订单作业,也可以提供承包服务;可以是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是经营性服务。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下,公益性服务组织可以开展经营性服务,通过抓推广带服务,抓服务促推广;也可以由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服务,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总之,服务可以不拘形式,但要保证服务对象有效益、得到实惠,服务组织有效益、能够发展,实现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双赢”。
3.4 服务质量标准化
一是帮助服务组织建章立制,指导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二是建立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依托服务组织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三是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能力、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信誉制定衡量的等级。
4 参考文献
[1] 孟丽.浅谈如何抓好江淮丘陵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J].新农村,2011(2):108,110.
[2] 王明旭.浅析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1(2):9.
[3] 李冬.对农机技术在新时期下推广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6):243.
[4] 薛高明.关于当前甘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机监理,2011(3):13-14.
关键词 农机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01-02
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机械作业成本,机械化作业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选择的重要因素。省委全会提出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将出现新的变化,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充满了新的期盼,迫切希望使用效率更高、更舒适、更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说明农机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更加旺盛[1-4]。
1 舒城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舒城县现有可耕作面积4.44万hm2,农机户1 690户(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户236户),农机总动力67.9万kW。目前,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0个(成员193人),已注册成立3个,从业人员51人,注册资本200万元,总资产304.5万元,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机械50台,配套农机具47台,年作业服务总收入260万元,纯收入107万元。全县农机服务作业组织的农机化年作业面积达到4.87万hm2(含各个季节生产作业量),年作业服务总收入600万元。
目前,舒城县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与农机化政策、农机农艺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机化政策成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动力,农机农艺技术水平成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基础。整合近年来农业生产耕、种、收3个环节农机化推广作业项目,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效益(减轻农民负担,节约劳动力)、生态效益(秸秆还田保护生态环境)显著,然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其根本原因是农民的经济收入低,购置农业机械能力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2 基层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农机化迅速发展,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不足
全县县级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10人,20个乡镇的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29人,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大户、农机专业户等农机推广队伍迅速发展,在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人员的引导、指导作用越来越迫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
2.2 双重管理,农机化职责未充分发挥
目前乡镇农机管理站屬双重管理,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待遇由乡镇管理,县农机主管部门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农机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与乡镇安排的工作不一致,容易产生断层脱节、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使农机化职责未能很好发挥。
2.3 机具维修技术服务滞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正常运行
全县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大都属个体经营,维修设备简陋,技术服务较差,尤其是新型机具的易损件供应滞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正常运行作业。
2.4 农机化技术覆盖低,不利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一是县级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和乡镇站农机管理人员不足,而且兼职农机人员较多,有水利员、土地员、农科员等人员兼职,专业不对口,工作不专一,并且经常调动更换不稳定;二是广大农民农机化技术知识掌握少;三是农机化水平低。农机化技术覆盖率低,不利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2.5 经费分散短缺,农机化推广演示会少
县农机局与每个乡镇农机站的经费有限,除了工作人员的报酬及待遇外,剩余经费只能进行简单的农机服务,无力承担大型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现场会,即使承担也只是专项经费。
3 基层农机化发展对策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队伍(机具操纵者)和农业机械重要部分与其他服务部分相互依存发展。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需要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道路,以培植新型服务组织、改革和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动力,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实现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为依托、农机协会为桥梁、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主体,公共管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组织形式多样化
因地制宜、因区域制宜,充分考虑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农民和机手的意愿,不搞一刀切,不套一种模式。可以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可以是为机手服务的各类农机协会、中介服务组织;也可以是农民、机手共同参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是产权明晰、紧密型的,也可以是忙统闲分、松散型的。
3.2 投资主体多元化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带机入股的同时,可以带资入股或集资入股、也可以争取银行贷款,既需要政府投入扶持,也鼓励城市居民、其他法人或组织投入。逐步形成以国家扶持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3.3 服务形式多样化
服务组织可以就某一作物、某个作业环节提供单项、专业化服务,也可以为多种作物、多个环节提供综合、全程服务;可以为当地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周边乃至跨行政区域提供服务;可以按订单作业,也可以提供承包服务;可以是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是经营性服务。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下,公益性服务组织可以开展经营性服务,通过抓推广带服务,抓服务促推广;也可以由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服务,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总之,服务可以不拘形式,但要保证服务对象有效益、得到实惠,服务组织有效益、能够发展,实现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双赢”。
3.4 服务质量标准化
一是帮助服务组织建章立制,指导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二是建立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依托服务组织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三是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能力、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信誉制定衡量的等级。
4 参考文献
[1] 孟丽.浅谈如何抓好江淮丘陵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J].新农村,2011(2):108,110.
[2] 王明旭.浅析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1(2):9.
[3] 李冬.对农机技术在新时期下推广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6):243.
[4] 薛高明.关于当前甘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机监理,201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