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立德树人与文化知识教育工作同等重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工作除了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外,同时在小学信息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意义。文章首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进而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中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样作为教育中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道德习惯、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进日常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整个教育阶段中可塑性最强国的时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融合的与核心素养的育人作用十分必要。教育部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载体是学生本身,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下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将德育核心素养融入日常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在小学信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措施
1.课堂教学规范计算机操作习惯,引导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新课程改革将德育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在计算机信息教学中可以从规范课堂计算机操作做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从课堂教学点滴中逐步内化德育教育。例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对号入座,避免哄抢机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规范操作并做好相应的安保措施;课堂教学结束后按要求规范关闭计算机,将桌椅键盘归位。通过这种课堂细节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
2.结合日常教学任务,合理发挥德育核心素养育人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任务的制定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原教学任务的深化研究,合理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基本Word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来记录和管理日常自己的零花钱账单,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在提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树立勤俭节约和基本的货币管理意识;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相关知识时可以尝试设计公益活动的LOGO和班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在模拟练习中内化德育教育,提升课堂育人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专业知识教育,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模拟练习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在体验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输入法的练习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输入日记”的学习任务,并结合教学需要,要求学生以学习组织的“学习雷锋”活动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内容可以是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经历的、参与的雷锋好人好事等。通过写作训练在学生的想象中逐渐内化雷锋精神、体验雷锋精神,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与核心素养的渗透工作。
4.合理利用学生兴趣,强化辨别是非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非常浓厚,该兴趣的主要来源不在于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来源于学生是对电脑游戏的喜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引入合理的教学小游戏,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学生喜欢的“吃鸡”游戏,场面过于血腥,不适宜小学阶段的学生过早地接触,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开展专题的讨论活动,有的学生认为该游戏缺乏趣味性,有的学生認为游戏场景刺激好玩。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该血腥暴力的虚拟游戏自身不具备教学意义,同样不能成谜于虚拟的游戏中,引导学生对种类繁多的网络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育人工作,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科学地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德育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
在信息化时代中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样作为教育中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道德习惯、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进日常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整个教育阶段中可塑性最强国的时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融合的与核心素养的育人作用十分必要。教育部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载体是学生本身,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下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将德育核心素养融入日常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在小学信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措施
1.课堂教学规范计算机操作习惯,引导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新课程改革将德育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在计算机信息教学中可以从规范课堂计算机操作做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从课堂教学点滴中逐步内化德育教育。例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对号入座,避免哄抢机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规范操作并做好相应的安保措施;课堂教学结束后按要求规范关闭计算机,将桌椅键盘归位。通过这种课堂细节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
2.结合日常教学任务,合理发挥德育核心素养育人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任务的制定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原教学任务的深化研究,合理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基本Word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来记录和管理日常自己的零花钱账单,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在提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树立勤俭节约和基本的货币管理意识;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相关知识时可以尝试设计公益活动的LOGO和班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在模拟练习中内化德育教育,提升课堂育人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专业知识教育,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模拟练习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在体验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输入法的练习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输入日记”的学习任务,并结合教学需要,要求学生以学习组织的“学习雷锋”活动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内容可以是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经历的、参与的雷锋好人好事等。通过写作训练在学生的想象中逐渐内化雷锋精神、体验雷锋精神,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与核心素养的渗透工作。
4.合理利用学生兴趣,强化辨别是非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非常浓厚,该兴趣的主要来源不在于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来源于学生是对电脑游戏的喜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引入合理的教学小游戏,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学生喜欢的“吃鸡”游戏,场面过于血腥,不适宜小学阶段的学生过早地接触,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开展专题的讨论活动,有的学生认为该游戏缺乏趣味性,有的学生認为游戏场景刺激好玩。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该血腥暴力的虚拟游戏自身不具备教学意义,同样不能成谜于虚拟的游戏中,引导学生对种类繁多的网络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育人工作,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科学地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德育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