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终将破茧成蝶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最早研究者提出可以训练机体免疫系统自己杀伤肿瘤的理论,已经过去100多年,该领域顶级专家认为,这一理论会在明后年最终得到证实。
  美国Dana-Farber癌症中心Glenn Dranoff教授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免疫治疗将成为抗肿瘤治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免疫治疗领域一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信心”。
  目前有两种免疫治疗制品已经面市。Ipilimumab(Yervoy)作为黑色素瘤治疗领域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成为黑色素瘤治疗领域重大突破,去年获批。另一种为Dendreon公司的前列腺癌疫苗Sipuleucel-T(Provenge),不过Sipuleucel-T在上市两年后遇到了销售管理上的失策及医生嫌麻烦而处方较少的窘境。
  接下来的一年间,至少十几种免疫治疗药物或疫苗将进入中晚期临床试验,肿瘤免疫治疗将出现大的转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Jeffrey Schlom教授指出,其中有几种可能会获得成功,一旦获FDA批准,应用将十分广泛。被寄予厚望的有丹麦生产的前列腺癌疫苗、葛兰素史克研发的肺癌疫苗、Amgen公司试验的黑色素瘤疫苗。
  沉寂百年,终破茧成蝶
  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的理论,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William Coley教授发现,某些术后感染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好,他推测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帮助杀伤了肿瘤。尽管疫苗或免疫治疗真正变成现实推后了100多年,但我们对如何获得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需要重新定义。尽管延长生存一直是金标准,但许多抗肿瘤药物试验终点定为肿瘤消退、肿瘤生长延迟或疾病进展延迟(PFS)等。不过Ipilimumab和Sipuleucel-T成功延长了患者生存,并未通过延长PFS或带来肿瘤消退等。
  美国纪念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Jedd Wolchok教授指出,总生存是准确的研究终点指标,肿瘤本身可能因为充满免疫细胞反而显得更大。因此必须考虑到这些生物学反应,建议采用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Ipilimumab是第一种显示可延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的药物,临床试验显示平均可延长4个月的总生存,有20%的患者可持续缓解非常长的时间,有的患者已生存满9年。这是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的最有力佐证。有人将这称为治愈。Wolchok教授指出这样认为不很合适,有些患者接受 Ipilimumab治疗5年后扫描结果与5年前相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身上,肿瘤变成了一种慢性病,患者带瘤生存,提示免疫系统可在肿瘤与机体之间创造一种很好的平衡。
  治疗药物从两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以前研究者认为只有黑色素瘤和肾癌有对免疫治疗反应的潜质,但这是错误的,目前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脑部肿瘤均有临床试验在探讨免疫治疗疗效。
  虽然基础理论还是训练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不过研究者积累了对免疫系统的最新的了解。
  也有关于疫苗联合治疗的探讨,如Ipilimumab联合罗氏公司新的靶向药物Zelboraf(靶向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突变)。MD Anderson癌症中心Patrick Hwu教授指出,Zelboraf有较高的缓解率,但缓解持续时间并不长;Ipilimumab治疗没有较高的缓解率,但有些患者可近似治愈。联合两种药物,或可达到较高、较长时间的缓解。不过看完联合治疗的费用,Hwu可能就不会那么乐观了。Ipilimumab一周期耗费12万美金,Zelboraf 需5.6万美金。有研究正致力于筛选Ipilimumab治疗最大获益的人群。
  Ipilimumab是CTLA-4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另一个免疫系统调动机制为可通过PD-1,基于该因子的免疫治疗正被Bristol-Myers和默克等公司进行探讨。
  疫苗的作用机制略有不同,sipuleucel T疫苗等通过调控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或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更有效地杀伤肿瘤,好处是毒性很小、可延长患者生存,这正是肿瘤患者需要的良好的生活质量。
  不过目前为止,大家对免疫治疗仍不十分看好,开发肺癌疫苗的公司就有投资者撤出16%资金的事情发生,认为疫苗开发还是不入流,不被看好,除非再有成功案例出现。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就是Bavarian Nordic公司的前列腺癌疫苗 Prostvac,Schlom教授认为该疫苗是最有希望的。该疫苗最初由NCI开发,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可延长8.5个月的总生存,是当初 sipuleucel T总生存获益的两倍。若该获益得到正在进行中的大样本研究证实,将是治疗上的一大进步。
  重获商机或意味着重获生机
  Ipilimumab的获批及其他一些进展,也使得此前被边缘到小生物公司的一些免疫治疗重新被大制药公司相中,去年Amgen公司花了15亿美金购买了两个有免疫治疗制品的公司。
  有分析学家指出,探讨免疫治疗用于早期肿瘤患者,或许通过预防复发可能会获得较好效果。但这样的研究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因此一般公司都选择在较晚期患者中开展试验,这样可以比较快地拿到结果。若机体免疫系统可被赋予长期的监测功能,便可发挥长期的监测杀伤肿瘤的作用。一种乳腺癌疫苗Neuvax就正被探讨术后早期应用的疗效。免疫系统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杀伤肿瘤的“装备”,因此必须给免疫系统留出这样的时间来,也就是说免疫治疗用于那些预期寿命很短的患者,是没有意义的。Schlom教授也指出,之前该领域研究都是在非常晚期的患者中开展,这类患者免疫系统被化疗和放疗严重破坏掉了,免疫治疗屡屡失败也难免。
  Hwu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关键性时刻到来了,不是我们过去几年变聪明了,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结果得到了回报。
其他文献
他终于考进了心中理想的音乐学院,兴冲冲地走进了练习室。这是他入校以来,第一次与自己的导师见面,一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  第一天授课,导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难题:他拿出一本复杂的乐谱,让大家弹。乐谱的难度好大呀,他在心里抱怨:“您是导师,我是学生,怎么弹得了?”  学生们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导师静静地听着:“好好练习,一周后考试!”  第二周上课时,学生准备让大师验收。没想到,大师又给了他们更难
期刊
忽然要去领一个奖,第一件让我担心的事情居然是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上台。翻箱倒柜,没有中意的。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穿西装还是燕尾服的问题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我想,男人嘛,正式场合,西装加上领带便是最好的着装了。  我去了一趟商场。热情的导购小姐是个化了妆的年轻女孩子,嘴巴甜甜,笑意盈盈——这些西装都是今年的新款,才上市,抢手得很哦!我选了一套浅灰色西装外套和卡其色西裤。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全书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养生宜早。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人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组。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7.30软件分析2-DE图谱。选择在睾丸胚胎
近日,某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引发收视狂潮。它为什么这么火?即使不是在黄金档播出依然吸引了众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它引发了观众对“爸爸在家庭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和如何育儿”话题的探讨。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仍然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因为参与节目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明星、偶像,所以同时满足了观众对明星生活以及亲子关
林志颖——3岁前培养基本人格rn节目中对孩子最有耐心的要数林志颖,他被观众评为“最好爸爸”.说起自己的育几经,林志颖直言,父母应该是塑造师,带小孩子不是只让他吃饱睡好,
受访专家:林怡,国内知名育儿专家,出版《宝宝观察力训练》等多本育儿书籍  湖南卫视明星育儿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高收视,节目中五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各异,五位宝宝的性格也非常鲜明。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林怡说,父亲是孩子性格的镜子,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影响。  榜样型爸爸 要适当放手  代表父亲:林志颖  很多小孩从小把爸爸当成自己的榜样,林志颖孩子就是这种类型
“爸爸去哪儿了”,是我们经常从孩子口中听到的问话。  在我国,陪伴孩子一般是母亲或祖辈的事情,而爸爸们经常只是在下班后短时间地陪伴孩子。目前这档由父亲作主导的亲子节目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爸爸”。节目中,明星爸爸们日夜带孩子玩耍的场景着实感动了不少人。不过,在中国当下,家长特别是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在孩子身边,又有几个爸爸能学习《爸爸去哪儿》中的亲子方法?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古人
近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实施.今后,当北京市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一级(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三天出现严重污染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
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难,而且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如不注意防护,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雾霾天气严重危害健康。  首先,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甚至会诱发肺癌。  其次,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