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突出了新课改中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当前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中众多教师实践研究的聚焦点之一.
然而,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做起来并未如愿以偿. 虽然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应用于课堂上,由于许多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认识不足和对教材的挖掘不够充分,使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根据数学知识特点,数学教材中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而且,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不是教学方法的唯一选择. 所以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是一定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有时也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因此,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现在针对数学课堂上教师怎样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谈一些体会.
1. 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课堂上,某些数学动手操作任务比较繁杂,若安排每名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任务来获取结论,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实地测量物高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有的测倾斜角,有的测水平距离,有的整理数据,很快完成了测量任务. 又如:在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工作量很大,这时安排组内调查,然后汇总、归纳与统计,也很快的完成了. 可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效率,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 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拓展一些数学问题,使之具有挑战性,学生在独立探索这些问题时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学生独立思考不出答案,老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比老师直接讲解答案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产生分歧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难以决断. 这时学生会有与他人交流想法的愿望,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大家相互质疑,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学生会逐渐达成共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学生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即是解答策略不唯一或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有的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遇到这种问题,老师可首先发动学生独立思考,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很难考虑到所有的解决问题的角度,这时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完整地揭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此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中有一道货车能否通过隧道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宽然后通过计算比较货车的高与隧道的高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高然后对比宽. 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得到正确结论,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5. 讲授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
掌握重点内容是一节数学课中的最核心任务,老师要用各种手段促使学生领会重点、难点并学会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若能在知识的关键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摆脱单纯由老师讲解带来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定理时,这个定理的证明是重点,而且分三种图形推理,教师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就可以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不同位置的图形考虑周全,讨论证明方法时,各抒己见,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来是难点问题,在合作的活跃气氛下被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了.
6. 章末复习时
在整理章节复习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合作交流知识间的相关性,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圆》这一单元时,教师提出整理要求,让各小组把这一单元的概念、定理和一些结论梳理出来,画出知识网络图. 学生整理出来后,各小组之间对比交流,比较网络图中的优缺点. 这样,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了互相补充、否定、反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地整理出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从中学生学会了复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然而,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做起来并未如愿以偿. 虽然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应用于课堂上,由于许多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认识不足和对教材的挖掘不够充分,使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根据数学知识特点,数学教材中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而且,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不是教学方法的唯一选择. 所以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是一定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有时也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因此,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现在针对数学课堂上教师怎样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谈一些体会.
1. 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课堂上,某些数学动手操作任务比较繁杂,若安排每名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任务来获取结论,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实地测量物高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有的测倾斜角,有的测水平距离,有的整理数据,很快完成了测量任务. 又如:在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工作量很大,这时安排组内调查,然后汇总、归纳与统计,也很快的完成了. 可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效率,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 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拓展一些数学问题,使之具有挑战性,学生在独立探索这些问题时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学生独立思考不出答案,老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比老师直接讲解答案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产生分歧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难以决断. 这时学生会有与他人交流想法的愿望,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大家相互质疑,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学生会逐渐达成共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学生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即是解答策略不唯一或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有的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遇到这种问题,老师可首先发动学生独立思考,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很难考虑到所有的解决问题的角度,这时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完整地揭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此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中有一道货车能否通过隧道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宽然后通过计算比较货车的高与隧道的高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高然后对比宽. 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得到正确结论,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5. 讲授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
掌握重点内容是一节数学课中的最核心任务,老师要用各种手段促使学生领会重点、难点并学会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若能在知识的关键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摆脱单纯由老师讲解带来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定理时,这个定理的证明是重点,而且分三种图形推理,教师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就可以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不同位置的图形考虑周全,讨论证明方法时,各抒己见,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来是难点问题,在合作的活跃气氛下被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了.
6. 章末复习时
在整理章节复习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合作交流知识间的相关性,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圆》这一单元时,教师提出整理要求,让各小组把这一单元的概念、定理和一些结论梳理出来,画出知识网络图. 学生整理出来后,各小组之间对比交流,比较网络图中的优缺点. 这样,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了互相补充、否定、反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地整理出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从中学生学会了复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