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唯名论—经验论的主导下,形而上学研究一直受到语词分析和经验分析的严格束缚,无视情感在认识论的作用,从而也就无法把情感对象归为认识对象而加以认识。然而,人在生存中并非仅仅与经验世界打交道,还与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情感对象)打交道。人可以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讨论可能世界,从而把可能世界视为一种几率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就会发现,可能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优先性,乃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分析情感的认识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可能世界,并对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从而大大地拓宽我们
【机 构】
: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唯名论—经验论的主导下,形而上学研究一直受到语词分析和经验分析的严格束缚,无视情感在认识论的作用,从而也就无法把情感对象归为认识对象而加以认识。然而,人在生存中并非仅仅与经验世界打交道,还与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情感对象)打交道。人可以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讨论可能世界,从而把可能世界视为一种几率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就会发现,可能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优先性,乃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分析情感的认识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可能世界,并对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从而大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展示更大的人类生存空间。就方法论而言,寻找认识情感对象的途径乃是关键所在。20世纪的分析哲学和现象学都企图从逻辑的角度研究可能世界,无法呈现可能世界的现实意义和生存意义。尽管一些现象学家企图从生存论的角度进入可能世界,但可以看到,他们缺乏情感分析这一认识论工具。因此,对情感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进行说明,并应用于形而上学研究,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呈现偶态形而上学这种视角,使得形而上学研究能够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其他文献
1990年代,中国史学史研究摆脱了受梁启超“史学史的做法”影响所形成的以史官、史家、史籍为中心的研究与撰述模式,完成了1960年代就已开启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新体系的建构。新的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强调从有关历史本身认识的发展过程与史学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两方面揭示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阶段性特点、面貌和规律。新学科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史学史研究与撰述的发展,新的领域不断开拓,研究不断深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继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又一次发展高潮。
《韩非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天与道、道与理、理与物、物与文、人工与天工等关系的论述中。在天与道的关系上,天是自然界,道是天存在的根据,但天有时会违反道,于是自然界会出现灾异现象。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可能会被破坏。在道与理的关系上,道是宇宙的总道理,而理则是一事一物的道理,通过循理而得道。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既是多元的又是整一的。在理与物的关系上,理是物存在的根据,物是理的显现。在物与文的关系上,物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即理,理外化为物之文,文就是物的形象。这一观点具有美学意味。在人工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研究是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路径。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学批判大纲》,再到《资本论》第一卷的“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诞生问题的持续追问中逐渐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之自身局限性的突破;在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推进中,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确认为以资本为主导的不平衡、充满异质与张力的矛盾总体,揭穿了由资本统治的现代社会总体性历史过程的起源性与有限性。今天,我们对资本主义起源研究的有效性在于:其一,驳斥历史哲学所主张的存在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家历史发展
19世纪以前,无论是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还是传统型国家(如中国),存在奴隶劳动的现象并不鲜见。判断奴隶身份的最重要标准是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劳动者拥有发展自由个性的条件以及作为人的自由发展程度。淮地煎丁受缚于国家法律,从事直接的强制劳动,承受官府、盐商的超经济剥削。他们没有改变身份、职业的自由,且世代相袭;同时,没有自己的主要生产资料,没有迁徙、生产和支配自己劳动产品的自由,甚至婚姻都要靠官府的恩赐,是事实上的国家生产奴隶。其生存状态和自由程度远不如两淮的小农,更无法与美洲种植园的黑人奴隶相比。
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平等观念的嬗变表现出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从康有为到刘师培,现代中国早期平等观念的基本规定是以无差别为中心的抽象同一观念。章太炎《齐物论释》是超越这一观念的重要尝试,即从价值平等转向事实平等,从主体差别转向本体差别,从抽象同一转向具体同一。章太炎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转变,首先是由于深深卷入革命党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实践经验把价值理念转换为理论认识;其次是基于对唯识学的独特理解,得以在本体层面重构平等观念;最后是对清代古音学传统的继承为突破早期平等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章太炎《齐物论
心灵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其从哲学上对心所作的分析和论述,而在于其对常识心理学所作的反思和超越,以及对常识性心理概念的自然化。中国不仅有自己极富个性的民间心理学,而且有对它的反思和超越,有自己的理论化或合乎规范、标准的心灵哲学,有自己的特殊形式的自然化。这种特殊性除了表现在方式、方法、逻辑程序等之上,还体现在其自然化的理论基础别具一格。自《左传》等论著问世以后,经过创造性的理论化探索,中国形成了自己既合乎规范又有独特个性和重大建树的心灵哲学。
从南宋开始,《古文苑》中署名宋玉的六篇赋作真伪问题逐渐成为辞赋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文献学、统计学等方法从《古文苑》的来历、《古文苑》中署名宋玉诸作的主要来源、《古文苑》宋玉六赋的著录情况三个方面,对《古文苑》宋玉六赋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古文苑》所收署名宋玉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赋作,除《舞赋》外均为宋玉所作。
抗战语境下,《新中华报》充分发挥中共中央的“喉舌”作用,以夯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己任,以争取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为方针,通过刊发多篇社论文章,创办多个专题栏目,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全面揭露汪精卫等人投敌叛国的阴谋行径、说服指引各党各派各团体开展正确的讨汪斗争、展示斗争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在争取全国民众持久团结抗战、打击“防共反共”叫嚣、辨别真假三民主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媒介舆论引导、传播动员作用。分析《新中华报》的讨汪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目的: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 A)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相结合,在肿瘤的存活、增殖甚至侵袭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主要探讨Trk 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空间正义,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文学史的述史观念不能只考量线性时间维度,也不宜仅仅徘徊于族属和地理空间层面的表象性强调,还须正视并重视新的述史可能性。概而言之,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新的述史可能主要指向三大向度:一是叙事视野公平,即要求述史者勇敢告别“虚构/非虚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接近“文学性”的文学本原;二是媒介形态公正,在主流性纸质书面文学外,还要认同口传民间文学的体量,并适时接纳电子网络文学新形态;三是文本空间公允,亦即合理彰显中华民族文学入史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