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字剧场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caore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翔,文学博士,创意写作导师,诗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政法学院中文系讲师。曾获第44届香港青年文学奖,拥有创意写作教具“编剧大师卡牌”专利。
  作家究竟是怎样写出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呢?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详细记录了他创作戏剧故事时采取的独特方法。他说:“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在这里,李渔把作家创作故事的过程,比作是在搭建文字剧场。作家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演员。当作家拿起笔的时候,灵魂就已经顺着笔尖进入到了所写的故事情境中,他跟随着人物去行动,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又能跳出来,以导演的视角把控全局。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
  首先,我们从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故事场景写作的第一个秘诀:熟练运用“动词思维”。
  具体来说,就是在提笔写作故事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动词。学会运用足够多的、准确而富有变化的动词,去展示人物的行动,以动词来勾勒出一波三折的故事场景。为什么动词如此重要呢?因为没有动词,人物就是静止状态,那样就没有故事发生。试想,在童话里,如果小红帽乖乖地坐在家里,而没有提起篮子走向丛林深处去为奶奶送蛋糕,也就不会有故事发生;如果灰姑娘只是靠着窗口发呆,抱怨着不公平的生活,而没有走到王宫去参加舞会,也就没有水晶鞋和之后的故事了。因此,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情节描述行动中的人。”我们想要让自己写的记叙文或者故事更加好看,就必须搭建一个动态的故事场景,也就是多用动词,让人物行动起来。很多同学讲故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动词思维。通篇用了很多描写情绪和情感的华丽辞藻,但人物没有行动,文章就变得空洞、乏味。
  怎样在日常写作中避免静态的空洞描写,快速训练动词思维呢?教大家两个简单的方法:动词串烧练习和情绪转化练习。
  动词串烧法,即刻意观察人的一连串动作,把这些动作运用准确的动词表述出来,像做烧烤一样,形成“动词串”,进而汇集成我们专属的“动词库”。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了。比如,我们去观察一个厨师做菜的过程,把每个步骤都用相应的动词记录下来。想象现在正在做的是红烧鲤鱼:“第一步,要把鲤鱼刮去鱼鳞,再掏除内脏和鱼鳃,反复冲洗多次。然后,用刀斜着在鱼身两面各划出三个刀口,便于入味。紧接着,切两块生姜,一块涂抹在鱼身上除腥,另一块擦拭锅底和周沿,这样不易粘锅。然后,开火,倒入花生油,让花生油覆盖锅底。烧热后,将鲤鱼放入锅中,调到小火,煎到鱼身一面金黄,再用铲子小心翻到另一面,继续煎。下一步,切一些葱段、姜丝、蒜瓣,混合着花椒、干辣椒,放入锅中和鱼翻炒,炒出诱人香味。然后,放入白糖,倒入少许料酒、白醋、生抽和老抽,小炒一会儿,加清水,开大火烧5分钟,再转小火焖10分钟,收汁,盛盘,撒香菜和葱花。”我们看这段“红烧鲤鱼”制作的过程,每句话都有动词,分别有“刮、掏、冲洗、切、涂抹、擦拭、开火、倒入、覆盖、烧热、放入、调、煎、翻、炒、撒”等一系列动词,串联成鲜活、生动、色香味俱全的文字剧场。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记录一下:咖啡师制作一杯咖啡的过程,茶道师冲泡一杯茶的过程,一个体操或跳水运动员运动的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一系列动词去展示流畅连贯的动作组合。记得把这些动词记录下来,收入到你的动词库。
  情绪转化练习,是引导自己将笼统的情绪或情感描写,转化为更加形象、鲜明的动作表现。例如,你写道:“今天我真倒霉,气死我了。”你可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或者环境描写来形容、烘托这种情绪状态,但是这样的句子无法让读者产生可视化的代入感。想一想,一个人倒霉,具体经历了什么?如果用搭建文字剧场的方法,我們可以将其改成这样:“今天一大早起床,迷迷糊糊的,居然把牙膏当作洗面奶涂到脸上了,然后又用沐浴露洗了头。匆匆忙忙喝了牛奶,谁知道拉肚子,跑厕所,发现卫生纸用完了。等朋友送来纸巾的时候,不小心又把钥匙掉进了马桶。好不容易把这些风波都解决了,一看手表,糟了!要迟到。马上去赶公交车,刚好公交车抛锚。改成打的,又遇大堵车……”经历了这么多倒霉事,我的气愤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可以用一系列动作展示。比如,“气得我抓耳挠腮,直跺脚;气得我无心听讲,只想在本子上涂鸦,可是越涂越烦躁,撕了十几张纸,团了一堆的破纸球”。也可以是:“气得我只想找盆冷水扎猛子,或者买一瓶冰可乐,浇灭心中的焦躁气焰”。类似的,你可以试着写一写:一个人悲恸欲绝的场景,一个人紧张和恐惧万分的场景。请注意,一定要运用足够多的动词,表现出具体的经历和动作。
  当我们能够自如地运用动词思维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更高级的锦囊。这个锦囊便是来自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刺激—反应公式”。它可以助力我们去写作一个比“美食制作”和“情绪表达”更复杂的、更有挑战性的场景。比如我们要写一场篮球比赛,或者写一场追逐戏,这里面就涉及多个人的动作交替。如果只记录一个人的动作,那就失去了“对抗性”,比较单调。如果是忠实记录多个人的动作,就会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刺激—反应公式”:先确定一个主人公,想象在他身上安放了一台摄像机,将其他人(对手)的动作视为“刺激”,“刺激”发出后,主人公作出反应,主人公的反应又引发了对手的回应,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具体我们来看《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的例子: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在这段场景展示中,“老虎扑来”是一个刺激,这个刺激引发了“武松闪到老虎背后”的后续反应。武松躲到老虎背后,刺激了“老虎掀起腰胯”的动作。这个动作引发了“武松再一躲”的反应。武松两次躲开,激怒了老虎,让老虎大吼一声震山冈。然后老虎咆哮着“尾巴一剪”,武松的反应是又躲。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动作,引发了武松三次躲闪的反应。之后武松由被动转为主动,一劈棒子,没打中,老虎受到惊吓咆哮着扑来。武松第四次躲开。武松见老虎贴近,抓住时机,揪住头就打。整个场景节奏鲜明,一连串动词连缀起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富有张力。仿照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试着写一写足球比赛、闹市里的争吵等复杂场景。在写作时,注意动作是谁发出的,尽量写得流畅,又能环环相扣。
  创意写作练习
  试着从迪士尼动画电影,或者好莱坞探险片、科幻片里选取节奏明快的动态场景,例如追逐戏、战斗戏、拯救戏等,对其情节进行复述,训练自己的动作思维,搭建属于你的文字剧场。
其他文献
星期五的晚上,因为要上课外英语辅导课,放学后,我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就去上课了。  六月下旬的夜晚热浪阵阵。教室里的电风扇无奈地摇着头,“吱吱呀呀”地响着。同班同学小王就坐在我旁边。上课时,他汗流浃背,不停地东张西望,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下课一问,才知道他非常口渴,带来的水又喝完了,正想找同学借水喝。这时,他突然兴奋地说,他想起临出门时妈妈特意在他书包里塞了一个大苹果。于是他连忙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弯
期刊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称小中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大主题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  材料上:关键在“小”,选取的对象——事和物,情和景都是“小”的。  写法上:材料“小”,立意却要高,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尽可能在细微之处体现立意的高大。  表达效果上: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崇高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广阔、更深远的艺术境界。 
期刊
我是飘在学校上空的一朵云  我是浸在琅琅书声中的一朵云  我认识许多文字  我会唱许多歌谣  天空教我包罗万象  我便矢志胸怀坦荡  风教我如柳拂面  我便永远温润如玉  道道金光,聲声鸟啼  赋予我美的心境  绵绵和风,淅淅微雨  涤荡我自由的灵魂  我憧憬着  真挚的语言和天真的笑脸  我将温暖、信念和梦想紧紧融合  我是蔚蓝天空的一部分  孩子向往的一部分  我和梦想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期刊
我的脸上没了笑容  你的天真可爱无影无踪  我埋头苦学  你沉默不语  就这样  你我疏远了  别离了  年少無知,青春懵懂  中考在即  我们奋勇向前,永不言败  我相信  我们的天空定会晴朗明媚  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
期刊
一天下午,我在国家图书馆遇见一位老奶奶,她借的书居然是《不一样的卡梅拉》(儿童读物)。我问她:“您也喜欢看这种书?”她点头称是,我们无意间聊了起来。  原来,如今的她发现自己和过去疼爱有加的小孙子,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每当她打电话询问孙子的生活情况时,对方的回答每次就两个字:挺好。  终于有一天,她问小孙子在看什么书。小孙子说自己刚开始看《不一样的卡梅拉》。这位老奶奶决定看看书的内容,用心看
期刊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食物匮乏,尤其到了开春,家里几乎揭不开锅。那时,正在长身体的我们让母亲操碎了心。为了给我们多找些吃的,母亲常常会带我们去野外拔沙葱、找野菜、摘榆钱。在所有的野菜中,我最偏爱的就是榆钱。  等到榆钱冒出来,母亲就会利用一切时间去树林里摘。哥哥姐姐放学后都去帮忙,我也跟着去。我只负责爬上树,把高处的榆树枝压下来,以便他们能够着榆钱。有时玩得高兴了,我就双手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乐
期刊
口香糖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口嚼食品,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是他们年轻、时尚的年龄标志。  以科学的角度界定口香糖,它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树油脂为胶体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人口中咬嚼的糖,在维护口腔健康的同时,通过咀嚼带来面部肌肉运动,在认知领域也具有多重功能。  西方认为,口香糖源于美国。1836年,墨西哥一位将军在贾森托战役中被俘。被释放后,他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
期刊
白我记事起,每逢节假日,父亲总会为我们亲手制作芝麻糖,薄薄的、脆脆的。一想起來,那香香甜甜的滋味似乎就漫上了味蕾,更涌上了心头!  芝麻丰收时节,父亲会走遍周边的集市,只为选购上好的芝麻。芝麻买回家中,先挑拣杂质,然后过筛,再用干净的湿布擦洗、晾晒,然后放入铁锅里炒熟,直到闻到芝麻的香味。  糖,必须是白糖,最好是绵白糖。熬糖的过程尤其考验技术,不能放水,先用大火令糖融化、变色,再改用文火熬制,不
期刊
凉风寒意微,知者谁  夜深独难寐,思何为  幽巷易见烟花飞,情以泪  如似落红碎,唯言美  星辰点点银辉  冷晕酌满酒杯  残月方显妩媚  如此声色莫回  人生终成灰,仅百岁  然却过往乏累,也难追  昭君當年无悔,何必悲  今夕佳酿沉醉,听流水
期刊
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一所小学里,有个名叫玛吉的小女孩,她非常热爱表演。  有一次,老师在为学校晚会的剧目选角时,让玛吉担任主角演公主,但接下来,玛吉辜负了老师的厚望,她总是无法演好公主,老师只好把另一个原本演仆人的女孩替换了上来,让那个女孩来演公主,而让玛吉演仆人。玛吉伤心极了,回到家后,她哭着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母亲听后微微一笑,拉着她的手来到了后院。在她家的院子里,棚架上的薔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