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思考

来源 :试题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中,给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众所周知,物理学科具有显著的规律性、抽象性、复杂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入对照组(n=47,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7,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
认知表现预测已经成为当前大脑研究的重要课题.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同时具有较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潜力为认知表现预测提供数据支持.为了解决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认知表现进行预测时大脑所具有的时-空共变难刻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大脑学习机制的时-空共变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即深度稀疏自编码器与循环全连接网络混合模型,以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误差作为认知表现预测能力的评价标准.在人类连接组项目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对促进康复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效果及产科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24h阴道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精细化护理对于促进产妇康复和提升产科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产科120例剖宫产产妇,并依据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同期观察组则在此护理基础上运用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率、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率为5.00%,对照组为16.67%,且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d、3d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放疗科2019年1月份到2020年6月份入院接受放射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从生活质量评分、吞咽功能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予以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60.98±2.98)分;吞咽功能评分(10.02±1.09)分,洼
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有信息技术的渗透。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信息技术的融入,形成了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并且能够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工作,更是得到了微课的高效帮助。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原则与重要性展开分析,探寻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门诊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食管癌放疗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放疗病人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放疗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放疗依从性、放疗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00例妇产科患者,从我院的妇产科病房中选取,以50例为一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记录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情况。基于收集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在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目的 比较沉默信息调节蛋白3(SIRT3)在正常皮肤(NS)、日光性角化病(AK)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NS、30例AK和28例cSCC组织标本中的SIRT3表达。结果 SIRT3在c SCC组中阳性细胞率为(60.27%±17.90)%,显著高于NS组(40.99%±14.98)%和AK组(45.31%±12.66)%。SIRT3的阳
轨道动态检测技术是我国实现轨道几何状态评判和运营维护的重要手段,该技术结合线结构光和惯性测量方法测量轨道不平顺,具有高速、高精度的特点。随着列车不断提速,轨道长波不平顺开始影响行车舒适性,需要进行检测与管理;桥梁、沉降等区段的形变监测需求也愈加旺盛。而现有轨道检测系统在测量长波不平顺时存在准确性不足、截止速度高的缺点,限制了测量数据在养护维修与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在高动态、高噪声行车环境下实现轨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