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人本: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发生始于回归教学。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实践深化了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逐步开启教育中人的自觉,由此而提示着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深刻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再到学校文化建设,带动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也带来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发展。新教育实验和新基础教育实践,着力强化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探索,促成当代中国教育从外在整体性改进到内在整合性提质的转变。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升华,乃是要把当代中国教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培养具体的人到培养具体的中国人,以深化个体成长成人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生命自信。
其他文献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企的光荣传统,是国企的"根"和"魂",是我国国企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如何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坚定思想根基、激发发展活力,凝聚奋进力量,如何让企业党建工作的"硬任务"和生产经营的"高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这都是新时代企业党建需要探索研究的课题。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应对社会复杂议题与科学前沿问题的重要研究范式,然而大学跨学科研究活动的开展受传统学科组织壁垒的限制,变革既有的学术组织结构、创新跨学科研究组织形式是保障跨学科研究组织行为的关键。国外知名大学在推进跨学科研究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解构—建构—制度化"的组织变革过程,在"内构"与"外拓"两种路径下创新了多样态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并建立了与跨学科研究组织相匹配的运行机制。促进中国大学跨学科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向来是"天地君亲师"——尊卑分明,长幼有序,尤其到了春节,这种敬天礼尊的意识,在"撅屁股作揖"的礼俗中,昭然若揭了。天地生万物,主宰天地的神灵自然应当享受人们的礼拜,抛开其中的迷信成分,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和谐共存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辈应当对先人、对长辈感恩戴德;"长辈是晚辈挡风的墙",有长辈们在,晚辈们就会少一些风雨,多一分安逸;可那"老墙"也是需要维
期刊
由于复杂的采集条件或经济条件受限,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常出现不规则、缺失、稀疏等情况,进而影响后期成像准确度以及分辨率。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地质先验信息的基于平面波解构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实现对不完整地震道的插值重构。该方法通过构建线性平面波滤波器以及迭代实现局部斜率的计算,过程中采用正则化算子提高斜率的计算精度和算法计算效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常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重构方法
为了解和掌握当下国内媒介化研究成果的全貌,分析当前国内媒介化传播研究的特点及问题,借助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新闻传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8本期刊进行文献计量统计,精选出201篇文献(2010-2020年),通过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探讨目前国内媒介化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媒介化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路径选择。研究认为,近十年来媒介化研究的特点是以质性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销量逐年增长,从而带来了汽车的产能释放,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实验室检测能力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深入研究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等相关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际工作。通过对质量体系相关理论的比较,发现汽车实验室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意识、评价体系、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体系制度因素、人员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已经开展数期,各个读书群先后推出的阅读书目精彩纷呈,引人一读为快。半年多来,我每期重点参加一个群,跟着群里活动的节奏读一、二本书,参与线上讨论交流、互相启发促进,确有与个人读书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除此之外,也不时进到其他群走走看看,找来感兴趣的推荐书翻翻。其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读书群推荐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拿起来就让人放不下。
期刊
庚子新年之际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人类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演变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并预示了在未来社会,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搅动了人类的无穷欲望,正在把人类带入末日。与此同时,"人类纪"这一生态人类学概念也发出了人类可能灭亡的警告。我们需要更多的携手合作,为抵御疫情,也为人类与地球的长远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