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些观念、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得到最真实、最生动的诠释,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值得在实践中深入探索的问题。而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扩展了知识的领域和学生的视野,转变了师生的关系和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谈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妙用一:声像并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如:在讲授七年级《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及“神舟六号”升空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引起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妙用二:化静为动、增强动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状态。例如:教学八年级《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课本仅有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表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剪辑了几大文明古国的风采,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形象地播放各国文明的发展史,引领学生浏览了非洲、欧洲、美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图像的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妙用三: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让生命更精彩》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让我着实为难了好几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感悟”。“悟”是学生自身的体验,任何的说教在此都显得那么的无力。怎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去悟呢?考虑再三,我设置了一个空难模拟情景。模拟情景中,首先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飞机的图片,接着请同学们闭上眼。这时,这幅图片就映在了同学的脑中,“机舱”里传来乘务员柔和的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享受着这一切……突然,音乐声止住,“机长”宣布:“由于机械故障,飞机无法回避空难,将于4分钟后坠落,现在您的手边有一张纸和一支笔,您可以写下生命的留言。”紧接着,“嘀嗒”的时钟声就在耳畔响起,学生们睁开眼睛,紧张的相互看一眼,就埋头奋笔疾书……整个情境只用了一幅图片和三段录音,却让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似乎真到了生命的最后“4分钟”,同学们百感交集:父母的爱、亲友的情、未完的学业,一桩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学生课后告诉我,他们十分庆幸,空难没有真正的发生,这次“经历”让他们难以忘记,他们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在他们看来,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可爱……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意相统一的优势,产生一种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会情景的真实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妙用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八年级《诚信伴我行》时,我了解到学生身边与诚信相违背的事例屡见不鲜,学生随便也能例举几句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课堂上如果再用司空见惯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导出生活需要诚信的重要性,则显得苍白乏力,学生接受起来心理上也容易抵触。于是,我改编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神雕侠侣》的一个片断来烘托故事的大意:杨过到商场买了一把假冒伪劣的“绝世好剑”到绝情谷营救小龙女,打斗中结果宝剑折断,营救失败。杨过很气愤,拨通了12315消费者热线电话,且把故事制作成flash,讲授时请同学上台配音。整堂课从内容到表现方式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需要诚信”、“社会呼唤诚信”,当然教学目标也顺利地实现了。
  
  妙用五: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今日说法”、“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妙处很多,但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忽视多媒体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1 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有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许多东西呈现给学生了,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但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追究其原因,我认为给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被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思维惰性。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了“辅助”作用。因此,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2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具有学科本身特色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用“问题”吸引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视听刺激,就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魅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所以,多媒体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多媒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多媒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活动 建构综合素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
期刊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语文传统教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教十多年,笔者发现:在所教学生中,凡朗读能力强者,其思维活跃,表达能力也较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觉得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朗读的目的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
期刊
近年来,初中历史学科统测实行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角色的变化,应该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了解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以期全面系统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
期刊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了解频数、频率概念,会统计频数、计算频率。  2 掌握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特征。    能力目标  1 经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感受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时的直观性,形成对条形图、扇形图特点和用途的认识,初步掌握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2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利用统计知识解决某些统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及新课标的具体落实、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性化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更为频繁。而交往离不开语言,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英语教学有责任和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将历史课程视为知识性学科观念的束缚。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关注史实,认识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历史新课程需要构建一种生命形态,从感性到理性,富有超越品质的“大文化”运行模式,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可从以下六点展开,以作尝试: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
期刊
兴趣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的因素,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英语教学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学习内容的适当难度是产生兴趣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对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产生兴趣的,而重复已经熟知的东西也只能使人厌烦。如英语每单元都有知识目标,要按每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它作为讲解和练
期刊
学校迎来了“五个一”的活动检查,每个教师要筹备一节课迎检,没想到,区教委的雷动纯主任居然直接点名,说要听我的课。这既在意料之外,又是计划之中的。我其实还是小做了一点准备,因为这场活动,我是特意准备了的。口语交际,带给学生的永远是一份轻松、一份快乐、一份激情,原本我以为气氛会很紧张,学生的诗歌积累会有局限性,课堂的发言会冷场,但一切却出乎意料:  偏巧,这一天我嗓子哑了,原本精彩的开场白也是黯淡无光
期刊
诚信,作为道德的重要范畴,要求人们在一切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恪守信用。“诚”,即诚实无欺,诚实无妄,诚实做事,诚实做人;“信”,即真实不伪,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道德要求的核心是言为心声,言行一致。从古至今,诚信是立业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劳动者的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进城进厂务工数以亿计,进城务工的年轻夫妇不得不把孩子临时的监护权托付转移给
期刊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就是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本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