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对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造成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
结果: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5.09%。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结论:造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通过对症支持处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意义较大。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开腹手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07-02
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多选择开腹手术,由于其皮下脂肪较厚,抵抗力较差,腹部手术后切口极易发生皮下出血与脂肪液化,最终可导致切口感染化脓,难以愈合,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体验,若处理不当,不利于患者预后,甚至可带来生命危险[1]。为此我们对我科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其中施行剖宫产术者22例,子宫全切术者11例,子宫次全切术者1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者7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为49.3±15.9岁,手术时间平均3.1±0.7小时。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1.2天。切口感染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3d者12例,术后5d者31例,术后7d者7例。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50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剩余无切口感染者分层抽选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包括患者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住院条件、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器械应用等。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感染率为5.09%。
2.2感染因素。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血红蛋白低于109g/L、白蛋白低于25g/L)、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妇产科手术以开腹手术多见,其本身作为一种对机体的创伤,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切口感染。引起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但其决定因素的主要为细菌污染切口的程度及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此外,术者切口缝合水平及患者疾病伴发情况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2]。
(1)细菌污染程度: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细菌污染程度同细菌数量及其致病能力呈正相关[3]。而细菌污染一方面可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甚至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等,另一方面则来自医院,即医源性感染,包括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彻底、手术缝合技术不过关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为切口感染提供机会。
(2)机体抵抗能力较差: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显著的表现即为体弱多病,各种检查指标低于正常值,如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此时最易受致病菌入侵,在低于感染剂量的病原菌污染下即可造成切口感染。若为老年患者、贫血程度较重、存在恶病质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均可使患者抵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
(3)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研究表明,腹部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呈现升高趋势,通常手术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感染率则升高1倍[4]。原因在于手术部位长时间暴露可致创面细菌数量增加,术中的各种操作如牵拉、触摸等,则可致切口组织损伤加重。术中出血量过多,一方面模糊视野,另一方面血液残留,若清理不净,在缝合切口后可呈潜在隐患,作为异体组织发生排异反应,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另一重要因素。
(4)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自身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已经有降低,病原菌入侵后易感性大大增加,在低于可致感染病菌劑量时就可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若本身即存在感染,术前未能及时发现,则在术中可将病原菌携带入切口内或由于手术本身造成的机体虚弱状态为病原菌提供侵犯的机会[5]。
4防治方法
通过对造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预防。措施包括:①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符合手术指证者及早手术,降低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皮肤黏膜部位的定植几率;②指导患者孕期保健,改善饮食,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高免疫力;③预防性给予抗生素,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④提高手术水平,降低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纠正粗糙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切口部位敷料。⑤术前控制基础疾病及感染,对伴有此类情况的患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宗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病因分析及预防[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3):152-3
[2]叶昕,郑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8):2119-20
[3]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1):221-2
[4]况勋红.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Z):84
[5]赵月宝.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及早期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010):61-3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对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造成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
结果: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5.09%。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结论:造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通过对症支持处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意义较大。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开腹手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07-02
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多选择开腹手术,由于其皮下脂肪较厚,抵抗力较差,腹部手术后切口极易发生皮下出血与脂肪液化,最终可导致切口感染化脓,难以愈合,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体验,若处理不当,不利于患者预后,甚至可带来生命危险[1]。为此我们对我科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其中施行剖宫产术者22例,子宫全切术者11例,子宫次全切术者1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者7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为49.3±15.9岁,手术时间平均3.1±0.7小时。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1.2天。切口感染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3d者12例,术后5d者31例,术后7d者7例。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50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剩余无切口感染者分层抽选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包括患者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住院条件、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器械应用等。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感染率为5.09%。
2.2感染因素。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血红蛋白低于109g/L、白蛋白低于25g/L)、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妇产科手术以开腹手术多见,其本身作为一种对机体的创伤,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切口感染。引起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但其决定因素的主要为细菌污染切口的程度及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此外,术者切口缝合水平及患者疾病伴发情况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2]。
(1)细菌污染程度: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细菌污染程度同细菌数量及其致病能力呈正相关[3]。而细菌污染一方面可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甚至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等,另一方面则来自医院,即医源性感染,包括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彻底、手术缝合技术不过关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为切口感染提供机会。
(2)机体抵抗能力较差: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显著的表现即为体弱多病,各种检查指标低于正常值,如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此时最易受致病菌入侵,在低于感染剂量的病原菌污染下即可造成切口感染。若为老年患者、贫血程度较重、存在恶病质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均可使患者抵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
(3)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研究表明,腹部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呈现升高趋势,通常手术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感染率则升高1倍[4]。原因在于手术部位长时间暴露可致创面细菌数量增加,术中的各种操作如牵拉、触摸等,则可致切口组织损伤加重。术中出血量过多,一方面模糊视野,另一方面血液残留,若清理不净,在缝合切口后可呈潜在隐患,作为异体组织发生排异反应,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另一重要因素。
(4)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自身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已经有降低,病原菌入侵后易感性大大增加,在低于可致感染病菌劑量时就可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若本身即存在感染,术前未能及时发现,则在术中可将病原菌携带入切口内或由于手术本身造成的机体虚弱状态为病原菌提供侵犯的机会[5]。
4防治方法
通过对造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预防。措施包括:①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符合手术指证者及早手术,降低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皮肤黏膜部位的定植几率;②指导患者孕期保健,改善饮食,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高免疫力;③预防性给予抗生素,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④提高手术水平,降低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纠正粗糙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切口部位敷料。⑤术前控制基础疾病及感染,对伴有此类情况的患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宗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病因分析及预防[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3):152-3
[2]叶昕,郑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8):2119-20
[3]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1):221-2
[4]况勋红.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Z):84
[5]赵月宝.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及早期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0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