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实战化教学改革创新,满足部队基层任职需求,是当前部队院校实战化教学工作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军校学员实战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实战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完善实战化教学培训机制,提升军校学员专业实战化素养。
【关键词】军校学员;教学培训机制;实战化;岗位任职
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军明确指出了提高部队的实战化水平,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工作。对于部队院校而言,如何提升军校学员的实战化素养是落实强军目标的关键。因此,在学员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一线,突出实战化,并结合一线部队作战需要,探索完善具有实战教学培训机制。
一、军校学员实战化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组织教学骨干和部队一线业务专家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实施計划和教学方法,在原有的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和模拟实战化教学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继续加强实战化教学研究,加大模拟实战化教学的力度,推进计算机模拟教学。但随着一线部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开展实战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基础条件不完备、专业理论研究不够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员毕业后到一线部队工作的专业能力素质与基层一线用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通过梳理汇总,当前实战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实战化教学内容与一线部队业务工作存在相脱节的现象
实战化教学一直在加大实战化教学的力度,并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实战化教学方案。然而,教学骨干设计和制订的实战化教学方案和实施手段,主要依赖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同随着一线部队的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业务工作更是日新月异,而部队院校教学工作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急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方法,消除这种矛盾,使实战化教学内容和基层业务工作情况接轨。
(二)实战化教学效果向专业实战能力转化不足
实战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和造就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就是要破除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宜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员具备的能力与基层工作需求的无缝衔接。但是,当前军校开展的专业实战化教学大部分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的学员专业实战化能力也仅仅局限于院校模式。
二、建立多层次实战化教学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学员实战化素养
军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满足一线岗位任职需求,符合部队的人才培养规律,为培养学员的实战化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专业实战化教学必须要紧贴基层,紧贴业务实际,通过建立多层次实战化教学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为学员打造专业学习的大平台。
协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就某各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协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分层负责制,由教学小组的领导、主讲教师、基层的一般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逐层领导,分工协作进行教学;二是合作制,由两名或两名以上业务水平基本相当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根据一线部队工作特点和军校实战化的实际情况,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教学培训协作机制,促进实战化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本专业联合实战化教学,打造高水平实战化教学团队
联合实战化教学可以消除现有实战化教学模式对学员实战能力培养的束缚,促进本专业教员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战化教学过程中,本专业课程之间可以采取融合协作方式,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战化教学团队,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教学团队是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学群体。它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人员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推动跨学科专业协作教学,提高学员综合实战化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在大力推崇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军事教育领域,为培养全面型人才,适应不同岗位需求,部队院校日益重视学员的综合实战化能力。很多研究者期望通过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而跨学科专业培训被认为是目前教育资源整合的最优手段之一。
(三)完善校内外实战化基地建设,搭建专业实战化教学平台
如何加快构建“服务部队、贴近实战”的教育培训平台,是当前部队院校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实战化教学方面,必须积极推进教学培训协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边防院校的理论先导作用和基层一线的实战化检验作用,搭建专业实战化教学平台,不断创新边防检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学实战化基地建设是军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是提升军校学员实战化素养的关键。通过联合开展“联教、联训、联研、联考”,加强对学员专业参观、见习、演练、实习的指导,以实战考核学员成绩检验教学效果,通过创新教学实战化模式,院校、部队共育专业人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实现新时期强军目标,军校必须着眼培养实战化人才需要,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研究,努力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为部队培养大批实战化训练的明白人和实干家。
作者簡介:赖志茂,男,硕士研究生,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边防检查系出入境检查教研室,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张学伟.孟建柱:牢记使命 忠诚履职 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贡献.[EB/OL].2014-01-19[2014-01-19].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3-01/19/content_6434103.htm.
[2]程中海,罗芳.高校实战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3,(02).
【关键词】军校学员;教学培训机制;实战化;岗位任职
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军明确指出了提高部队的实战化水平,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工作。对于部队院校而言,如何提升军校学员的实战化素养是落实强军目标的关键。因此,在学员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一线,突出实战化,并结合一线部队作战需要,探索完善具有实战教学培训机制。
一、军校学员实战化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组织教学骨干和部队一线业务专家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实施計划和教学方法,在原有的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和模拟实战化教学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继续加强实战化教学研究,加大模拟实战化教学的力度,推进计算机模拟教学。但随着一线部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开展实战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基础条件不完备、专业理论研究不够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员毕业后到一线部队工作的专业能力素质与基层一线用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通过梳理汇总,当前实战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实战化教学内容与一线部队业务工作存在相脱节的现象
实战化教学一直在加大实战化教学的力度,并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实战化教学方案。然而,教学骨干设计和制订的实战化教学方案和实施手段,主要依赖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同随着一线部队的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业务工作更是日新月异,而部队院校教学工作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急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方法,消除这种矛盾,使实战化教学内容和基层业务工作情况接轨。
(二)实战化教学效果向专业实战能力转化不足
实战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和造就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就是要破除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宜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员具备的能力与基层工作需求的无缝衔接。但是,当前军校开展的专业实战化教学大部分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的学员专业实战化能力也仅仅局限于院校模式。
二、建立多层次实战化教学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学员实战化素养
军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满足一线岗位任职需求,符合部队的人才培养规律,为培养学员的实战化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专业实战化教学必须要紧贴基层,紧贴业务实际,通过建立多层次实战化教学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为学员打造专业学习的大平台。
协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就某各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协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分层负责制,由教学小组的领导、主讲教师、基层的一般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逐层领导,分工协作进行教学;二是合作制,由两名或两名以上业务水平基本相当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根据一线部队工作特点和军校实战化的实际情况,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教学培训协作机制,促进实战化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本专业联合实战化教学,打造高水平实战化教学团队
联合实战化教学可以消除现有实战化教学模式对学员实战能力培养的束缚,促进本专业教员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战化教学过程中,本专业课程之间可以采取融合协作方式,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战化教学团队,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教学团队是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学群体。它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人员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推动跨学科专业协作教学,提高学员综合实战化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在大力推崇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军事教育领域,为培养全面型人才,适应不同岗位需求,部队院校日益重视学员的综合实战化能力。很多研究者期望通过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而跨学科专业培训被认为是目前教育资源整合的最优手段之一。
(三)完善校内外实战化基地建设,搭建专业实战化教学平台
如何加快构建“服务部队、贴近实战”的教育培训平台,是当前部队院校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实战化教学方面,必须积极推进教学培训协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边防院校的理论先导作用和基层一线的实战化检验作用,搭建专业实战化教学平台,不断创新边防检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学实战化基地建设是军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是提升军校学员实战化素养的关键。通过联合开展“联教、联训、联研、联考”,加强对学员专业参观、见习、演练、实习的指导,以实战考核学员成绩检验教学效果,通过创新教学实战化模式,院校、部队共育专业人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实现新时期强军目标,军校必须着眼培养实战化人才需要,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研究,努力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为部队培养大批实战化训练的明白人和实干家。
作者簡介:赖志茂,男,硕士研究生,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边防检查系出入境检查教研室,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张学伟.孟建柱:牢记使命 忠诚履职 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贡献.[EB/OL].2014-01-19[2014-01-19].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3-01/19/content_6434103.htm.
[2]程中海,罗芳.高校实战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