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互补性及其绩效影响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互补性及其对初中教育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了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有效的结合对初中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结论。
  一、信息技术资源及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资源是专门用来实现信息技术价值的物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可以在市场上买得到。[1]在初中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资源主要包括了能够储存并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像等信息形式的物理信息技术资源,包含了技术型信息技术资源,管理型信息技术资源的与人力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及人际间的信息技术资源三个部分。
  在初中教育中所应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
  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互补并不是单单的依赖、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通过有效利用这种互补性,可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作出贡献。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绩效的影响。
  初中学校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平台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以对开发信息技术和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技术型和管理型的技术资源进行解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2]我国初中目前的现状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高,信息技术资源缺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在初中教育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互补性,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的用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熟练的网络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教育学生相关的信息等,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内容较为丰富的幻灯片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形象有趣的画面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多样更新颖,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步骤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看,并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最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理论联系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等,能够提高学生获得对自身的能力发展有用的信息以及有效地运用信息的能力。现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资源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拥有熟练的处理信息技术的技术,能够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推动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实施。第一,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很容易掌握课堂上的一些信息知识,但是有些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慢,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二,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成功作品,对学生多加表扬鼓励,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提高他们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第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奇妙之处,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协作,将所有学生都带入到信息技术学习当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初中学校的教师通过正确地了解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互补性并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艳玲.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路径及其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2]金小雨.做新时期“一专多能”的合格语文教师[J].考试周刊,2013(77):9—10.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五柳先生传》为例,分享了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主要从两个角度阐述:一是巧妙的“导”还应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二是找准“导”的着力点,课堂需导“疑”,引导要注重文本有情味的细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期在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寻找切合点,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效益;“导”的作用;《五柳先生传》  有的课文很长,我们要考虑,长文如何短教?将篇幅长的文章读薄,读出简约来;有的课
期刊
统观目前的语文教学,实在让人忧虑。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满怀激情的讲解,而学生却早已昏昏欲睡。课后作业,学生总是先做数理化,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可是对语文作业就草草完事。部分学生家长也认为语文难以提高,浪费时间、没必要……不难看出,目前,语文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极其低下。  要改变现状教师得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上下功夫。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优化?  首先,得想办法让学
期刊
摘 要:优化控制理论是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本文以基于二次规划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控制为例,介绍如何将科研实例应用于车辆工程专业优化控制理论的教学中。期望通过专业案例的演示,达到提高学生应用优化控制理论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优化控制;二次规划;充电控制;教学案例  随着汽车电气化的快速发展,优化控制理论已成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大多数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反映:
期刊
“ICIAM首次在中国举办,既是对我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发展的肯定,也会对我国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的发展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在7月1日召开的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士李大潜表示,该会议将极大地促进数学与科学技术及国民经济的密切结合与相互推动。记者获悉,第八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 2015)将于8月10—14日在北京举办,这也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召开。预
期刊
《学记》里有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加工木材,先易后难,处理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可以放在后面,事缓则圆。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在主观上驱使教师主动融入课程建设;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重在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前导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
期刊
6月25日,中国科协、中宣部、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2015年,原则上常设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符合免费开放实施范围的科技馆将向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科技馆应是科协系统所属的具备基本常设展览和教育活动条件,并配套有一定的观众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开展科普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并由相关部门批准立项建设的县级(含)以上公益性科技馆。科技馆免费开放后,将取消常设展厅的门票收费,取消科普讲座、科普报
期刊
7月1日消息,第65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大会6月28日至7月3日在德国林道举行,这是小城林道每年6月最后一周的传统活动,今年有67名诺奖得主与来自88个国家的650名优秀青年学者和学生相聚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对话科学人生。德国总统高克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参会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是从上万名申请者中经过多轮评委评比,精心挑选出来的。中国参加本届大会的人数共30名,是继东道主德国之后参加人数最多的国家。
期刊
摘 要:“思辨缺席症”是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屡次被提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外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去, 让语言、内容与思辨融合起来。本文探讨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通过“工作坊”学习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此项研究,希望能够提高英语写作课堂效率,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并为思辨能力培养进入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作坊;教
期刊
《光明日报》6月25日电 从科技部召开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获悉,科技部首次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近日出版。报告称,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2013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7105万人。其中,作为科技活动核心要素的R&D(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R&D人员总数为501.8万人。按全时当量统计,R&D人员
期刊
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称,修读植物学的美国学生越来越少,加上大学因资金紧张停止储存或制造标本,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会越来越少,或影响保育工作,甚至还会阻碍研发替代能源及重要药材的工作。报道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数据显示,自1988年起,全美提供植物学学位的大学数目减半;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表示,2012年全国颁授的植物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少于400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