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蘋之末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大多数认知症患者家属一样,等我们感觉到事情不对头时,老妈早已在病魔的侵袭下失去了往日的优雅。
  忙于工作的我,有时一天会接到她打来的好几个电话,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家里烧飯的锅,锅把儿“残疾”了,因为她忘了关火;钥匙落在家中,她撞上门就出去“云游”了;她貌似坐在沙发上认真读报,但仔细一看,发现她手中那张《参考消息》头朝下……我们聪明、要强、独立的老妈,渐渐地开始让我们哭笑不得,继而让我们忧心忡忡。
  唉,那是哪一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发现事情不对头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唯一记得的时间点是2007年5月31日,因为在这一天的《效率手册》上,我写下了“带妈妈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看病”。
  在此之前至少两三年时,也或许像一些书上说的,早在10年、20年前,她脑部的退化就开始了。
  而20年前,正是妈妈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86年年底,我父亲在新华社巴黎分社社长任上被查出肝部肿瘤,同在分社工作的妈妈陪他回国治疗。8个月后,父亲最终因肝癌不治而亡。
  安葬了父亲后,妈妈原本期待能重返巴黎工作,但单位让她办了离休手续。最初的几年,妈妈和朋友一起编纂了一部《法汉大词典》,还曾去一家基金会上过几天班,但她在那里没有找到存在感。此后,她不再工作,除了偶尔出去旅游,就是独居家中。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她大脑中的一场攻城略地之战,就已经悄悄打响:那里面正出现越来越多阴险的β-淀粉样斑块,原来灵动的神经元纤维也不再翩然起舞,而是慢慢地纠缠在一起……好在,受过教育的我们,很快就明白,不是妈妈“老糊涂”了,也不是妈妈故意捣乱,而是她病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
  毫无疑问,我们要带妈妈去看病。但带妈妈去看病,是一项何等艰巨的任务啊!
  我跟她说:“妈,你现在记忆力衰退得有点快,咱们去医院看看吧!”
  她有成千上万个理由拒绝你:“谁说我记忆力不好?我记忆力好着呢!我去买菜,卖菜的都说我脑子转得快。”“胡说,我才没病呢,我身体好着呢!”
  的确,我这个要强的老妈有个很不错的数理化脑瓜,但阴差阳错,她竟然跟着我那文学青年出身的爹,进了《新华日报》,又进了新华社,成了一名搞国际新闻的记者和编辑。
  可是,俱往矣,老妈不再是令同学羡慕的学霸,也不再是事业上的女强人,而是一个大脑衰退得让人担心的老太太,必须去看病。
  在若干次劝告无效后,我只能另辟蹊径:既然你不承认自己的记忆力出了问题,我就不说带你去看什么病;既然你总是拒绝,我就不再征求你的意见,直接挂好专家号;既然你不愿意去医院,我就说带你出去玩玩……总之,我连蒙带骗地,居然就在那一天,成功地把她带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进了医院的妈妈,竟然立刻就变“乖”了。她默默地坐在候诊室等着看病。当医生给她测查记忆时,她也努力完成了“作业”,只是最后的结果让她火冒三丈,她在走廊里大喊:“胡说八道!谁说我记性不好,我的记忆力比你们都好!我没病!”
  77岁的老妈,记忆力已经处在同龄人的最低水平。毫无疑问,她得了病。
  于欣所长诚恳地说,现在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除了吃药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加社会交往。
  其实我早就明白,妈妈得病多少和她缺乏社会交往有关,但偏偏她就是一个爱独来独往的人。
  楼下的小花园,是许多离退休老人聚集的地方,也是老妈外出的必经之路。但她从那里路过时,眼睛仿佛长在脑门儿上,对那些坐着聊天的老人几乎视而不见。好在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几十年,总会碰到些熟人,比如我的幼儿园老师,这时妈妈才会停下来聊上几句。最开始,还有几个老同事邀她每周打一次麻将,但随着老同事要么进了养老院,要么“走”了,麻将小组也就自行解散了。
  彼时,我们兄妹三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父亲去世后,我们只要在北京,每周都会回家看老妈,我和妹妹也经常接老妈到自己家里小住。
  在离休后的日子里,老妈每天的生活还算规律,除了买菜、做饭、散步、浇花,就是在家读报。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我曾劝她养只猫或狗,因为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宠物疗法”。对很多老人来说,宠物能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会联结。但老妈说:“我们编辑部的人都不养狗。”哦,原来养猫养狗会让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专业人士。我想,那是她需要保持的一种身份,即便在离休以后,她也要维持这样一种身份,那是她生命的价值所在。
  医生希望她能经常去复查,以了解病情的进展,但老妈坚决不从。虽然她脑子开始糊涂,但一说起去医院,她就明白得很。我们说服不了她,又不能绑架她,只好更多地陪伴她,督促她吃药,陪伴她外出,让她有机会接触外界,获得新的信息刺激。
  紫竹院的河开了,我们拉着老妈去踏青;玉渊潭的樱花开了,我们假装去日本赏樱;景山公园漫山都是中老年人的合唱团,我们也去凑热闹;过年了,我们一起到城乡贸易中心买件新衣;院子周边的街道,我每次挎着老妈遛弯时都走不同的路……
  现在回想起来,陪伴已经被认知症侵袭的老妈,不仅需要我们付出时间,还需要我们付出心力,更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我买了涂色的画本,让她跟着我涂色;我和她下她喜欢的跳棋;她数学好,我就买了数独习题集让她做;我用平板电脑上的应用软件教她画画;我逗她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假装帮她给朋友写信;甚至,我还带她去看了她的初恋男友。
  那个伯伯是她去解放区时认识的,后来妈妈随军南下解放大西南去了,那位伯伯则被组织留在刚刚解放的上海工作,不知怎的就失去了联系。待到再次见面,已经是“文革”结束后。
  见面那天,那位伯伯对我妈妈说:“这些年,你是出国、出国、再出国,而我是下放、下放、再下放。”
  我还记得那天带妈妈去看那位伯伯,下了公交车,天已经有点黑了。我给伯伯打电话,他到大门口来接我们。昏黄的路灯下,老人佝偻着身子走了出来,看到妈妈时,他一把就拉住了她的手。
  看到两位老人手拉手蹒跚地走在我前面,我心酸不已,也感动不已。
  我猜那天伯伯也深受触动吧,但我那聪明要强的老妈,已然失去了和他对话的能力……
  (月亮狗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给妈妈当妈妈》一书)
其他文献
她出身名门,精通文墨,俊慧灵秀,却不矜不伐,全无娇蛮之气。她命运坎坷,历经磨难,尝遍艰辛,却坚韧不拔,姿态傲然优雅。她一介女流,半生凄凉,孤苦无依,却慷慨豁达,引领女子诵诗作词。她就是历史上难得的才女,著名女词人商景兰。爱人逝去空悲切  公元1605年,朝代更替,时局混乱,商景兰生于浙江绍兴。她的父亲商周祚为兵部尚书,因抗击倭寇备受百姓推崇。作为家中长女,她独得父亲宠爱。父亲教导有方,她自小习琴棋
期刊
同样是做内容,请问娱乐和教育有什么区别?请注意,这不能用媒体形式来分。  比如,一部电影,并不一定就是娱乐,它很可能非常有教育意义。而课堂教学,也不见得就是教育,很多老师乐于靠说段子来博取教学效果。那该怎么区分呢?  我的理解是:只要是投喂用户原有认知的,都算是娱乐;而修正用户原有认知的,都算是教育。比如,一部电影,如果看完了,我很感动,感慨爱情真美好,这是我原来就知道的,它只不过让我感受得更深了
期刊
在职场上,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姑且把他们称为“鳗鱼人”吧:他们通常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案头堆着高高的文件。你对他印象模糊,虽然偶尔也会和他聊两句,但具体说了什么你也记不得了。  他们没有野心,没有存在感,待在那个堆满文件的工位上似乎就很满足了。  你觉得他们没有激情,没有爱好,没有想法,似乎也没什么朋友,习惯过平淡的人生,习惯于躲在角落……  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他的座位上已经没人了,
期刊
当我们这代人赶上国运,终于能平视西方世界的时候,此时最大的愿望,大概是“不卷”。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内卷”的余威一直都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相信奋斗改变命运,那是真的相信,但30年过去了,人们对这句话,却充满了戒心。  你瞧,无论人们怎么没日没夜地辛劳,命运的罗盘似乎还是纹丝不动,“996”式的辛苦好像是不值钱的。你瞧,从“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孩子,也不过像是背上盖了一个“优质”的文凭戳,
期刊
电影《婚姻故事》剧照  丈夫查理是一位高大英俊、才华横溢的戏剧导演,妻子妮可是一位美丽善良、机智幽默的演员。中学小女生见到他们,也忍不住感叹:这是多么迷人的一对儿。  但在这段没有家暴、没有出轨(曾经)、没有财务问题,志趣相投、事业蒸蒸日上的婚姻里,他们两个人依然觉得自己受到伤害。这就是《婚姻故事》——一部没有恶棍的电影——要告诉你的:令人痛苦的是婚姻本身。  妻子妮可,永远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期刊
八月的时光,在每个不老的年轮上,刻下了美丽的文笔;清凉舒爽,是三百六十五天的一个轮回,我把梦寄托在每年的这个季节。   西湖边的桂花,散发出沁人的清香;这是十八年前的美丽芬芳,存在心里, 犹如眼前。   那是我上大学的年代,也是我热恋之时;情感初发如钱江潮水,爱意绵绵似西湖秋波。我陶醉在两个人的世界,又容于秋雨缠绵的季节; 绵绵细雨滋润了我的心田,激情如滔滔不断的钱塘江潮,冲击着心海之岸。   美
期刊
读到清人的两句话,都是寄友人的。  一句是收藏家孫承泽的:“微雨,甚思酒,何日肯鸡黍约我?”一句是文学家梁鼎芬的:“炖羊头已烂,不携小真书手卷来,不得吃也。”思酒招酒都不为酒,为知己。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白是性情人,孙、梁亦是。知己之思借酒借肉可招之,知己之殇则是肢体伤了扒开血肉见白骨的痛。白居易有一首《哭崔常侍晦叔》,诗中有“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期刊
想要取悦某人时,不如先让对方失望,然后重新给他希望,这样他的喜悦值便会成倍增长。  男性:“哎呀,我本来是打算送你生日礼物的,吊坠我都买好了,但是昨天弄丢了……害得我昨晚都没睡着……”  女性:“這样吗……原来你给我买了礼物啊……”  男性:“是呀。后来我发现我搞错了,没弄丢,在抽屉里好好保管着呢。你看!”  女性:“哇!太漂亮了!我特别喜欢,谢谢你啦!”  本来觉得已经失去了的东西,重新回到自己
期刊
校长说:“你就是这块料,回去,你什么都不是。”  校长又说:“出身怕什么,我家庭成分也不好。留下来,好好练,会有前途的。”  他不知该说什么,索性低下头,心里打定了主意。  到北京的头一个月,他寄回与周总理的合影。姆妈脸上有荣光。弄堂里的小伙伴,都当他跳了龙门。舞蹈学校伙食好,常有外宾来参观,十次有八次是周总理陪同。学校男生少,女孩子众星捧月地围着他。老师也喜欢他,把他当未来的芭蕾舞王子培养。黑白
期刊
听说我是画家,同桌的年轻朋友拿出他随身携带的电子数位板,指导我如何在上面作画。  一概按键作业。先挑出不同粗细的笔头,选择钟爱的颜色,将合乎心意的人物或鸟虫鱼兽,在画板上拉线条画出来。画得不好马上修正,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删改,画好后,若不满意,可以按键全部删除,再按键重新开启空白页。待作品完成,若称心如意,一个按键,就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看见了,即时、快捷、高效。  年轻朋友告诉我,和他同龄的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