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谈到两国友谊,他动情地讲述了一位中国儿子55年跨越国界寻找哈萨克斯坦妈妈,一家人最终重逢的故事。没想到,此刻黎远康正坐在电视机前,当听到习主席提到自己和母亲时不由大吃一惊,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马上打电话,将这一消息告诉远在阿拉木图的84岁老母瓦莲金娜。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被国家主席在演讲中点名引用,这在我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一段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故事?
等着我:
突遭厄运,家人离别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13岁时在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他来到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两个年轻人陷入情网后很快结婚。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黎远礼。第二年又在兰州生下儿子黎远康(俄文名鲍里斯)。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不幸的是,1955年2月,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瓦莲金娜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黎怀钰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那时,黎远康已经6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不愿放弃孩子。一天上午,瓦莲金娜瞒着丈夫,带着一儿一女离开长春来到沈阳,然后登上了从沈阳开往苏联的火车。“当年,我和妈妈、姐姐先坐绿皮车、后坐闷罐车到的满洲里。我永远忘不了,妈妈一路上都搂着我。”黎远康说。
火车途经满洲里站时停留5分钟。谁能想到,这短短的5分钟,改变了黎远康的命运------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最终,在铁路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
但很快分别还是来了,在满洲里火车站,父亲牵着黎远康沿着铁轨往回走。看着流泪的妈妈,天真的他挥着小手回过头喊:“妈妈,你不要哭,我和爸爸过一个星期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分别以后,他对母亲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中。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孩子扶起来,拍拍他身上的土抱在怀里,黎远康就想,那个孩子要是自己该多幸福啊!可是,这个在其他孩子眼中再平常不过的画面却成为黎远康的奢望。他一直盼望着能和母亲、姐姐相见。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了伤害回家,他都会拿出妈妈走前与他和姐姐拍的合影,一边哭,一边跟照片上的妈妈说说话,很长时间心情才能平静下来。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我脚上的鞋破了,爸爸想自己给我做一双。”他心想,如果是妈妈该多好!
中俄两国家媒体帮忙,分离55年的亲人相聚
1956年秋,作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怀钰被调到这里工作。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担任销售部门的负责人。结婚后,他和妻子有了一儿一女。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之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使馆工作人员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后来,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2008年,黎远康从公司退休。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但俄罗斯方面一直杳无音讯。
直到2009年,《等着我》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个小提醒,让黎远康感到亲人可能被找到了,但他没有太多信心,预感姐姐可能找到了,但实在没敢奢望能见到妈妈。如果妈妈健在,应是80多岁高龄了。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的妈妈与孙子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闻言,老人惊讶极了。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老人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半个世纪!
习主席访哈演讲,称赞传奇母子
节目录制结束后,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两国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黎远康用一个礼拜时间,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接着,瓦莲金娜又来到洛阳,跟儿媳、孙子、孙女团聚。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他又变成了那个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又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2013年9月7日中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其间他讲了两个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哈萨克斯坦母亲瓦莲金娜,与中国儿子黎远康阔别55年又重逢这件事。大概连习主席本人都没想到,此刻远在广西北海市的黎远康正坐在电视机前。听着国家领导人动情的演讲,他大吃一惊。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接着,黎远康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千里之外的母亲的电话。“妈妈,您在看电视吗?现在我们的习主席,不是在哈萨克斯坦访问嘛?他跟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一起,他提到我们了。快通知妹妹收看电视。我现在很感动,我好像就跟您在一起一样!”
事后黎远康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习主席能提到我,让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温暖。我和我母亲、姐姐,在哈萨克斯坦这些亲人之间的感情是亲情,但作为两个国家来讲我们也可以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瓦莲金娜也兴奋地告诉儿子,她也在阿拉木图看了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消息,没想到两个国家元首在这么高规格的场合下,竟关心到自己家的事情,她非常感动。说明中哈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多么重要!
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被国家主席在演讲中点名引用,这在我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这一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黎远康远在河南的旧同事和朋友看到后,纷纷给他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大家都对老黎表示祝贺,为他的事情而高兴。“今天,我这手机几乎被打爆了,原来手机里还有100多元话费,一下子就没了。”黎远康说,由于电话太多怕欠费停机,他儿子赶紧给他又充了很多话费。
黎远康怎么从河南来到了广西?原来,今年8月6日,早已退休的黎远康,被北海正菱高精齿轮公司,作为专家聘请来到广西合浦工业园区,并担任企业的销售部长。如今企业正在顺利筹建中。闲暇之余,他会打开从洛阳家中带来的录有母子重逢实况节目和远居于哈萨克斯坦亲人们的照片的光盘看一看,还会通过网络视频同母亲瓦莲金娜聊天,将公司发展和自己在新环境生活的一点一滴说给她听。
“我刚来广西一个多月,但发现北海这片沙滩很漂亮,我们工厂所在的工业园周围都是农村,空气很好,我很喜欢。”黎远康说,前几天,他跟随公司参加了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活动,住在南宁埌东的一家宾馆。他感觉南宁的绿化很美,尤其是南方很多树木都是独木成林,这和北方的很不一样。“我希望如果我的母亲有机会再来中国,我一定会带她到北海和南宁来旅游。”言语间,黎远康满是骄傲和期待。
“中国对于哈萨克斯坦人而言已经非常熟悉!”他讲述自己到了阿拉木图后,发现母亲家挂的窗帘、使用的味精都是中国产的,所见到99%的生活用品和一些简单的工业品,都来自中国!“习主席在这次演讲中提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为中国和欧亚各国人民谋福祉!”
同时,黎远康也希望能为中哈的民间交流做些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上网!)
作者地址: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59号信箱 王新同
邮政编码:030001
QQ:1364069167
等着我:
突遭厄运,家人离别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13岁时在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他来到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两个年轻人陷入情网后很快结婚。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黎远礼。第二年又在兰州生下儿子黎远康(俄文名鲍里斯)。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不幸的是,1955年2月,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瓦莲金娜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黎怀钰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那时,黎远康已经6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不愿放弃孩子。一天上午,瓦莲金娜瞒着丈夫,带着一儿一女离开长春来到沈阳,然后登上了从沈阳开往苏联的火车。“当年,我和妈妈、姐姐先坐绿皮车、后坐闷罐车到的满洲里。我永远忘不了,妈妈一路上都搂着我。”黎远康说。
火车途经满洲里站时停留5分钟。谁能想到,这短短的5分钟,改变了黎远康的命运------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最终,在铁路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
但很快分别还是来了,在满洲里火车站,父亲牵着黎远康沿着铁轨往回走。看着流泪的妈妈,天真的他挥着小手回过头喊:“妈妈,你不要哭,我和爸爸过一个星期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分别以后,他对母亲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中。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孩子扶起来,拍拍他身上的土抱在怀里,黎远康就想,那个孩子要是自己该多幸福啊!可是,这个在其他孩子眼中再平常不过的画面却成为黎远康的奢望。他一直盼望着能和母亲、姐姐相见。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了伤害回家,他都会拿出妈妈走前与他和姐姐拍的合影,一边哭,一边跟照片上的妈妈说说话,很长时间心情才能平静下来。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我脚上的鞋破了,爸爸想自己给我做一双。”他心想,如果是妈妈该多好!
中俄两国家媒体帮忙,分离55年的亲人相聚
1956年秋,作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怀钰被调到这里工作。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担任销售部门的负责人。结婚后,他和妻子有了一儿一女。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之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使馆工作人员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后来,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2008年,黎远康从公司退休。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但俄罗斯方面一直杳无音讯。
直到2009年,《等着我》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个小提醒,让黎远康感到亲人可能被找到了,但他没有太多信心,预感姐姐可能找到了,但实在没敢奢望能见到妈妈。如果妈妈健在,应是80多岁高龄了。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的妈妈与孙子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闻言,老人惊讶极了。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老人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半个世纪!
习主席访哈演讲,称赞传奇母子
节目录制结束后,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两国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黎远康用一个礼拜时间,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接着,瓦莲金娜又来到洛阳,跟儿媳、孙子、孙女团聚。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他又变成了那个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又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2013年9月7日中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其间他讲了两个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哈萨克斯坦母亲瓦莲金娜,与中国儿子黎远康阔别55年又重逢这件事。大概连习主席本人都没想到,此刻远在广西北海市的黎远康正坐在电视机前。听着国家领导人动情的演讲,他大吃一惊。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接着,黎远康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千里之外的母亲的电话。“妈妈,您在看电视吗?现在我们的习主席,不是在哈萨克斯坦访问嘛?他跟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一起,他提到我们了。快通知妹妹收看电视。我现在很感动,我好像就跟您在一起一样!”
事后黎远康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习主席能提到我,让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温暖。我和我母亲、姐姐,在哈萨克斯坦这些亲人之间的感情是亲情,但作为两个国家来讲我们也可以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瓦莲金娜也兴奋地告诉儿子,她也在阿拉木图看了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消息,没想到两个国家元首在这么高规格的场合下,竟关心到自己家的事情,她非常感动。说明中哈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多么重要!
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被国家主席在演讲中点名引用,这在我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这一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黎远康远在河南的旧同事和朋友看到后,纷纷给他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大家都对老黎表示祝贺,为他的事情而高兴。“今天,我这手机几乎被打爆了,原来手机里还有100多元话费,一下子就没了。”黎远康说,由于电话太多怕欠费停机,他儿子赶紧给他又充了很多话费。
黎远康怎么从河南来到了广西?原来,今年8月6日,早已退休的黎远康,被北海正菱高精齿轮公司,作为专家聘请来到广西合浦工业园区,并担任企业的销售部长。如今企业正在顺利筹建中。闲暇之余,他会打开从洛阳家中带来的录有母子重逢实况节目和远居于哈萨克斯坦亲人们的照片的光盘看一看,还会通过网络视频同母亲瓦莲金娜聊天,将公司发展和自己在新环境生活的一点一滴说给她听。
“我刚来广西一个多月,但发现北海这片沙滩很漂亮,我们工厂所在的工业园周围都是农村,空气很好,我很喜欢。”黎远康说,前几天,他跟随公司参加了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活动,住在南宁埌东的一家宾馆。他感觉南宁的绿化很美,尤其是南方很多树木都是独木成林,这和北方的很不一样。“我希望如果我的母亲有机会再来中国,我一定会带她到北海和南宁来旅游。”言语间,黎远康满是骄傲和期待。
“中国对于哈萨克斯坦人而言已经非常熟悉!”他讲述自己到了阿拉木图后,发现母亲家挂的窗帘、使用的味精都是中国产的,所见到99%的生活用品和一些简单的工业品,都来自中国!“习主席在这次演讲中提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为中国和欧亚各国人民谋福祉!”
同时,黎远康也希望能为中哈的民间交流做些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上网!)
作者地址: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59号信箱 王新同
邮政编码:030001
QQ:136406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