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二十一世纪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保护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保护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就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地方戏曲却面临着来自政府、从业团体、听众三方的诸多生存困境。为了进一步传承并保护传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从这三方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分途发展
  文化,作为和平社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部分,历来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得文化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的地位变得更富有战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性文化遗产有自己特有的性质,故而对于传承并保护其带来了诸多困难,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诸多地方是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或相似的,但其自身特点影响着其在全球化、市场化、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下更难保护。了解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并采取措施加以突破,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一)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自唐宋以来一直到建国后,维持近千年,其生命力依然旺盛。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兴趣的广泛化、娱乐化。中国戏曲也迎来了史上绝无仅有的寒冬。据统计,中国戏曲剧种从20 世纪50 年代统计的368 个,到20 世纪80 年代初编撰《中国戏曲志》时的317 个,再到2005 年的267 个,已有101 个剧种在50年间变成历史。[1] 有关资料显示,80 年代的剧院剧团约3000 个, 而目前能坚持演出的只有1000 来个;数十万艺术家流失,其中有大量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或离开人世,或淡出舞台。[2]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戏曲,逐渐失去芳华,今天已是处境艰难,举步维艰。[3]
  (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文化以其特有的、难以复制的、能形成持续竞争力的个性特色为依托,通过整合其他方面能力而形成的, 是影响文化发展全局的系统竞争能力。保护与传承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是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4]
  保护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甚大。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地方方言与一定程式的结合。通过地方特色戏曲,可以体现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河南的豫剧,湖北的汉剧等等都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剧种”,河南的豫剧通过《梨园春》栏目组走向了世界,这不仅展示了河南人的风貌,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当然,在这些戏曲中,绝大多数还是有一番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人民,团结群众,引导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从较为典型的戏曲代表作来看,有弘扬爱国主义的剧目,如各地戏曲中的杨家将戏等;有歌颂廉正清明的清官戏,如各地剧种的包公戏、海公戏等;有宣扬忠贞孝慈、勤俭持家的伦理剧,如各地剧种改编的《琵琶记》等等。这些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不无益处。
  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宏观政策导向及其执行机制的困境
  1.中央政策的模糊、抽象性
  众所周知,中央政策多为原则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固然中央关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有一些法规政策,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等。但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中没有一部关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政策。都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然,中央政策的模糊抽象也就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2.地方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深入
  GDP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衡量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历来为人所诟病。但在当今中国环境下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然很难在政府议程里占据重要地位。据调查,某市汉剧院相当一部分演员在获奖后向政府领取奖金时候被拖延,还有一部分演员反应政府拨款很难到位,这些情况都反应出地方政府对于保护地方戏曲的力度并不大。
  3.政府权力缺乏制约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拥有者,掌握着诸多社会资源,很容易滥用权力。导致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产生。地方政府某些官员可能为了一己私利,滥用公权力浪费纳税人财产用于个人享受,当然地方政府也可能为了GDP的增长而压缩文化投入,从而导致各类剧团缺乏足够资金用于生存发展,自然也就难以找到优秀的演员和提高现有演员的素质。这些情况,归根到底可以说都是政府公权力缺乏制约,不能得到足够的监督,从而阻碍戏曲的保护。
  (二)戏曲从业团体能力的不足
  1.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与管理能力低下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管理的好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要影响因素。诚然,在剧团里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道理。据调查,目前一些剧团的管理者多缺乏较好的管理技能,多为政府提拔。在这样的管理者领导下,缺乏激励,缺乏沟通,自然剧团工作人员很难做到齐心协力,共同为戏曲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人才培养的举步维艰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个剧种能否发扬光大与该剧种传承人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目前,随着戏曲剧团向市场接轨,政府资助减少,剧团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就难以保障了。不少戏曲从业者也就逐渐离开戏曲行业,自然也不会有很多乐于从事戏曲行业的梨园子弟。再次,相当一部分戏曲从业者缺乏理论功底,素质较低,难以为戏曲的创新做出巨大贡献。戏曲从业人员的量与质的不足自然深深制约着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3.戏曲艺术缺乏创新
  鉴于目前从事于戏曲人员的技能、素质较传字辈来说有明显不足,再加上现如今戏曲行业面临着缺乏听众的压力。戏曲从业人员也就很难再剧本方面进行创新。由于缺乏创新,自然反过来又会影响着戏曲的传承与发扬。
  4.国民欣赏兴趣及其能力的不足
  戏曲作为一门艺术,并非人人都能欣赏,戏曲的欣赏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年青一代普遍接触现代媒体如电视、电脑,其生活情调也呈现出娱乐化,作为相对高雅的艺术自然很难吸引年青一代的注意力。此外由于目前戏曲鉴赏课程尚未纳入国民教育范围,自然青年人很难欣赏得了戏曲,故而进一步加剧了戏曲传承与发扬的难度。
  三、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突破
  (一)政府转变职能,完善相应配套制度
  1.完善并具体戏曲保护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关于保护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并不少见,但是大多都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的执行要求。这些为地方政府变相抵制中央政策提供了可能性。鉴于此,中央有必要就戏曲保护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并加以具体化,以加强对地方在执行保护戏曲政策中的约束,从而推动戏曲保护。当然,关键还在于资金的足额提供、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发展导向的科学化、具体化。
  2.对于不同戏曲,采取不同保护与发展政策
  尽管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诸多共性。但不可否认戏曲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别。有较为程式化的剧种如京剧、昆曲、湖北汉剧,也有一些较为灵活具有娱乐性质的戏曲如“耍孩儿”等。鉴于前者与人民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故而更适合采取“博物馆式”保护方式即主要面向社会精英传播,保留原汁原味。不宜采用市场化。而后者由于缺乏程式化。故而可以采取“大众式”传承方式。旨在面向大众传播,可以加以创新,迎合群众兴趣。
  3.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其提供保护传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财政,故而难免存在寻租的可能性,故为了避免中央关于戏曲保护政策流于形式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公权力的各种监督以确保中央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戏曲从业团体提升自身能力
  1.提高管理层管理决策能力
  戏曲剧院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水平深深地影响着剧院的运行状况。唯有转变传统管理人员任命方式,实现能者居之才能做到激励到位,员工团结,剧院充满活力,演出精彩,吸引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戏曲的发展后继有人。
  2.提高戏曲从业者自身素质,推动戏曲艺术创新
  由于目前从事戏曲的人员多为60后、70后,他们很少接触现代化设备,也很少有高等教育经历。较多是通过“拜师”或者“自学成才”,故而他们在信息化和社会的今天已经有些落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员工加以培训,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并多吸收一些年轻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人从事于戏曲传承工作。当然也只有培训出有较高理论修养与实践修养的戏曲从业者才能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从而促进戏曲的传承与发扬。
  (三)引导国民提高自身欣赏能力
  1.推动戏曲产业化,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社会。戏曲的保护与发展应当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戏曲的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于戏曲的保护与创新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方式。借用市场提高剧院的活力,促进戏曲行业不断更新进步。此外,有必要发挥各种现代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如河南豫剧通过《梨园春》走向世界。当然,戏曲专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充分发挥剧院与高校文化学者关系,推动戏曲的理论创新与发扬传承。
  2.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注重传统戏曲鉴赏能力培养
  为了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为了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必须解决听众的问题。而听众的培养与戏曲从业人才的培养都显然离不开教育。故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将戏曲鉴赏与学习纳入必修课必将为戏曲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昕.全球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东岳论丛,2010(8).
  [2]周秦.昆曲:遗产价值的认识深化与传承实践——兼论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汪世瑜》.白先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e40a30100m8qm.html
  [4]孙晓涛.论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与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J].四川戏剧,2012(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传统的艺术设计类教学以老师授课学生聆听为,故学生上课热情和学习氛围欠佳.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教具,一方面能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组织高职大学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确保高职大学生思政课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直接 开放 服务 创新  2007年9月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指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然而高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一些
影片《奇遇》作为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代表作之一,在欧洲艺术电影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影片所展现出的对于传统叙rn事的颠覆,对于人物关系的凝视和追问,都展现出影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当我走进芝加哥南部亨利·克莱小学一年级某个班级的教室时,里面的灯都关着,一片寂静。里面的20个孩子中有四分之三的孩子都戴着耳机,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小小的蓝色机器。那就是
摘要:《养生堂》是北京卫视的一档健康养生类节目,本着“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的节目宗旨,开播至今取得了颇高的收视率、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本文将从电视栏目策划的基本要素出发,浅要分析该节目取得一定成功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电视;健康养生;《养生堂》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0-01  健康、养生已成为新时期的热词,它是
摘要:读者工作是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活动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工作,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概述及对其意义、原则、方法的探究,旨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工作的重视和发展程度,以此提高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程度。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工作;文献信息资源  一、图书馆读者工作概述  读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一切具有阅读能力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