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要将素质教育理念寓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要学、爱学、会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性
  从语文学科内容来看,从包容的内容的多方面性看,它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从语言形式看,有字、词、句、段篇;从语言的应用规律看,语文讲究修辞逻辑;从语言的运用过程看,有听、说、读、写。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整体性。笔者尝试着从引导学会学生独立阅读入手,首先让学生对作品建立起第一个印象,尽量减少对学生阅读第一印象的干扰,少一些扶手和拐杖,让学生自己“学步”。语文是作者心灵,语感对象化的一个整体性反映,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被学生整体性占有,作者的语感、心灵才会不觉地被渗入到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积淀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最终形成自身的语文能力与修养。
  文本是审美愉悦的最初源泉,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大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文体范式与人文意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鲁讯的《祝福》通过倒叙结构来引发悬念,引导读者去思考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是通过烘托,引导读者去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构成的文体范式中去感受一种内在的生机、精神,结合自身的先天素质、人格素质、审美素质,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语文能力。这说明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能机械地割裂和对立的。
  二、语文知识范围的广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学科的知识范围广博,语文自然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时空涵盖着历史的时空,范围极其广泛。语文是作者对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观上较为清晰地表现生活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只能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微观清晰的理解上,教师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多少,应突出哪些知识点,难以前篇一律地由教师来代替。由于教师所受的教育,生活阅历,审美爱好等千差万别,在理解能力与欣赏性上难以达到一致。但在现实中却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法,统一的作业内容及统一的答案,把学生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吟咏, 强调的是“师傅领过门,修行在个人”,似乎是自然无为的,并未抹杀学习者的自主性。试想在所有这些格式化的、整齐划一的现成的东西面前,学生还能有求知的欲望吗?教师还能有钻研教材的热情吗?长此以往,只能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教学质量的每况愈下,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因此,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及语言美于一体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进行愉快地诵读、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讨论、优美地欣赏,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老师不当裁判,不轻易地下结论,不做具体分析,只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或只发表一家之言,而应更多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只是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进行扶持。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发展学生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实际,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要求。要对学生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才能见效。学校不是工厂,教学不可能如加试零件那样格式好化,而应试教育的结果,使最有活力,最有美感,最有兴趣的语文学习完全僵化,使受教育者深受其害。语文学科作为一个最具有个性化的学科,每一篇课文作为感情智慧的凝结,在每一个读者头脑中都会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一个读者会有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产生兴趣,为他们创设富有想象力驰骋的天宇,创造力萌发的摇篮。
  三、语文知识内涵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活动性
  在语文知识中不仅充满了对真理的探索,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而且还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性。即便是应用文,也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信誉,契约关系,法律关系等,反映着了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因此好的文章都是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内容和相互关系的真实反映。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从事各种活动的大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
  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如春游,参与社会调查,教育调查,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交友,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无限宽广,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大氛围中,使学生经受锻炼,培养各种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课内要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提出提问、进行讨论,利用三分钟的小演讲、十分钟小辩论等活动,这样往往能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起他们创造的活力。如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经常性的十分钟的小辩论活动。每次指定一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确定主持人、辩题、正反方辩手,笔者只在辩论后略作评说。辩题大多涉及学生生活中的敏感话题,如“校园文明警示牌多好还是少好”,“当今社会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成功主要是靠机遇还是靠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同学们在唇枪舌剑中思维异常活跃,思维灵感得到了激发。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学生借助这个活动载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可见,语文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大舞台上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强调学生对语文的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语文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自主性的对话、才能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而做出努力。
  
  
其他文献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山人物,在和声方面作出的重要突破需要借助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究其创新与突破所在.本文以舒伯特晚期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通过理查德·科恩的“三和弦转换”理论,探究其如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融入“基于共同音构建的半音化和声”,构建浪漫主义的基本风格特征.
传统中式婚礼是中国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礼乐相须以为用”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需要,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本文基于当前学者们对传统中式婚礼用乐现状的研究,调查了山西吕梁临县婚礼用乐,探讨临县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方式,思考在“新中式婚礼热”这一现象下,如何使传统音乐文化与新中式婚礼进行有效结合,在更好的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新中式婚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舞蹈作品不单单是一种艺术作品,还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我们会感受到艺术的美妙,也会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因此,舞蹈作品还发挥着思想教化的作用.舞蹈创作者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注入.本文将通过一些舞蹈作品,研究舞蹈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一部以俄罗斯生活景象为题材的交响音画,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情调,这是一首含有两个音乐主题并交替变奏的双主题变奏曲.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所形成的对比,描绘了景物化的形象.鲍罗丁用各种形态的音乐旋律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本文从用特定的音高、音域音型进行环境描写,用不同的旋律形态表现不同的音乐角色,用特有的旋律与调性及旋律半音化进行表现特有的民族特色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旋律形态特点.
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逐渐提高.为符合美育培养人审美能力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不断运用在音乐课堂中,丰富了音乐教学.与此同时,也出现音乐课堂华而不实、缺乏音乐性的现象.音乐本位原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以及学科自身价值的凸显都尤为重要.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音乐性,避免形式化倾向,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坚实的音乐素养基础.
高小华作为当代享誉中国的著名油画家,其成功开创了“伤痕美术”的先河.他的作品用直观的“典型环境”揭露十年动乱,批判社会中的弊端,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此后创作巨型油画作品《赶火车》,用全景式构图的方法描绘了宏大的场景,再现了当时的国情和民生,因此被称为油画界的“清明上河图”.高小华在回忆历史,感悟现实的道路上,通过一系列触动人性的艺术语言,使作品成为不可或缺的视觉经典.
河北正定方言的“X嗒”十分发达.“嗒”是后缀,属于表现性形态,性质介于构词和构形之间.在韵律和形态方面,“X嗒”中的X只能是单音谓词;和光杆动词V相比,“V嗒”在重叠方式、可组合的体标记、可共现的句末语气词等方面都更受限制.在句法、语义组合方面,及物动词构成的“V嗒”带真宾语时受限,除非宾语为约量且为主观量,“V嗒”只能和结果补语、组合式趋向补语、状态补语组合,不能和黏合式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组合;V偏好表动态、持续、有意愿性的动词,“V嗒”偏好跟有消极色彩的成分搭配,其构成的小句偏好表达现实情态.在语法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第5版中的释义提示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订,文章穷尽统计并对比分析了两版中“比喻”“形容”“指”“称”“表示”五大类释义提示词的使用情况,发现第6版对五大类提示词的修订,共涉及1582个词条,其中“比喻”类832条、“指”类494条、“形容”类120条、“称”类114条、“表示”类22条;共有“增加”“删去”和“改换”三种修订类型,其中“改换”类所占比重最大,涉及1014条,“删去”和“增加”类分别涉及315条和253条.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提示词的修订多数是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校音乐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经过一年或者两年的学习基本能达到自行读谱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但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五年制民族传承班经过两年的视唱练耳教学却收效甚微,少数学生依然对节奏、音准把握不到位.笔者通过近三年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发现柯达伊教学法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五年制民族传承班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其教学效果可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国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改革创新也需要引起各方重视.《童声合唱与指挥》课程是张家口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科教育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实现美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谐的合唱、优雅的指挥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拟从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