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死亡,让生命醒来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4日,上海“醒来”死亡体验馆正式闭馆。死亡体验馆的创始人之一黄卫平说:“既然万物都不可能永生,那这个体验馆也该有‘死亡’的时刻。”
  寻找生命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黄卫平放弃石化厂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刚闯荡上海时,他的收入只够糊口,但迎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黄卫平的外贸生意每年利润有好几百万元。
  物质丰富后,人就容易迷失,黄卫平的性格变了,跟他合伙做生意的姐夫常常骂他:“你就是个暴发户,以前还知道怎么挣钱,现在只知道怎么败家!”
  黄卫平的财富在无节制的挥霍中消耗殆尽,家庭也因此破裂。2007年,妻子提出离婚,他和父母的关系也逐渐疏远。社会关系一层层剥落,很长一段时间,他一个人窝在家里,像是个“活死人”。
  人是不甘心莫名其妙死去的,黄卫平为自己找了一个结束生命的理由。既然事业和财富已消散,家庭也分崩离析,他就想等陪伴自己15年的拉布拉多犬去世后再去自杀。
  2008年5月,黄卫平买了一辆越野车,他打算开去边境再也不回来,结果车辆的牌照还没办下来,汶川发生了地震。5月12日,他愣愣地看了一天新闻,最后困倒在沙发上。第二天一早,他决定去灾区。
  黄卫平以为灾区必定是满目疮痍,四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但那几个月,他看到最多的是死亡激发出的生机。一群孩子好奇他染过色的头发,一路追着看他,他索性坐下来给孩子们讲城市里的生活。
  那一刻,黄卫平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死亡,灾难里人们积极重建生活的务实态度,不但打碎了他关于死亡的臆想,更激起了他对生的意志。他要活下去,要继续探索生死的意义。
  2008年,黄卫平牵头成立临终关怀机构“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
  醒来体验死亡
  2010年的一天,黄卫平想,如果当初有个人拉他一把,给他一些提示,让他思考生死的意义,或许人生就完全不同了。于是,他开始筹备一个关于死亡的体验馆,让更多人从迷茫中“醒来”。
  最能传递死亡气息的,是焚尸炉。火葬场的领导得知他的来意后,先是觉得他胡闹,但看到他认真的眼神后,决定破例允许他体验一把。炉子的喷火口关掉后,在原本放置棺材的地方垫了块布,黄卫平躺了上去。这里,是生命的终点,进去的是肉体,出来的是灰烬……
  全程不到一分钟,但在炉子里,时间像是被拉长,脑子里只剩一片空白。体验结束后,黄卫平在火葬场的院子里坐了很久,焚尸炉里的“空白”状态,与他失去财富、爱情、亲情之后的状态竟然那么相似,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做死亡体验馆的决心。
  在筹备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黄卫平和另一个合伙人丁锐先后找过民政部门、殡葬业的行业龙头、民间资本……但都没有成功,很多人聊了几句就拒绝了,“都不太想和死亡扯上关系,觉得不吉利。”最后,除了网站众筹的资金外,黄卫平和丁锐又自掏腰包加了18万元,项目以41 万元的初始资金正式启动。
  因为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建馆的探索成本非常高。2014年,丁锐把设计任务交给了一个美院的团队,也描绘了自己的构想。没想到几个月后,对方交给他一个“山洞”,通道外壁是奇形怪状的石头,缠绕在墙上的蜘蛛网还时不时掉下来几缕,通道整体被设计成一个以麻绳作扶手、以木板作桥面的“奈何桥”,完全是把它当鬼屋来建了。黄卫平不满意,眼看着临近开馆,他还是狠下心把它拆掉重建。
  在资金、技术、想象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下,他们不断推翻重来,最后体验馆成了一个缓慢生长的奇怪产物。2016年4月4日,筹备了4年,耗资近400万的醒来死亡体验馆正式开馆。公众号积攒的粉丝慕名前来体验,每周的体验场次都满员,媒体纷纷前来采访,还有来自韩国和俄罗斯的商人想加盟。
  只提供了一个棋盘
  黄卫平和丁锐将体验馆定义为一个心理学、哲学产品,他们希望体验者借这个工具对生命进行一些探索。但在開馆之后,预期慢慢落空,热度去得很快,半年后,体验馆就遭遇了断崖式大跌,一周只有一两个人买票。
  在琐碎的日常运营和现实的流量困境下,团队的热情被消耗殆尽。落差让黄卫平开始反思,常常带着团队讨论受众、营销手段、商业模式的问题,他们甚至对体验馆的存在产生了质疑:难道体验死亡是种伪需求?
  2016年6月,志愿者秀梅变成了团队CEO。秀梅着力于体验馆的营销推广,按照商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在豆瓣、携程、大众点评等网站上开拓了很多引流渠道,人流量逐渐恢复了一些。
  大众点评是把双刃剑,体验者中很多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把体验馆当作鬼屋来玩。当实际体验和预期不一样时,他们会给出差评。
  黄卫平再次反思,他不再抱着“为了更好地活”这一教育目的,“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棋盘,有人下的是惊天棋局,有人只当这个是五子棋游戏。”
  循着这个思路,黄卫平给体验馆定下了一个死亡日期:2019年4月4日。消息一出,预定名额立刻报满。有人特意从外地坐飞机赶到上海,有人因为买不到周末的体验票专程向公司请假,他们都想在闭馆之前体验一次“死”的感觉。
  黄卫平说:“闭馆的决定是一种解脱,我们意识到了死亡体验馆的局限性,但我能明显感觉到公众对死亡的探讨渐渐多了起来,这肯定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眼里,模型可能只是童年时期的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模型就会退出他们的生活。但朱肖峥和他的“战友们”以“旌戈团”为媒,将模型玩到极致,使它们像是充满了灵性的生命,能够在有限场景中诉说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情感。  矢志不渝的舰艇模型梦  朱肖峥很小的时候,哥哥送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从此,他对模型的喜欢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空,他就会细细琢磨模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仿照福万公司制造的1:1700比例
期刊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商业和公益,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个谈的是交易、利润,一个谈的是无私、奉献。二者之间如同悖论,有我无它,有它无我,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成见。眼下,商业和公益正以全新的姿态实现跨界合作,呈现出携手并进、相得益彰的融合新态势。  “公益是做好事,商业是把事做好,二者如果规范合作,结果就是把好事做好。”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一语道破商业和公益相融的本质。事实就是,只要心存善念,
期刊
2018年7月,应邀走上《朗读者》第二季舞台的王智量,年过九旬,银发如雪,丰神俊朗,与主持人董卿谈笑风生。历经世事沧桑后,他仍然像个孩童般活得纯粹而天真,脸上漫溢着幸福的笑容。  弯一下腰,时光柔软  在中国翻译学界,王智量是俄国文学研究学者中的佼佼者。此外,他不仅能用俄文背诵整部《奥涅金》,还能用英文与人畅谈,看德文、日文书也不在话下。  王智量对一切柔弱的小动物都充满怜悯和由衷的喜爱。他所工作
期刊
一部耗时6年,由5.8万张实拍照片组成的定格动画电影《女他》,刚一上映便引起业内轰动,被喻为现代版的花木兰故事,频频入围各大国内国际电影节,好评如潮。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周圣崴是一名90后,电影的创意来源于他的妈妈:一位风格独特的女性。  自小与动画为伴的“怪孩子”  周圣崴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小时候,周圣崴性格孤僻,喜欢通过绘画与人交流,是众人眼里的“怪孩子”,但父母持开明的教育观念
期刊
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王江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他妈妈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对王江影响很大。初中时,为纪念长征胜利,学校组织了大型展览,老师鼓励每位学生交上自己的作品。王江將家中积攒的有关长征题材的邮票粘在纸上,准备拿到学校参展。妈妈看到后,建议他在纸上加个相框,结果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校第一名。当他把获奖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说:“只要用心了,结果就会不一样。”王江点点头,把这个道理记在心底。
期刊
病中,难免心灰意冷,恋着床,不肯起来。听风,空洞混沌。听雨,缠绵悱恻。似睡非睡中,意识渐渐模糊起来,看到一些人,看到一些事。  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扎着两只羊角辫,蹦蹦跳跳,很活泼的样子;上中学,骑着单车,执拗地走在雪地里;结婚那年,母亲在身后,泪眼婆娑;和那个人赌气,大月亮地里,一个人对着花不语……  这一觉睡得很长,半梦半醒间,生命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从这一端到那一端,而我站在一个陌生的渡口,
期刊
有些风景,如果你不站在高处,永远体会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如果你不去启程,永远不知道它是多么美丽。李虎专注于旅游行业到今年已经有了13个年头。这13年来,他稳打稳扎,聚焦于三四线城市,形成独有的商业模式。  预见决定方向  李虎乐观开朗,性情豁达。1983年出生的他,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经历可称之为坎坷。读高二时,父亲病逝,他不得不辍学就业,从家乡宿迁出来,四处打拼,扛起家庭重担。他做过销售员,也
期刊
2019年春,跟着电影《流浪地球》“火”起来的,除了演员、导演,还有一个奶爸,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元卓教授。他给女儿复盘电影知识时,随手画的6张讲解图在网络上被转发,使他瞬间变成了“网红”。  理工奶爸的手绘讲稿  2019年农历大年初三,王元卓和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去看电影《流浪地球》。看完回家后,王元卓对10岁的女儿说:“玥玥,看完电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了。”
期刊
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27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本已渐渐模糊,不是遗忘,而是刻意不去回忆。家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凝住着他的痕迹,每每想起,心都会隐隐作痛,一幕幕如烟如雨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出生的那一年,父亲因为外调出差染病,几成废人。幸得在大队里受到照顾至身体康复,随后,父亲饲养了两年拉磨磨豆腐的毛驴后,被调到公社任职。  1984年落实政策,我们全家安置回城,当时父亲已经离休,相关部门在调阅父亲
期刊
在重庆潼南区崇龛镇,有一片占地6000亩的玫瑰园,放眼望去,30余种玫瑰竞相绽放枝头。  一对对甜蜜的恋人在这里漫步,玫瑰园的建造者何泉、李鹤夫妇也在其中。这片花海既是他们爱情和事业的见证,也是他们回馈父老乡亲的一份厚礼。  从校园恋到异地恋  何泉读研究生时,李鹤是他的师妹。当时,何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熱爱户外运动,是兰州大学登山协会的副会长。李鹤大四那年,一位曾经参加过解放兰州战役的亲戚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