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在其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1945年,他的词作《沁园春 雪》发表,毛泽东的诗名很快饮誉全国。一代词宗柳亚子高度赞扬他“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①。在1996年8月召开的“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贺敬之说“在诗词古国里自铸伟词自开奇响,吐纳宇宙之物象,开拓万古之心胸的诗人,首推毛泽东。”“毛泽东诗词真不愧是中国革命史上诗的丰碑,人类诗歌宝库中的东方瑰宝。”②
毛泽东有着崇高的人格,豪迈的气质,有着强烈的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价值取向,这些是毛泽东诗词崇高壮丽风格形成的根源。“读其作品,给我们的审美感受如长风之入谷,如大河之奔流,如雷霆之震响,如登高山,如临大海,把我们带入崇高的艺术意境之中。”③
毛泽东对生命的价值取向是积极进取、昂扬不屈的,因而他所欣赏的美是富有阳刚之气的壮美。诗人所取意象,重在张扬其刚健有力,昂扬奋发,不惧压力的阳刚之美。诗人所咏之物如山、水、梅、雪,无不雄浑壮丽傲然挺拔。
毛泽东诗词的中心意象是山,其诗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形态各异的山,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赣水苍茫闽山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如此秀美多娇的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一山飞峙大江边”这山势多么雄伟壮丽;而《十六字令》之中写的“倒海翻江”“刺破青天”的山,又是那样高峻奇峭。
山是高达险峻的,是不可逾越的,但在红军战士面前,在诗人笔下“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过是细浪粼粼,泥丸滚动,“一山飞峙大江边”、而人却“跃上葱茏四百旋”;“六盘山上高峰”,而高峰上却是“红旗漫卷西风”;险峰上有“天生一个仙人洞”,而诗人却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娄关山上有“如铁”的“雄关”,人却能“迈步从头越”。“莽昆仑”“横空出世”而且“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多么高寒雄健,而诗人却“倚天抽宝剑”把它“裁为三截”,在这里人压倒了山,制伏了山。我们也可以从诗词中体会到诗人毛泽东富有挑战超越的心境。
诗人赞叹山的雄伟,奇峭。极状其高、险,唯有这样才能突出比山更高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的自信与从容。毛泽东诗词以山为中心意象,固然是红军的活动离不开山,同时山作为一个高大的形象。是和诗人伟大崇高的人格,博大广阔的胸襟,以及他所从事的宏伟壮丽的革命事业相一致的。
诗人不仅善写大山也善歌咏浩水,诗人咏水的诗句有“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指东”、“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湘江北去”、“茫茫九派流中国”、“赣水苍茫”、“白浪滔天”、“洞庭波涌连天雪”、“万里长江横渡”,水的气势如此宏大、壮阔。但在诗人眼里“连天”的“湘水”正好航行,“横流”的“沧海”又哪里值得担忧,“万里长江”诗人也要“横渡”,诗人时时站在宇宙、历史、人生的高处,俯瞰一切,充分展示的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豪迈气度和超脱襟怀。
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领袖,其政治理想和生活追求,思想境界和人生情致,阅历视角,思维方式都不同于往昔的诗家词人,因而能将人们熟知的意象作出超越古人的处理,提高到新的水平。其咏梅,咏雪自出新意,独标高格。
《卜算子咏梅》一扫前人咏梅词中表现出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开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一个“俏”字顿使冰封的世界有了暖意,有了生气,梅花那俊俏美好,洒脱飘逸的形象也展现在读者眼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个“笑”字不仅写出了梅花娇美的风貌,更写出梅花谦逊脱俗,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毛泽东作为革命大业的开创者,他笔下的梅花雄健峭拔,自有一种慷慨豪迈而又豁达潇洒的气度。词的格调也显出一种大家风范、强者气派。
诗人写梅自出新意,写雪也是独标高格。“梅花喜欢漫天雪”诗人借梅花写出了对雪的感受不是畏惧而是欣赏,也表现了诗人喜欢挑战的性格。“更喜岷山千里雪”诗人借高旷、明净、极目无垠的岷山雪景映衬红军战士的高大英雄形象。“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斗志旺盛。诗人面对飞雪,面对严寒却生出诗意,而诗意来自超越一时安危、苦乐的乐观精神,这是一种伟大人格力量的显现。
《沁园春雪》更是以雪为主题,专章咏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从大处着笔,横括千万里北国风光,冰封大地,雪舞长空,创造了一个异常开阔的境界。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尽收笔下,万里江山,一览无余。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景物,交错生辉,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阔雪景图。“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止云开,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河山分外艳丽动人。眺望中所见的壮丽雪景,想象力展现的特殊风光,画面开阔,雄浑壮丽。这首写雪景的词大气磅礴、意境高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抒发了诗人奔放的豪情。
山、水、雪、梅等独特意象,是毛泽东诗词崇高壮丽,豪情激荡风格的表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热情礼赞,使他的诗词摆脱一己之忧怨的“小我”境界,而提升为一种“大我”的境界。
注释:
①鲁歌:毛泽东诗词论稿[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第四页
②旭光:异国同声话伟词-----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J]毛泽东思想论坛,1972(2),第95页
③蒋力余:试论毛泽东诗词的力度美,[J]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1),第71页
参考文献
[1]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出版社,1996年
[2]王臻中钟振振:毛泽东诗词鉴赏[M]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3]王毅凯: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渊源的文献-----[讲堂录],[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3)
[4]李灿珍:青年毛泽东对杨昌济知行观的继承与发展,[J]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2)
[5]曹禧修:老庄哲学与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意蕴片论,[J]常熟高专学报,1999(3)
[6]姜志军:多元复合 自成高格-----论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特征,[J]北方论丛,1995(4)
收稿日期:2010-09-19
毛泽东有着崇高的人格,豪迈的气质,有着强烈的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价值取向,这些是毛泽东诗词崇高壮丽风格形成的根源。“读其作品,给我们的审美感受如长风之入谷,如大河之奔流,如雷霆之震响,如登高山,如临大海,把我们带入崇高的艺术意境之中。”③
毛泽东对生命的价值取向是积极进取、昂扬不屈的,因而他所欣赏的美是富有阳刚之气的壮美。诗人所取意象,重在张扬其刚健有力,昂扬奋发,不惧压力的阳刚之美。诗人所咏之物如山、水、梅、雪,无不雄浑壮丽傲然挺拔。
毛泽东诗词的中心意象是山,其诗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形态各异的山,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赣水苍茫闽山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如此秀美多娇的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一山飞峙大江边”这山势多么雄伟壮丽;而《十六字令》之中写的“倒海翻江”“刺破青天”的山,又是那样高峻奇峭。
山是高达险峻的,是不可逾越的,但在红军战士面前,在诗人笔下“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过是细浪粼粼,泥丸滚动,“一山飞峙大江边”、而人却“跃上葱茏四百旋”;“六盘山上高峰”,而高峰上却是“红旗漫卷西风”;险峰上有“天生一个仙人洞”,而诗人却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娄关山上有“如铁”的“雄关”,人却能“迈步从头越”。“莽昆仑”“横空出世”而且“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多么高寒雄健,而诗人却“倚天抽宝剑”把它“裁为三截”,在这里人压倒了山,制伏了山。我们也可以从诗词中体会到诗人毛泽东富有挑战超越的心境。
诗人赞叹山的雄伟,奇峭。极状其高、险,唯有这样才能突出比山更高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的自信与从容。毛泽东诗词以山为中心意象,固然是红军的活动离不开山,同时山作为一个高大的形象。是和诗人伟大崇高的人格,博大广阔的胸襟,以及他所从事的宏伟壮丽的革命事业相一致的。
诗人不仅善写大山也善歌咏浩水,诗人咏水的诗句有“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指东”、“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湘江北去”、“茫茫九派流中国”、“赣水苍茫”、“白浪滔天”、“洞庭波涌连天雪”、“万里长江横渡”,水的气势如此宏大、壮阔。但在诗人眼里“连天”的“湘水”正好航行,“横流”的“沧海”又哪里值得担忧,“万里长江”诗人也要“横渡”,诗人时时站在宇宙、历史、人生的高处,俯瞰一切,充分展示的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豪迈气度和超脱襟怀。
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领袖,其政治理想和生活追求,思想境界和人生情致,阅历视角,思维方式都不同于往昔的诗家词人,因而能将人们熟知的意象作出超越古人的处理,提高到新的水平。其咏梅,咏雪自出新意,独标高格。
《卜算子咏梅》一扫前人咏梅词中表现出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开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一个“俏”字顿使冰封的世界有了暖意,有了生气,梅花那俊俏美好,洒脱飘逸的形象也展现在读者眼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个“笑”字不仅写出了梅花娇美的风貌,更写出梅花谦逊脱俗,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毛泽东作为革命大业的开创者,他笔下的梅花雄健峭拔,自有一种慷慨豪迈而又豁达潇洒的气度。词的格调也显出一种大家风范、强者气派。
诗人写梅自出新意,写雪也是独标高格。“梅花喜欢漫天雪”诗人借梅花写出了对雪的感受不是畏惧而是欣赏,也表现了诗人喜欢挑战的性格。“更喜岷山千里雪”诗人借高旷、明净、极目无垠的岷山雪景映衬红军战士的高大英雄形象。“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斗志旺盛。诗人面对飞雪,面对严寒却生出诗意,而诗意来自超越一时安危、苦乐的乐观精神,这是一种伟大人格力量的显现。
《沁园春雪》更是以雪为主题,专章咏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从大处着笔,横括千万里北国风光,冰封大地,雪舞长空,创造了一个异常开阔的境界。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尽收笔下,万里江山,一览无余。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景物,交错生辉,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阔雪景图。“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止云开,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河山分外艳丽动人。眺望中所见的壮丽雪景,想象力展现的特殊风光,画面开阔,雄浑壮丽。这首写雪景的词大气磅礴、意境高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抒发了诗人奔放的豪情。
山、水、雪、梅等独特意象,是毛泽东诗词崇高壮丽,豪情激荡风格的表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热情礼赞,使他的诗词摆脱一己之忧怨的“小我”境界,而提升为一种“大我”的境界。
注释:
①鲁歌:毛泽东诗词论稿[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第四页
②旭光:异国同声话伟词-----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J]毛泽东思想论坛,1972(2),第95页
③蒋力余:试论毛泽东诗词的力度美,[J]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1),第71页
参考文献
[1]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出版社,1996年
[2]王臻中钟振振:毛泽东诗词鉴赏[M]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3]王毅凯: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渊源的文献-----[讲堂录],[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3)
[4]李灿珍:青年毛泽东对杨昌济知行观的继承与发展,[J]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2)
[5]曹禧修:老庄哲学与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意蕴片论,[J]常熟高专学报,1999(3)
[6]姜志军:多元复合 自成高格-----论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特征,[J]北方论丛,1995(4)
收稿日期:201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