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现状,为优化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7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317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培养情况、转化医学研究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科研成果的目标及评价标准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17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中,68.1%(216/317)的研究生能够主动了解课题研究领域进展,42.0%(133/317)的研究生具有跨学科合作培养的经历,63.1%(200/317)的研究生能够在导师主导下完成转化医学研究,50.5%(160/317)的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和报告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但是,51.4%(163/317)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足,30.9%(98/317)的研究生课题汇报频率低,25.2%(80/317)的研究生需要依赖导师的指导来推进课题,尚有47.3%(150/317)的研究生无跨学科培养的经历。结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有较好的认知。然而,在提高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落实跨学科合作培养和加强转化医学研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充分发挥科研的两大主角(导师+学生)的重要作用,加强跨学科研究生协同培养,将转化医学研究落到实处,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可行策略。“,”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ademic medical graduates training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capacity of medical graduates.Methods:Totally 317 academic medical 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and 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training of academic medical 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July 2020.Results:Of the 317 academic medical graduates, 68.1%(216/317) were abl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about advances in their field of research, 42.0% (133/317) were experienced i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cultivation, 63.1%(200/317) enabled supervisor-le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50.5%(160/317)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submissions and presentation. However, of all respondents, 51.4%(163/317) perceived a lack of initiative on their own part, 30.9%(98/317) had a low frequency of subject presentation, 25.2%(80/317) were dependent on supervisors to advance their projects, and 47.3%(150/317) still had no interdisciplinary cultivation experience.Conclusions:Academic medical graduates have a good view of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research capacity in our center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 However, there is still effort to be made for improving the initiative of graduates,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role of supervisors, implementing tran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carrying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Fully play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two main protagonis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graduate training, and putt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to practice are feasibl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op-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and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经腹经膈肌裂孔入路在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Siewert Ⅱ型AEG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例,女17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35~85岁。病人均行完全腹腔镜经腹经膈肌裂孔入路AEG根治术;消化道吻合选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消化道重建行食管空肠经膈肌裂孔高位Overlap吻合。观察指标:(1)手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保留迷走神经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2—5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6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43~64岁。病人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保留迷走神经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手术施行情况、自体血回输、中转开腹、同种异体输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技术识别纱布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存完整的80个腹腔镜胰腺手术视频资料,按随机数方法以3∶1比例分为训练集61个视频与测试集19个视频。训练集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用于测试不同难度场景下神经网络识别纱布的能力。由两位医师筛选出包含纱布的视频片段,根据纱布识别难度分为简单、正常、困难3类场景。标注人员在手术视频中逐帧标注纱布真值框。所有图像经过归一化、预处理后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及其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539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48例、宁波市第一医院35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5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临沂市人民医院32例、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31例、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8例、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7例、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6例、如皋市人民医院21例、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11例、宁波市杭州湾医院7例、江苏省建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病人线粒体DNA拷贝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行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1例,女10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6~80岁。所有病人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0例,女66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0~81岁。病人均行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n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目的:探讨保留管状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例壶腹部周围肿瘤行保留管状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76岁,年龄范围为66~77岁。3例病人均有食管肿瘤根治性切除+管状胃手术史,行保留管状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前三维重建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偏态
目的:探讨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0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06例,女9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18~90岁。201例病人中,178例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为重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后48 h内行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国内8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7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5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0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7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例、辽宁省肿瘤医院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taTME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临床资料。(2)手术情况。(3)术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纤维肉瘤(PHF)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乐清市人民医院3例和温州市人民医院5例)PHF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50岁(39~60岁)。病人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根据病人意愿和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术后将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治疗及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住院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