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悔”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几乎被说烂了的话,“悔不当初,否则一定会如何如何”,言语间充满了遗憾和恨意。其实,这个“悔”字的出现可有历史了,而且好像还远远没有穷尽的意思。《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悔,恨也。从其字面组成即可看出,这个负面的情感不是无根之水,是从内心深处来的,恨自己本可以做对的,可当初却为什么犯了糊涂,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昌龄在《闺怨》中讲述过一个女人的悔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位妙龄少妇,登楼赏春,忽见枝头青青的柳色而勾起无限情思,慨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悔恨当初为了虚荣而怂恿自己的男人不惜千里万里去获取功名,以致落得形单影只,落寞伤感。其怨之浓,其恨之深,令人周身寒彻。
  史书记载关于“悔”的人物,还有大名鼎鼎的李斯。李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素有“千古一相”之美誉。他本是战国末期一个微末小吏,由于身负过人才学而被秦王嬴政所重用。他屡出奇谋妙策,成功离间六国君臣,对秦国统一天下起了重要作用。他倚马而作的《谏逐客书》,不过区区八百余字,却以其杰出的才华和无懈可击的雄辩力挽狂澜,使秦王收回逐客命令,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协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创立郡县制以及一系列封建制度,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贡献无人可与之相比。
  可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中龙凤,却也有肠子悔青了的时候。秦始皇驾崩时,本将未来的政治安排和天下的安定托付给了他这个最可信赖的重臣,遵照遗嘱就可以了。可是他由于私心作祟,竟和宦官赵高一起篡改遗诏。这个重大的原则错误,使得历史的轨道发生了可怕的改变,秦王朝的大厦迅速崩塌,而李斯也被以种种所谓的罪名推上断头台,同时还要“夷三族”。咎由自取的李斯望着刽子手手中那亮晃晃的鬼头大刀,和一大片俯首待戮的亲属,禁不住流下眼泪,对他的儿子说了一句堪称反面教材的经典之语:“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想当年,与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一起牵着活蹦乱跳的黄狗,出上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野兔的无忧岁月,是多么让人怀念啊,可是那样唾手可得的好日子是再也不会有了。话语中没有一个悔字,但其中的悔恨却痛彻肺腑,令人不忍直视。
  女人所悔,可能从此失去她所有的梦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而李斯之悔,却是以数百人的鲜血和生命撞响的警世钟,一个“悔”字,代价和教训实在太过沉重了。相较于他们,宋代宰相寇准则针对这个令无数人痛断肝肠的“悔”字,深思详审,洞烛幽微。为了让它的频率出现得更少一些,他以拳拳之心作了著名的《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谆谆告诫天下人,倘若身为官吏,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却徇私舞弊,枉法贪赃,等到被罢官免职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在家境富裕时不知节俭,贪恋豪奢,等到贫穷潦倒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年轻力壮时不勤学技艺,等到年老气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别人的成功经验不知学习借鉴,事到临头时后悔也来不及了;醉酒时信口开河,等到酒醒时才明白覆水难收后悔也来不及了;身体健康时不注意调养保健,等到疾病缠身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六悔铭》虽说不上包治百“病”,却是令人清醒,赶在“追悔莫及”之前、避免“悔不当初”的一个良方。凡事有盛必有衰,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历史规律。曾国藩就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名贤集》也谆谆告诫:“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鼎盛之时志得意满、随心所欲,但想想有一天衰败时的窘迫与无奈,就会自然而然地少些盛气凌人与不可一世,也会少许多关于“悔不当初”的感慨,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可吃。铭者,乃为刻在鼎或坚石上的文字,其用意就是警示、警醒和警戒,并冀其不朽,长存世间。倘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真真正正地将其铭记在心,“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悔”这个幽灵也必远远地遁去,这恐怕也是一千年前的寇大人对于后人的殷殷泣血之心。
  (冯忠方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8月1日)
其他文献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关注它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丰富的想象。  这篇童话讲述了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文章篇幅很短,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水罐变得神奇,一次又一次地
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们试图掌控命运,到头来却总被命运捉弄;我们试图探讨人生,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如梦;我们试图张扬个性,到头来却往往被群体同化。“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然无法掌控命运,我们就顺其自然,找到内心的自我,做到不迷失自己,达到内心的平和!生命简单一点,快乐也会长久一点。  要懂得忘却。人生最大的痛苦源自追求完美,要知道,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远不为黑暗淹没罢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忍着疼痛奔
有一位50多岁的痔疮患者,身体一直较硬朗,只是近两年来时常会发现大便表面带一些暗红色的血迹,他一直以为是痔疮出血。所以没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檢,肠镜檢查发现直肠上段有一个表面糜烂的肿物,几乎占满肠腔,经活檢檢查显示是直肠腺癌。当医生告诉他发现便血应该早些来做肠镜檢查时,他非常后悔。长叹一声:“不知道啊……”  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症
我常想:理在何处?在浩繁的经卷里,我们噬到老一如书蠹?或是在春风秋雨里,我们一吸一呼都是篇幅?还是在升斗小民、邻里老妪身上,举手投足,自有道理门派?  理在何处?  至少,在佛光山上,我想:理字遍满虚空,却又历尽人事。  从托钵拾箸开始,理在一饭一粥。  从着衣穿鞋开始,理在言行容止。  在这里,没有所谓“上课”、“下课”、“放假”、“休假”,唯有不把“理”字当成课堂学问、腹笥珍藏,理才能活泼泼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养护民众良心是社会的大事,是国家的职责,同时养心又是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  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做人欲望不多,良心即使有所丧失,也丧失得很少;做人欲望很多,良心即使有所保存,也保存得很少。  关键词是“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欲关乎生命维持,色欲关
母亲在我这住了一段时间,趁空闲时间,买了几个坛子来。一阵洗涮过后,自制了几坛酸水,过一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卜,热热闹闹地堆在屋子一角,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小房子一下有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酸水坛在书面用语上称为“泡菜坛”,它也是被众人周知并且喜爱的字眼,散发着诱惑。但我执意要叫它酸水坛,这样有一种亲切的味道。大抵,食物是一种能吃下去的乡愁,在唇齿流连,念念不忘,是因为,这里面有母亲揉合的气息
我的一生总是别人嘲笑的目标,因为我的名字恰巧也叫威廉·莎士比亚,我遇到的每一个人好像都会因为这个名字打趣或教训我。而且他们的讥讽之词也没什么创意,老是那么几句。  不是我不喜欢结识新朋友,想想吧,别人在一个派对里向大家介绍我:“这是我的朋友威廉·莎士比亚。”甭说别人,连我都觉得听起来怪怪的。  我的麻烦是从懂事起就开始的,大孩子们会质问我:“你的名字不赖,和伟大的莎士比亚是亲戚?”  后来我上了小
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  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  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
偶读顾颉刚先生的《笔记》,其中一则言及“标点之必要”,实在极有趣味,让人发笑。  顾先生引一山东农民之《春帖子词》,无标点“一气”而下,是:“今年好劣运少不得打官司做酒做成醋又酸了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了”。  那么要去读,总是要点断,却是点在不同的地方,完全是善意恶意“两读法”了。善意读之:“今年好,劣运少:不得打官司;做酒做成;醋又酸了;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了。”恶意读之:“今年好劣运:少不得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