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建设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本文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从国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坚持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 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城乡的分裂,而是城乡在新的基础上平衡、协调,即实现城乡融合。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将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两者的偏颇和缺点"。[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城镇化(也称城市化、非农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7. 9%上升到2001年的37. 7%,年均增长0. 86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0年的663个,建制镇从2176个增长到20347个,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加小城镇800个左右,每年约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人, 10年来有超过1亿农村人口落户在小城镇。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切实贯彻"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实现城乡共繁荣,同发展。[2]
  2.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
  1、城镇化规划工作薄弱,建设资金医乏。大部分建制镇虽然都制定了规划,但缺乏科学的论证,经常出现"今年建明年拆"的现象,基础设施滞后,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落后,城市环境差,城市绿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弱。
  2、小城镇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城镇数量多,规模过小,要素聚集能力弱。第二,城镇布局不合理。第三地区间城市发展不平衡。
  3、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轻工业部门为主,各城镇产业结构雷同,缺乏自身特色。80%的乡镇企业游离在城镇之外,集中度很低,多数企业得不到城镇聚集效应所提供的的巨大利益,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低水平简单重复项目,形成资源与设施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实际效益低的状况。
  4.生态与城镇化。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强调"社会责任感",主张一切私人的或公共权力机构的决策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社会正义。[3]城市生态失衡,城市生态可分为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少数城市生态不堪重负"急速"的城市化而导致"四大"负面效应(热岛效应、温室效应、污染效应、拥挤效应)的现实问题。全国城镇缺水,城镇水域和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还有少数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治安、社会保障与保险、公平待遇及2000万流动儿童的成长等问题,都对城市的社会生态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
  "使这些被排挤出农业的工人不致没有工作,或不会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他们就在农村中从事工业劳动"。[4]
  城镇化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要使广大农民致富,应对"入世"后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数量,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人口的集聚状态,既有利于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收入,也使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就是要走新型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所谓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城镇化建设各方面协同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为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5]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发展存在着客观规律性,走城镇化道路也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大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规模大,人口高度集中,就业机会多,发展第三产业的市场条件优越,但大城市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进人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有较高要求;中等城市的优势是人口规模较为适宜,城市规划和发展比较容易进行,就业机会适中,但就业容量发展有限;小城市与小城镇的优势主要在于数量多,开发建设的成本低,且距离农村较近,农民进人的成本低,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城镇化,二、三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和相应的平台,而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持,城镇化也是难以发展的。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重点应按照各自的具体条件来定,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城镇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环境。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较为落后,且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西部大开中,西部生态任务还很艰巨。因而,搞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更为关键。改革政策制度。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合理转移农村富余人口,但目前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的因素还比较多,特别是目前实施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改革与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应逐步放开对农村人口进人城镇的限制,并努力降低农民进人城镇的门槛,重点是分阶段解决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想方设法为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启示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发展极"和等级次序相对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序列,带动城乡协调发展。适当选择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和发展道路,着力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这是培育和发挥区域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提早开展城市规划,加强对城市的改造与管理。城乡统筹发展将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民工问题,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与农村的土地制度关系很大。保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使农民在城市站稳脚跟之前,在城乡之间能够"双向"流动,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让农民既进得了城,又回得了乡,就不会既失业又失地,变成没有回旋余地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58.
  [2]陆学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9).
  [3]王立.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当代意义.党政论坛,2004, (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人民出版社,1963.
  [5]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
  作者简介:王晨光,西安工业大学 12级思政部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号:1209240502。
其他文献
打草稿的话题,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文时都强调过,似乎再讲便多余。但从学生的写作训练的实际看,这个话题恐怕永远都讲不完。从五六年级开始,作文不打草稿的学生就多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一项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
文章从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着手,引用了克拉申的语言学习理论,对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进行了再认识——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处理好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的关系,
语法知识在全部语文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交际讲究准确、直接、明确、高效,表达时,如果连基本语法知识都没有,哪里还谈什么鲜明、生动、形象。所以,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德国的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
本文通过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努力探索出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这个艺术已经非常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的绘画艺术语言已经无法概括当代发生的一些艺术现象,特别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光电艺术,早已背离了传统的绘画材料和技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这充分体现了课程实用性强,趣味简单的特点.
农村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从古至今已绵延数千年,其中有优秀文化,也有糟粕存在,应选择性地继承.本文通过对农村民间信仰的仪式、功能等进行分析,使人们树立科学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