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基本特征,同时阐述了换乘站客流组织主要影响因素,而后以实践案例为核心,对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控制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控制措施
一、基本特征
(一)若遇突发状况,客流疏散难度大;
(二)客流流线相对复,影响因素多,极易在换乘客流、进站客流和出站客流间出现对流、交叉等情况,严重时扰乱各流线之间的稳定秩序,进而影响到客流组织效率,最终降低站内服务水平。
(三)通常来讲,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内通道多连接着地下商场,并作社会通道使用,而这样一种设计形式易忽视购物、参观等非乘客客流的引导与组织。
(四)某些换乘站涉及到的闸机和自动售票机等客流导向设备合理性程度不够高,一旦出现大客流情况,会因疏散不及时而出现拥堵(如:图一)。
二、主要影响因素
(一)特殊条件下(诸如:火灾、地震等突发状况)所具备的应应急处理能力;
(二)轨道交通实际的运营能力;
(三)乘降设备所能承担的通过能力;
(四)售票机、检票机等自动化水平;
(五)车站出入口处人行通道通过的能力。
三、有效控制措施
以A地铁站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基本流线组织方式:1号线换乘到2号线,直接从处于1号线站台中部换乘楼梯位置下行到2号线的站台中部即可;2号线换乘到1号线供选择路线有3条,即西南、东北和东南;1号线、2号线换乘到3号线,首先2号线由东北通道前往1号线,客流于A站厅回合,随后按照指示进入3号线站厅;3号线换乘1号线和2号线,需从西北通道过。下图中黑色区域代表客流对冲点或者客流拥挤区,即易对客流进行速度造成影响的区域。如果C口对应着繁华区域,则意味着每日有大量客流从从该处进出,随着客流量的加大,1号线B站厅通道便成了客流对冲点;相应的,A口涉及大量进出站客流,那么处于1号线和2号线间的B站厅便成为对冲点,以此便延缓了乘客换乘的步伐。
(一)物理切割法。A地铁车站位于西侧的站厅最初设计成c形通道后根据客流需求转换成双向通道,换言之,2条线路换乘增多1个通道,换乘乘客只要总到2号线站台的洗手间位置,便能看到该路段新增换乘通道1条,且通道上张贴有“1号线换乘”指示标志;乘客只需沿着该通道一直走,便能看到地铁站出口,且在出口处新增箭头标志牌1块,箭头指向坐标“1号线换乘”。这一新增通道实则为先前1号线换乘2号线所用通道,只是在通道中间画上黃线,并由单行变双向。
(二)提高流速法。提高流速法的支撑核心在于大面积消除“低头族”。站内乘客在换乘线路之时,需搭乘电梯再从换乘通道中经过,而在这一过程中,A地铁站在乘客所见区域张贴了换乘指引标志,并安排多名员工在现场指导,诸如:随时提醒换乘乘客注意脚下、注意扶梯,小心发生碰撞等。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换乘站客流组织控制的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低头族”乘客的比例,而且还为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极大地降低了换乘阶段客流拥堵问题出现的概率。
(三)源头控制阀。该方法主要要求从源头处采取客流组织控制措施。首先要做的便是协调组织好各个换乘线路间的运营计划,即安排好运营时间,防止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铁车辆在同一时间点到达换乘站。
诸如:针对换乘站E,A地铁车站将1号线首班车的时间设置为06:33,末班车时间设置为00:13:将2号线首班车时间设置为06:22,末班车的时间设置为23:23.如此便科学防止了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铁线路在同一时间点到达换乘站的问题。
此外,还可对各种流线流量进行控制,防止乘客呈密集状到达某一换乘站,即能够有效缩减换乘的时间。诸如:在2017年五一长假期间,A地铁站从4月29日00:00到5月1日00:00期间开启五一小长假大客流运营模式。在这一期间内1号线和2号线均按要求依照预先制定的特殊时刻表运营,相较于平常运营状态来讲,在运输能力方面提升明显,增加多个班次,即为市民的顺利、安全出行提供方便。
(四)优化内部设施布局。首先采用功能布局优化法。该方法实则是指通过适当调整客运服务中心、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位置的方式,使地铁站内布局合理。具体优化环节,应基于方便乘客出行、合理运营管理等视角进行考虑,而后在正式开展设计与调整工作。需注意的是,乘客进入车站的时间是不可控的,针对这样一个随机事件,应找出以往站内客流数据,总结乘客大概分布的规律,再合理配备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的数量及其摆放位置,尽可能的保证乘客平均候车等待的时间及排队长度能够控制在乘客乐于接受的范围以内,尤其高效满足高峰段换乘站客流快速通过的要求。
其次采用引导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导向标志和站内服务信息的帮助下引导换乘站客流。因地铁换乘站涉及到的方向更多,因此在对客流进行组织控制时,应围绕客流的主要流向进行分析,随后再合理的对导向设备所处位置进行设置。适时的引导换乘客流和进出站客流,有助于减少站内拥堵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化发展,推进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人们在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时会接触到换乘站,而换乘站的客流相对于平台站台的客流而言,量更大,为了缓解站台拥堵问题,便需采取有效方式对客流进行组织控制。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控制措施
一、基本特征
(一)若遇突发状况,客流疏散难度大;
(二)客流流线相对复,影响因素多,极易在换乘客流、进站客流和出站客流间出现对流、交叉等情况,严重时扰乱各流线之间的稳定秩序,进而影响到客流组织效率,最终降低站内服务水平。
(三)通常来讲,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内通道多连接着地下商场,并作社会通道使用,而这样一种设计形式易忽视购物、参观等非乘客客流的引导与组织。
(四)某些换乘站涉及到的闸机和自动售票机等客流导向设备合理性程度不够高,一旦出现大客流情况,会因疏散不及时而出现拥堵(如:图一)。
二、主要影响因素
(一)特殊条件下(诸如:火灾、地震等突发状况)所具备的应应急处理能力;
(二)轨道交通实际的运营能力;
(三)乘降设备所能承担的通过能力;
(四)售票机、检票机等自动化水平;
(五)车站出入口处人行通道通过的能力。
三、有效控制措施
以A地铁站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基本流线组织方式:1号线换乘到2号线,直接从处于1号线站台中部换乘楼梯位置下行到2号线的站台中部即可;2号线换乘到1号线供选择路线有3条,即西南、东北和东南;1号线、2号线换乘到3号线,首先2号线由东北通道前往1号线,客流于A站厅回合,随后按照指示进入3号线站厅;3号线换乘1号线和2号线,需从西北通道过。下图中黑色区域代表客流对冲点或者客流拥挤区,即易对客流进行速度造成影响的区域。如果C口对应着繁华区域,则意味着每日有大量客流从从该处进出,随着客流量的加大,1号线B站厅通道便成了客流对冲点;相应的,A口涉及大量进出站客流,那么处于1号线和2号线间的B站厅便成为对冲点,以此便延缓了乘客换乘的步伐。
(一)物理切割法。A地铁车站位于西侧的站厅最初设计成c形通道后根据客流需求转换成双向通道,换言之,2条线路换乘增多1个通道,换乘乘客只要总到2号线站台的洗手间位置,便能看到该路段新增换乘通道1条,且通道上张贴有“1号线换乘”指示标志;乘客只需沿着该通道一直走,便能看到地铁站出口,且在出口处新增箭头标志牌1块,箭头指向坐标“1号线换乘”。这一新增通道实则为先前1号线换乘2号线所用通道,只是在通道中间画上黃线,并由单行变双向。
(二)提高流速法。提高流速法的支撑核心在于大面积消除“低头族”。站内乘客在换乘线路之时,需搭乘电梯再从换乘通道中经过,而在这一过程中,A地铁站在乘客所见区域张贴了换乘指引标志,并安排多名员工在现场指导,诸如:随时提醒换乘乘客注意脚下、注意扶梯,小心发生碰撞等。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换乘站客流组织控制的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低头族”乘客的比例,而且还为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极大地降低了换乘阶段客流拥堵问题出现的概率。
(三)源头控制阀。该方法主要要求从源头处采取客流组织控制措施。首先要做的便是协调组织好各个换乘线路间的运营计划,即安排好运营时间,防止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铁车辆在同一时间点到达换乘站。
诸如:针对换乘站E,A地铁车站将1号线首班车的时间设置为06:33,末班车时间设置为00:13:将2号线首班车时间设置为06:22,末班车的时间设置为23:23.如此便科学防止了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铁线路在同一时间点到达换乘站的问题。
此外,还可对各种流线流量进行控制,防止乘客呈密集状到达某一换乘站,即能够有效缩减换乘的时间。诸如:在2017年五一长假期间,A地铁站从4月29日00:00到5月1日00:00期间开启五一小长假大客流运营模式。在这一期间内1号线和2号线均按要求依照预先制定的特殊时刻表运营,相较于平常运营状态来讲,在运输能力方面提升明显,增加多个班次,即为市民的顺利、安全出行提供方便。
(四)优化内部设施布局。首先采用功能布局优化法。该方法实则是指通过适当调整客运服务中心、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位置的方式,使地铁站内布局合理。具体优化环节,应基于方便乘客出行、合理运营管理等视角进行考虑,而后在正式开展设计与调整工作。需注意的是,乘客进入车站的时间是不可控的,针对这样一个随机事件,应找出以往站内客流数据,总结乘客大概分布的规律,再合理配备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的数量及其摆放位置,尽可能的保证乘客平均候车等待的时间及排队长度能够控制在乘客乐于接受的范围以内,尤其高效满足高峰段换乘站客流快速通过的要求。
其次采用引导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导向标志和站内服务信息的帮助下引导换乘站客流。因地铁换乘站涉及到的方向更多,因此在对客流进行组织控制时,应围绕客流的主要流向进行分析,随后再合理的对导向设备所处位置进行设置。适时的引导换乘客流和进出站客流,有助于减少站内拥堵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化发展,推进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人们在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时会接触到换乘站,而换乘站的客流相对于平台站台的客流而言,量更大,为了缓解站台拥堵问题,便需采取有效方式对客流进行组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