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在社会文化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变革会必然性地带来社会语境的变化,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形态和格局。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天生就与媒介存在着契合之处。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介技术的改观营造了新的媒介语境。在新的媒介语境之下,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一些时代特征并与主流文化保持沟通交流,展示了现阶段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介;语境;青年亚文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71-2
  加拿大著名的媒体研究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可见,媒介对于社会的作用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和文化传承,其开创性和变革性才应该为人所瞩目。回观人类传播媒介发展史,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现今的电子传播,每一次媒介的变革在象征传播技术改观的同时还意味着新的媒介语境的产生,为此麦克卢汉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传播技术的深层次作用改写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时空观念,塑造着新的公共领域、意义域和经验域。
  “新媒介”作为一个动态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没有固定的所指,不同的时代总能赋予其不一样的内涵。但不管其所指如何变化,“新媒介”永远是相对于“旧媒介”或“传统媒介”而言的。在当下,“新媒介”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所发展起来的媒介,如网络即时通讯、虚拟社区、门户网站、微博客、手机移动多媒体、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等。新媒介多样化的形式及高渗透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性因素,也在社会范围内塑造着新的“媒介景观”。
  一、自然而然的契合:媒介与青年亚文化
  “亚文化”概念的提出最早可溯源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词典》将其定义为“一个大文化区域中那些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亚区域”。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亚文化往往是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它为一些社会亚群体所创造和共有,它所反映和代表的往往不是主流价值体系。这就注定了其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性地与斗争和权力相纠缠。
  青年亚文化是为青少年群体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前身”是青年文化。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家T·帕森斯首先提出“青年文化”这一概念,并强调青年问题所反映的已不是青春期简单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在对青年文化进行研究时着重于青年文化的阶级性和代际差异,并用“青年亚文化”概念代替了“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发展至今,在形式上可谓是焕然一新,但不变的是其精神内核——仪式性的反抗和叛逆。在我国,青年亚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出现而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的。从最初的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喇叭裤到现在如日中天的粉丝文化、恶搞文化、cosplay、火星文、御宅族等,青年亚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青年群体中,这种亚文化现象已呈现出由小众化向大众化转向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的背后媒介扮演着“推手”的作用。在当下,传媒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回首我国媒介及青年亚文化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二者的同步性以及二者的契合之处。青少年群体本身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创新意识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媒介自身的推陈出新以及提供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都适应了青少年群体的这些特点,二者的结合可谓是自然而然了。媒介的培养及助推促成了青年亚文化的由无到兴盛。在现今社会,网络高度普及,几乎人人都能“触网”,青年亚文化也越来越倾向“寄生”于网络新媒介之中。倘若没有媒介,青年亚文化无法在社会范围内大规模地生存和更新,其生命力及丰富性会必然性地受到遏制。
  二、语境转变下的青年亚文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在我国逐渐走入寻常家庭。据CNNIC最近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见证了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同时也见证了各种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介的涌现。网络新媒介开放、自由、无边界、匿名交流等特点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并在极大程度上延伸了人际交流的物理空间。“如今,新媒介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生长和扩张、成为新型青年亚文化传播以及亚青年群体寻找志同道合的文化族群和部落的文化场域。”新媒介对新时期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向意义的纵深層面发展,这也使得具有媒介依赖性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赛博空间的狂欢。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亚文化的活动阵地发生了偏移,其重心开始从现实生活层面向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并影响着现实生活层面的青年亚文化内容。时下,“屌丝”、“高富帅”、“菇凉”、“偶”、“稀饭”、“碉堡了”、“我爸是李刚”、“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用语及网络语言大行其道。2005年末,胡戈的《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掀起了一股恶搞的潮流。之后,各种视频和图片的恶搞开始在网络上盛行起来。2012年初,恶搞央视春晚版《新贵妃醉酒》在网络走红;随后,“杜甫”和“雪姨”相继忙起来。伴随网络新媒介而生或盛行的青年亚文化还有“御宅”文化、“客”文化(博客、拍客、换客、黑客等)、“迷”文化、同性恋文化等。同时,网络上盛行的这些青年亚文化也逐步影响青少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促使在日常生活方面形成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如cosplay就是现实版的角色扮演,而这些角色都来源于动漫或网络游戏。
  可见,网络新媒介的普及和更新催生着新的表达形式。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正成为一场赛博空间里的狂欢,而80年代的青年亚文化俨然已成为了记忆里的一部分。这场狂欢背后的缔造者之一就是网络新媒介。在当下,各种论坛、微博、虚拟社区、即时通讯平台等网络新媒介备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这些媒介的普及则为青少年提供了充分表达的空间和可能。   (二)后现代主义解构与建构特征更加明显。“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批判性发展,它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时期的一些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主义中否定人的主体性,强调整体性和同一性的解构,它去中心化,强调差异性。
  青年亚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极具有后现代特征,它对主流文化、主流话语进行颠覆与反抗,目的是为了建构青少年群体自身的文化与话语权。作为青年一代,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的“樊篱”之外,建构起自身的精神乐园。与主流社会及成人世界的剥离和隔绝、凸显自身主体性以及寻求社会话语权是青年亚文化的鲜明特征。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沿袭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后现代性,并借助新平台发挥得淋淋尽致。以网络语言为例,“沙发”一词的主流释义为“一种家具”,而作为青年群体使用的网络语言时,它则表示“第一个回帖”的意思。同一个词,在主流文化和青年亚文化中表意差距如此之大。火星文同样如此,“它是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在这些文化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青少年群体对主流文化、主流话语的偏离。他们通过意义的重新赋予、符号系统的重组来构筑自身的话语体系,进而与主流世界相区别。如果说早期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社会关系“暧昧”,那么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则与主流社会愈发地剥离,其对主流世界、主流话语、主流价值观的解构与建构更加明显,这种不懈的解构与建构也将带来审美的大胆化和异化。
  (三)欲望表达与满足的泛滥。早在两千年前柏拉图就认为人性有三种不同属性:理性、精神和欲望。欲望作为人性的属性之一,向来都是人们讳莫如深的。“传统文化和审美的起点,正是从拒绝欲望开始的,欲望被视为所罗门的瓶子里跳出来的魔鬼”。在东方世界,即使欲望逐渐被认为是人最基本的人性,但其表达向来都是含蓄而隐蔽的,而新媒介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对于欲望的表达和满足则更加直白和赤裸。
  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身体进行写作的青年女作家,如卫慧、棉棉、木子美等。“她们把身体当作一座未开发的矿藏进行自恋式开发。她们痴迷于以女性欲望的自传性或半自传性书写,展示的是女性身体和性相关的种种体验,毫无保留地暴露女性隐私、欲望化现实性作泛滥成灾。”她们的作品一经面世便受到了众多青少年读者的追捧,对于读者来说这是文学给予的前所未有的身体欲望满足。同样如此的还有青少年所热衷的“耽美文学”,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浪漫的唯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残酷的美,它的题材可为爱情、玄幻、武侠、悬疑推理等等,它对感官陶醉的追求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欲望的表达与满足。当下的青少年对于性和身体不再是难以启齿,对物质的追求也更加现实,无疑这与青年亚文化的欲望表达与满足的常态化有密切关系。盛行于青少年群体中的各种亚文化样式,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一过程。
  (四)消费主义特质的呈现。新媒介语境下青年亚文化消费主义特质的呈现与当前“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不无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深,西方的一些消费理念通过媒介,以广告、影视等形式输入到我国。而具有媒介依赖性的青年亚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这些消费理念的影响,并以消费的形式来进行身份的区分和认定。正如苏州大学马中红教授所说“今天的青年更多的是通过消费和市场层面而不是传统渠道,如家庭、社区学校,发现他们的身份和价值。”
  拿cosplay來说,cosplay是现实版的角色扮演,这些角色都来源于动漫或网络游戏。而要完成这样的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的购买往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绝大多数热衷于cosplay的人来说,他们都不太可能长期只局限于一个角色的扮演,并且cos们还会不时的参加全国各种聚会。对于他们来说自我身份的发现是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之上。青年亚文化中的“迷”文化更是如此,“迷”文化也可以称为粉丝文化,“它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可以说是粉丝的消费造就了明星,但粉丝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群体的身份认同,排解了内心的孤独感。
  媒介技术的进步催生着新的媒介语境,媒介语境的变革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谓长远。新媒介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符号及意义系统的重组和建构,催生了青年亚文化新的表达形式,促使其呈现出极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新媒介语境之下,青年亚文化大范围地扩张,增加了与主流文化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也使得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马中红.西方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12(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1次)[R].2013.
  [4]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12).
  [5]后现代主义[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847.htm,2013-5-5.
  [6]火星文[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32668.htm,2013-5-7.
  【作者简介】张常旺(1991- ):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赵婷婷(1990- ):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其他文献
膈肌形成于胚胎第4~8周,由胸腹膜、横膈、食管背侧、肠系膜和体壁构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hernia,CDH)是因为膈肌解剖学上的缺失和弱点形成.1990年l0月 200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其穿刺
肾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随着医疗及护理技术的提高,移植后人肾存活率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尿毒症患者身体状态差、移植手术创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移植
目的 探讨经内科胸腔镜介入治疗肺大疱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方法 运用内科胸腔镜介入治疗,采用以下综合治疗方法 :高频电凝术凝固肺大疱;高频电切术离断胸膜粘连带;注射生
目的 探讨癌症病人的护理方法 与体会.方法 采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与家庭护理相结合的原则. 结果 癌症病人的各种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结论
目的探讨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从而筛查出1型糖尿病,为糖尿病正确分型、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
为了提高肛裂的治疗效果,减少肛裂切开术术后伤口大出血的发生.近10年来,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加压缝合止血法预防肛裂切开术术后伤口出血150例,术后未发生1例伤口大量出血,效
创新医学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是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探讨了医学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认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提供具有时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目的:对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将7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口服,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3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38例,取静脉血,选双侧曲池、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后,行穴位注射,同时口服咪唑斯汀10 mg,1次/d;对照组200例,仅口服咪唑斯汀,不做自血穴位注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142例(59.7%),总有效率为90.54%;对照组痊愈83例(41.5%),总有效率为76%,差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