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具有基础性地位。作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解决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建设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学生主体性 解决对策
  
  一、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综述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组织平台上,传统模式主要以学院、系和班级为主体,强调以垂直的管理组织层层落实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一般包括课堂“三线点名”——班级考勤小组全点、任课老师抽点、辅导员随点的制度,在课堂真实统计学生课堂出勤率,等等。当然,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课堂出勤率的控制,然而,其不仅耗费了较大的精力在课堂出勤环节的监控上,而且未必能够有效地扣住学风建设的根本环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风形成的内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研究学生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对于高校建设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分制下“同班不同学”的现实,使学籍上的同班同学可能因选课的教师和课程安排不同而不在一起学习。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由以往强调由院系主导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发展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为主的模式。
  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命题,关于学风建设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分为对策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两大类别。二者都存在一些不足:对策性研究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着重于针对个别情况的解决办法,不能深刻挖掘学风建设的发生机制及其学理性根源。理论性研究注重理论分析,而缺少对学风建设现实案例的全面深入调查统计,研究结论较为空洞,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本文依据当前高校学风情况调查统计的数据,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分析解决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建设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学习因素分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学习既有智力因素的支持,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一)智力因素。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后天的教育对智力因素很关键,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培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的社会实践都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智力因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往往表现在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握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和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学生的学习中具体地体现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纪律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动力和调节作用。学习目的是学生的理想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要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这是优良学风形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学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学习目的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学习态度有端正和不端正之分,比如扎实认真、勤奋好学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旷课逃学、作弊抄袭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乐趣和体会知识的价值的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喜好和专注程度。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学习兴趣不大,即使主客观条件再好,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纪律是学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习的行为规范,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制度保证。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步转化为自律,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观察一所高校学生遵守学习纪律的状况就可以得知该校的学风状况。
  三、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某大学学生出现学业危机的显性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沉迷电脑游戏,占25%;(2)社团活动及兼职过多,占20%;(3)学业基础较差,占17%;(4)专业认同及学习兴趣低,占15%;(5)家庭变故、经济压力或身体有既往病史,占10%。另外上课出勤率差、作业抄袭胡乱编造和考试作弊等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法不正确。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的学生中有17%学业基础较差,并不完全适应大学的选课制度、上课方式和学习方式,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能应对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遭遇学业困难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被动和无助,不能主动寻求相关人员的咨询与帮助,也不能得到专业教师及时有效的关注与辅导,因而逐渐陷入学业困难的恶性循环中。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学生中有20%社团活动及兼职过多,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将来想从事何种方向的职业并承担何种社会责任,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这成为学生陷入学业困境的另一主要原因。
  (三)学习兴趣低。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学生中有15%并不了解和认同自己的专业方向,对于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科知识构成和基本课程框架缺乏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因此造成学生专业方向感模糊和专业意识欠缺,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低。学习“压抑”和大学“无聊”,并由此而导致的沉迷电脑游戏成为影响学生学业的主要显性原因。
  (四)学习纪律差。部分同学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和不假离校等,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学生听课嫌累,实验嫌烦,作业嫌多,考试嫌难,希望学习没有要求,没有难度,没有约束。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做实验时不求有所创新,只求蒙混过关,有的照抄数据,或者编造数据;做作业时不求学通弄懂,只求应付了事,有的照抄别人的作业交差,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做;考试时作弊,考试后还有学生公开找老师要分,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威胁、谩骂老师。
  四、解决学风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风建设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展需要多方位的渠道和措施相匹配。
  (一)加强学习方法教育。高校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施行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积极的社会实践,能够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治学方法,把握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有效地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和网络,提高自己自學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通过选修课、双学位和跨校选课等学习环节来有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二)确立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的确立是激发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从人生理想志向、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阶段目标三个层次认识学生的发展目标。三者相比较而言,人生理想志向的内容更为全面深刻,作用更为深入持久;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更为核心关键,作用更为基础适时;学习阶段目标内容更为具体明确,作用更为直接迅速。因此,学校应引导大学生确立高远的人生志向、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谐健康的人格特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专业认同度。建议以学院和各系教学单位为主体,邀请本系教授分别从专业的各个方面介绍专业方向、专业特征、专业前沿、专业课题和专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尽快找到专业学习的切入点和专业入门要领,使学生在认识学院和系教师的基础上,凝聚和加强专业认同,提高专业兴趣,避免错过专业入门的好时机,从而导致专业疏离。针对因沉迷电脑游戏已经对专业失去兴趣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使其先脱离游戏成瘾的状况。
  (四)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保障,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改善学风,一定要有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绝不意味着放任其自由发展。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还有待于慢慢成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弱,所以只有通过严格管理,制定相应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和明确的奖惩办法,并且通过对这些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为学生的行为指明方向,才能让学生知道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才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有严格坚持以制度管理学生,才有可能做到合情合理、公正公平,才能保证学风建设沿着科学、规范、严格、有序的轨道发展。
  同时,这些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仅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学生的主体性,并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进一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当然,在制定和实施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自制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尽量避免制度过于细化苛刻,导致学生对制度产生依赖或叛逆等不利影响,从而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管理强化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巫晓琼,陈海英.独立学院学生课堂出勤率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1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黄锐波.基于学生主体视角:开辟高校学风建设新蹊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在计算过程中针对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和实验,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怎样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近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把握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更形象生动,很受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却不管实际情况,以为多媒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一味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相反会给化学教学带来负面作用。下面我就自己的化
摘 要: 分层教学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并引起广泛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分层教学存在各不相同的优势和不足,在广西还未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时,一些教师对这种新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探索中发现对一所普通高中实施分层分组教学面临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改革中的实际,能够为从事相关研究者带来启示。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 实施困难    1.综
摘 要: 作者结合若干课例,提出以下观点: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创新的动力源于体验,源于探究,源于实践,源于师生间、同伴间互相激发、共同参与、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在生成的、互动的、幸福的、体验的学习氛围中创造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 生态课堂 体验展示 合作探究 实践创新    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创新的动力源于体验,源于探究,源于实践,源于师生间、同
本文列举了当下高中生物课堂忽视"开场白"的教学模式及其不甚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该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导入方式,包括情境导入、类比推理导入
我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记不清从何时起,我已养成了写教学后记的习惯。通过几年的教后记录,我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教学后记的认识谈谈体会。  一、什么是教学后记?  一节课上下来,对教师来说,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执教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切身体会。将这些体会、感受和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的灵感,课后及时写在教案本上,就
因中考不考生物,所以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极为缺乏,再加上高中生物课内容较为难懂,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比较理想。因此如何让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就成了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研究的首要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上好绪论课紧紧吸引住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摘 要: 128公路园区孕育、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程,也是MIT与地方间产学研互动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历程。MIT与城市的产学研互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广州大学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128公路园区 产学研互动 广州大学城    大学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影响,紧密相连,产学研合作则是实现两者间良性互动的催化剂。MIT作为波士顿地区最为著名的创業型大学,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