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学期美术教学的开学“第一课”是师生共同由假期模式向课堂模式进行转变的重要节点。根据学生的假期情况,笔者的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学第一课主要有三种模式:学期总览准备式、教材内容直入式和假期经历关联式,本文将围绕初中美术开学“第一课”的这三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 开学“第一课” 教学模式
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中,开学“第一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但这个“点”有着极其重要而又独特的价值。它是一个“起点”,初一学生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是教师与新生建立新的“教与学”关系的契机。假期结束后,在新学期的“第一课”里,美术教师要引领学生由假期模式过渡到课堂学习模式,这个“点”可能会是保持美术兴趣的重要关键节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好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境,笔者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学“第一课”的探索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学期总览准备式、教材内容直入式和假期经历关联式。
一、学期总览准备式
在教刚入学的初一年级的美术课时,笔者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师生相互认识,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美术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行为习惯,整体认识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由于美术课周课时较少,学生遗忘教师姓名是常有的事,彼此情感也较淡漠。运用何种策略使美术教师在第一课与学生建立亲密,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良好的教学关系呢?笔者在面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时,一般会采用画图猜谜语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通过猜名字获取教师信息。“百家姓里排第一,六个太阳作我名。”谜语一出,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不仅能自主动脑筋,还会同学间相互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在纸上写写画画,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图像识读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得知猜对了老师的姓名,会表现出一种获得成就的满足感;猜错的同学也会恍然大悟,反思自己的失误。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导入,这种课堂互动让师生关系由生疏严肃变得亲密活泼了。美术科目在学校教学分配中有其特殊性,教师虽然每个班级的周课时少,但授课班级数量较多,教师对学生认不全、认错,也是常有的事。初一新生刚入学,同学之间相互认识也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让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容易记住彼此姓名,较快地熟悉对方,也为了在第一课体现出美术学科特点,笔者常用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中用画漫画或者猜谜语的方式介绍自己。运用这种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表达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锻炼其美术表现能力,又能看出班级的整体美术学习情况,也产生了一些教学信任,给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有了愉悦的认识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互动了解他们之前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如提问:美术是什么?美术是画画吗?画画是美术吗?建筑是美术作品吗?你有哪些美术材料?你会带什么物品来上美术课?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作品?美术作业你能按时完成吗?同学们都喜欢美的事物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桌子上的书本和文具,你觉得它们摆放的美吗?怎么摆放才是美的呢?仔細观察美术课本的封面,如果把汉字遮挡,你能分辨出这是哪门课程吗?为什么?课程目录中的课题上方都有一个彩条,颜色却不相同,它是为了好看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初中阶段美术课本一共六本,每本的第52页都有一张课题总览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咨询老师,教师对此加以介绍,重点介绍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引发他们对初中阶段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的向往和期待,也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的思想准备和美术课堂上的物品准备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强调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的整体建构,让学生学会编织知识的网络,学会组织和构建知识。比如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具有递进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课程,并动手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整合思维。
二、教材内容直入式
在经历了一学期或更多学期的教学后,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美术教学关系上的默契。一般在假期后的新学期,笔者先用两分钟总览本学期教学内容,再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为主。新学期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学内容设置太多,学生会消化不了,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太简单或者太无趣,学生会产生懈怠情绪。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无法顺利做到课前预习以及其他课前准备工作,所以学习内容要少而精,生动又有趣。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七至九年级的六册课本中的开篇皆有一节自学课,接着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自学课以一幅经典美术作品展开,课本提供了大量该作品的文字介绍,包含作者、创作背景、作品详解等重要资料,为上好新学期第一课提供了素材上的保障。美术教师这时更要精心备课,准备好课内作品的高清图和课外参考资料,预设学生感兴趣的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第一课教学。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自学课是《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接下来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学习,二者的学习内容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上好自学课相当于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好铺垫。在学习自学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时,笔者请学生模仿画中人物的神态,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人物内心独白。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感受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学生不仅乐于参与,也乐于观察,增加了知识的记忆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仕女服装上的图案高清图和现代人利用这些图案进行的再设计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学习经典美术作品时,经典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这些作品仅仅是为了供人欣赏评述吗?它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增色添彩吗?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重理解的课程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如模仿画家的群体人物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课后劳动的绘画作品;提取人物的服装配色信息进行色彩搭配练习;用画中人物布局结合班级故事,拍一个情景剧等。本节自学课与接下来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内容关系紧密,不仅要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中国人物画的动人美感和高超绘画技巧,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所承载的特定时期和环境下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有效信息,进行知识学习的衔接,如服装、首饰、面庞、劳动分工、绘画技巧等。 三、假期经历关联式
笔者尝试关注学生每年要经历的两个长假:寒假与暑假,并收集整理在这期间使他们感兴趣或者共同关注的事物,形成美术教学内容并应用在新学期第一课。比如2019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在央视播出,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了让人动容的故事,每个学生对国旗,对国家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心。笔者观看完以后就在思考:开学第一节美术课可以从美术角度把关于五星红旗更多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于是收集了大量的国旗设计稿图片,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的资料,以及电影《建国大业》中代表们讨论国旗图案的视频资料。在课上请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设计稿的设计方案,引发思考。学生在观看到心仪的国旗设计稿时,会赞叹:“这个寓意好!”“这个颜色好!”遇到比较个性化的国旗设计稿时会唏嘘:“颜色搭配得不好!”“图案太小啦!”“这个跟某某国家的也太像了吧!”通过引导学生对国旗设计稿的分析讨论,对比五星红旗,课堂反馈出旗帜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设计简约,图案有象征性,色彩种类少,有很强的辨识度等。美术识图的经验和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观看《建国大业》视频片段后,学生对图案的象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猜一猜五星红旗的设计者会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呢?由于在欣赏国旗设计稿时,有艾青和郭沫若等名家設计的作品,所以学生纷纷猜测其一定是一个很有名气和才华的人。当学生了解到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时,大吃一惊。在学生的惊讶中,教师对曾联松进一步详细介绍,学生们开始明白凭着对绘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满腔热情与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国家做贡献。为他们在以后的美术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回想起国旗设计者的故事,能够激励自己挑战困难,成就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2020年假期开学的第一课变得尤为特别——网络授课。虽然上课形式改变了,但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着同一个事件,所以第一课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真正体会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在第一课里,我布置了一项自主探究活动:复习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漫画》一课,运用学过的漫画手法表现此刻的经历。从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是对医护人员、军人等坚守岗位的人们表达敬意。这种情感的抒发是真实的,又是可爱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是笔者基于初中美术教育阶段的“第一课”的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2]胡知凡.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关键词:初中美术 开学“第一课” 教学模式
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中,开学“第一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但这个“点”有着极其重要而又独特的价值。它是一个“起点”,初一学生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是教师与新生建立新的“教与学”关系的契机。假期结束后,在新学期的“第一课”里,美术教师要引领学生由假期模式过渡到课堂学习模式,这个“点”可能会是保持美术兴趣的重要关键节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好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境,笔者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学“第一课”的探索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学期总览准备式、教材内容直入式和假期经历关联式。
一、学期总览准备式
在教刚入学的初一年级的美术课时,笔者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师生相互认识,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美术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行为习惯,整体认识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由于美术课周课时较少,学生遗忘教师姓名是常有的事,彼此情感也较淡漠。运用何种策略使美术教师在第一课与学生建立亲密,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良好的教学关系呢?笔者在面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时,一般会采用画图猜谜语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通过猜名字获取教师信息。“百家姓里排第一,六个太阳作我名。”谜语一出,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不仅能自主动脑筋,还会同学间相互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在纸上写写画画,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图像识读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得知猜对了老师的姓名,会表现出一种获得成就的满足感;猜错的同学也会恍然大悟,反思自己的失误。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导入,这种课堂互动让师生关系由生疏严肃变得亲密活泼了。美术科目在学校教学分配中有其特殊性,教师虽然每个班级的周课时少,但授课班级数量较多,教师对学生认不全、认错,也是常有的事。初一新生刚入学,同学之间相互认识也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让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容易记住彼此姓名,较快地熟悉对方,也为了在第一课体现出美术学科特点,笔者常用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中用画漫画或者猜谜语的方式介绍自己。运用这种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表达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锻炼其美术表现能力,又能看出班级的整体美术学习情况,也产生了一些教学信任,给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有了愉悦的认识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互动了解他们之前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如提问:美术是什么?美术是画画吗?画画是美术吗?建筑是美术作品吗?你有哪些美术材料?你会带什么物品来上美术课?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作品?美术作业你能按时完成吗?同学们都喜欢美的事物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桌子上的书本和文具,你觉得它们摆放的美吗?怎么摆放才是美的呢?仔細观察美术课本的封面,如果把汉字遮挡,你能分辨出这是哪门课程吗?为什么?课程目录中的课题上方都有一个彩条,颜色却不相同,它是为了好看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初中阶段美术课本一共六本,每本的第52页都有一张课题总览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咨询老师,教师对此加以介绍,重点介绍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引发他们对初中阶段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的向往和期待,也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的思想准备和美术课堂上的物品准备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强调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的整体建构,让学生学会编织知识的网络,学会组织和构建知识。比如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具有递进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课程,并动手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整合思维。
二、教材内容直入式
在经历了一学期或更多学期的教学后,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美术教学关系上的默契。一般在假期后的新学期,笔者先用两分钟总览本学期教学内容,再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为主。新学期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学内容设置太多,学生会消化不了,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太简单或者太无趣,学生会产生懈怠情绪。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无法顺利做到课前预习以及其他课前准备工作,所以学习内容要少而精,生动又有趣。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七至九年级的六册课本中的开篇皆有一节自学课,接着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自学课以一幅经典美术作品展开,课本提供了大量该作品的文字介绍,包含作者、创作背景、作品详解等重要资料,为上好新学期第一课提供了素材上的保障。美术教师这时更要精心备课,准备好课内作品的高清图和课外参考资料,预设学生感兴趣的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第一课教学。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自学课是《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接下来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学习,二者的学习内容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上好自学课相当于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好铺垫。在学习自学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时,笔者请学生模仿画中人物的神态,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人物内心独白。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感受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学生不仅乐于参与,也乐于观察,增加了知识的记忆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仕女服装上的图案高清图和现代人利用这些图案进行的再设计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学习经典美术作品时,经典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这些作品仅仅是为了供人欣赏评述吗?它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增色添彩吗?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重理解的课程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如模仿画家的群体人物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课后劳动的绘画作品;提取人物的服装配色信息进行色彩搭配练习;用画中人物布局结合班级故事,拍一个情景剧等。本节自学课与接下来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内容关系紧密,不仅要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中国人物画的动人美感和高超绘画技巧,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所承载的特定时期和环境下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有效信息,进行知识学习的衔接,如服装、首饰、面庞、劳动分工、绘画技巧等。 三、假期经历关联式
笔者尝试关注学生每年要经历的两个长假:寒假与暑假,并收集整理在这期间使他们感兴趣或者共同关注的事物,形成美术教学内容并应用在新学期第一课。比如2019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在央视播出,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了让人动容的故事,每个学生对国旗,对国家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心。笔者观看完以后就在思考:开学第一节美术课可以从美术角度把关于五星红旗更多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于是收集了大量的国旗设计稿图片,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的资料,以及电影《建国大业》中代表们讨论国旗图案的视频资料。在课上请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设计稿的设计方案,引发思考。学生在观看到心仪的国旗设计稿时,会赞叹:“这个寓意好!”“这个颜色好!”遇到比较个性化的国旗设计稿时会唏嘘:“颜色搭配得不好!”“图案太小啦!”“这个跟某某国家的也太像了吧!”通过引导学生对国旗设计稿的分析讨论,对比五星红旗,课堂反馈出旗帜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设计简约,图案有象征性,色彩种类少,有很强的辨识度等。美术识图的经验和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观看《建国大业》视频片段后,学生对图案的象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猜一猜五星红旗的设计者会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呢?由于在欣赏国旗设计稿时,有艾青和郭沫若等名家設计的作品,所以学生纷纷猜测其一定是一个很有名气和才华的人。当学生了解到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时,大吃一惊。在学生的惊讶中,教师对曾联松进一步详细介绍,学生们开始明白凭着对绘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满腔热情与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国家做贡献。为他们在以后的美术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回想起国旗设计者的故事,能够激励自己挑战困难,成就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2020年假期开学的第一课变得尤为特别——网络授课。虽然上课形式改变了,但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着同一个事件,所以第一课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真正体会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在第一课里,我布置了一项自主探究活动:复习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漫画》一课,运用学过的漫画手法表现此刻的经历。从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是对医护人员、军人等坚守岗位的人们表达敬意。这种情感的抒发是真实的,又是可爱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是笔者基于初中美术教育阶段的“第一课”的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2]胡知凡.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