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虽然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面板数据 计量模型 农村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方法分析测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的变量为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分别用各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农村居民最终消费额(CP)来衡量,且对各变量进行价格平减(以1999年为基期)。数据均取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得到平稳的序列,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进行价格平减后的数据作对数处理得到新的面板序列,并分别记为lnGDP和lnCP。
二、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由PP-Fisher检验可知,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CP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lnGDP和△lnCP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因此,lnGDP和lnC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由Fisher(combined Johansen)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CP 两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以上的协整关系,并且非常显著。
上述检验过程说明了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下面建立回归模型具体测度两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三、模型估计
根据分析,该模型符合固体效应变截距模型,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得到一般模型(全国水平)估计结果为:
LnGDP=4.89015+0.01716lnCP
=99.9914% D.W=1.696892 F=97585.22
通过计量统计软件的估计结果,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固定效应系数如下所示:
广东 6.281372 江苏 6.064654 山东6.050333 (前三名)
宁夏 2.975302 西藏 1.928682 青海2.817313 (后三名)
四、模型结果分析
从全国水平看,农村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0.017,即农村居民消费每增长1%,GDP将增长0.017% ,说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的变动对GDP的变动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基数不够大,在GDP中所占份额较少,因此导致了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这与普遍认为的农村消费市场还未真正启动的观点相一致。
从系数结果可以看到31个省区市固定效应模型的截距项各不相同,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三个省份的截距项值居于前三位。这三个省份都是人口大省,总人数均位于全国前五位,并且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也较大,同时这三个省份生产力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较高。而排在最后三位的省份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2010年人口总数,西藏最少,青海和宁夏次之,总人数偏少,并且这三个省份的生力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GDP总量基数偏小,从而使得截距项较小。
五、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坚决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消除农村居民后顾之忧、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从而改善农民消费预期。
参考文献:
[1]李锐,李子奈,项海容.基于截取回归模型的农户消费需求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9.
[2]国涓,唐焕文.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的实证分析.21世纪数量经济学.2003.6.
[3]曹利群,李瑞.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环渤海经济嘹望.2005.8.
摘 要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虽然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面板数据 计量模型 农村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方法分析测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的变量为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分别用各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农村居民最终消费额(CP)来衡量,且对各变量进行价格平减(以1999年为基期)。数据均取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得到平稳的序列,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进行价格平减后的数据作对数处理得到新的面板序列,并分别记为lnGDP和lnCP。
二、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由PP-Fisher检验可知,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CP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lnGDP和△lnCP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因此,lnGDP和lnC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由Fisher(combined Johansen)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CP 两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以上的协整关系,并且非常显著。
上述检验过程说明了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下面建立回归模型具体测度两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三、模型估计
根据分析,该模型符合固体效应变截距模型,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得到一般模型(全国水平)估计结果为:
LnGDP=4.89015+0.01716lnCP
=99.9914% D.W=1.696892 F=97585.22
通过计量统计软件的估计结果,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固定效应系数如下所示:
广东 6.281372 江苏 6.064654 山东6.050333 (前三名)
宁夏 2.975302 西藏 1.928682 青海2.817313 (后三名)
四、模型结果分析
从全国水平看,农村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0.017,即农村居民消费每增长1%,GDP将增长0.017% ,说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的变动对GDP的变动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基数不够大,在GDP中所占份额较少,因此导致了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这与普遍认为的农村消费市场还未真正启动的观点相一致。
从系数结果可以看到31个省区市固定效应模型的截距项各不相同,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三个省份的截距项值居于前三位。这三个省份都是人口大省,总人数均位于全国前五位,并且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也较大,同时这三个省份生产力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较高。而排在最后三位的省份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2010年人口总数,西藏最少,青海和宁夏次之,总人数偏少,并且这三个省份的生力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GDP总量基数偏小,从而使得截距项较小。
五、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坚决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消除农村居民后顾之忧、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从而改善农民消费预期。
参考文献:
[1]李锐,李子奈,项海容.基于截取回归模型的农户消费需求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9.
[2]国涓,唐焕文.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的实证分析.21世纪数量经济学.2003.6.
[3]曹利群,李瑞.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环渤海经济嘹望.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