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节日 妙作文章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的课程,它的鲜明特点就是作文直指儿童生活——“节日生活”,包括本来就有的节日和精心创建的“节日”;直指儿童精神——快乐,体现“寓教于乐”的实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将与儿童同构共生,携手共长。
  基点之一:“节日”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源泉,也是习作的惟一源泉。一个人感受到的生活乐趣越多,经历的生活越多彩,其生活积累就越厚实,写作素材也就越丰富。“节日文化”习作所指向的节日生活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作文资源,是能够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建构者”的姿态共同创生的动态的生活经验。
  当然,这里说的节日生活——无论是传统文化节日,诸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在此基础上创建的“粽子节”、“月饼节”等,还是依托自然科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创设的“赏春”、“追夏”、“品秋”、“闹冬”四季系列习作主题活动等,都无一例外地紧扣儿童生活的特点,遵照课程标准,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不断把属于孩子们的散发着真实、鲜活、时尚的文化气息的动感生活融入到习作课程中来,不断地聚焦儿童“节日”生活中一个个丰富而多变的精彩瞬间,放大他们的兴趣点、兴奋点,把握习作内容的即时性、习作指导的生成性,引导他们表情达意,下笔成文。
  基点之二:快乐精神。纯朴、浪漫、幻想、自由、激情,这些属性决定了儿童必然是快乐的,所反映的儿童生活的核心必然就是快乐,简单而快乐。“节日文化”习作课程不仅是为习作训练而构建的,更是为了孩子们能够留住童年,能够享受童年的快乐,能够放飞童年的梦想而设计的。它一方面借助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营造孩子向往的活动情境,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背景下,作文教学应时而生,顺势利导,让他们充分感受、体验、想象,表达“童真”、“童趣”;另一方面顺应孩子们的精神需要,把准他们的兴趣脉搏,把他们的“快乐需求”迁移到习作中来,让作文教学始终洋溢着快乐的气息,充盈着“童味”。
  节日生活和快乐精神,一为外在形式,一为内在属性,是支撑“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两支拐,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一、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实施模块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进传统节日
  我国有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习俗、诗文、传说、节令食品等。而且在不同的地域,节日的内涵也不一样。这些富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乡风民俗一旦与习作课程相互碰撞,形成美丽的交汇点,成为习作课程的资源,就为儿童搭建了广阔的写作平台。“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立足民族传统节日,结合地方风俗习惯,以“搜集资料——了解、参与活动——实践、展示成果——交流、分享”为主要途径,创设了“斗蛋节(立夏)”、“粽子节(端午)”、“月饼节(中秋)”、“菊花节(重阳)”、“烟花节(除夕春节)”等五个节日文化习作主题。
  以“月饼节”为例:
  主题一:赏读“中秋”。
  作前准备: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分“中秋的习俗”、“各色各样的月饼”、“咏月诗文”等三个主题收集资料并交流。
  习作内容:
  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会上,有一位外宾对中国的中秋节非常感兴趣。如果你就在现场,你怎样向他介绍呢?请为你的发言撰写一篇解说词。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秋文化,请你为该节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
  主题二:
  习作准备:采访父母亲朋,了解月饼的种类及制作方法;班级准备一次月饼制作说明会,举行一次月饼设计大赛。
  习作内容:以“我设计的月饼”为主题,介绍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月饼。
  主题三:品味“中秋”。
  作前准备:每人带一只月饼;班级举行一次以“品月饼”为主题的交流会,互赠月饼,分享中秋之夜赏月感受。
  习作内容:以这次交流分享活动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介绍整个活动以及大家的表现。
  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习作平台,以传统文化为经纬,以孩子的活动为主线,不仅能培植民族文化情结,载起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使命,而且能扎实有序地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2.聚焦语言文化
  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印记,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汉语当中许多的民谣、农谚、成语、歇后语、传说、童话以及大量的文学作品等都是丰富的作文资源。这些资源有的存在于老一辈的口头之上,有的载录于各种书籍当中。对这些材料的搜集、整理、欣赏、再创造的过程,既有利于儿童深刻理解这些语言文化的内涵,又能够有效地融入到写作训练当中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设计了“童话节”、“成语节”、“歌谣节”、“俗语节”、“名著阅读节”系列主题习作活动。
  以“成语节”为例:
  主题一:认识成语。
  习作准备: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查找关于成语形成的缘由,成语的构成方式、种类等方面的知识并积累一定量的成语。
  习作内容:以“的成语”为题写一篇介绍成语的说明文。
  主题二:品读成语。
  习作准备:成语都有来历。仔细研读你喜欢的成语来历、出处,找出成语背后的故事,在班级上举办一次“成语故事会”,选出“故事大王”。
  习作内容:以“成语故事会”,写一篇作文,记叙这次活动。
  主题三:再创成语。
  成语的形成大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又会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引导孩子们以儿童的观点,通过想象、再创的手法来解读这些新内涵,定会异彩纷呈,别有一番情趣。
  习作内容:“奇趣”成语故事:“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后续”、“叶公好龙新编”、“蚍蜉也能撼大树”等作文新鲜出炉。
  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就是语言,离开了语言,语文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从谈起。所以,引导学生走进博大精深而又乐趣无穷的母语海洋中,细细品味成语、歇后语、神话传说、民谚等语言之花,并把感受和再创造的结果诉诸于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语言的传承和历练的过程,其乐也无穷,其益也无穷。
  3.关注社会热点
  自古以来,社会热点问题一直就是文人士子关注的焦点,成为他们针砭时政,抒发情怀的凭借。的确,我们不只需要培养“书斋里的头脑”,更需要培养关注国计民生、融入社会的精英。因此,节日文化习作课程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身边的、家乡的、社会的热点问题,带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看法,抒写文章,在行动中做一个“直面天下、胸怀明天”的好公民。在这样的考虑下,创设了“爱水节”、“航天节”、“交通节”、“理财节”等系列主题习作课程,同时辅以诸如“香蕉也生癌吗?”之类“应时”性的习作主题,开展习作教学。
  以“理财节”为例:
  主题一:调查理财现状。
  作前准备:调查身边的同学,长辈的消费状况,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并互相交流。
  习作内容:写一篇调查报告。
  主题二:讨论如何合理理财。
  习作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引导学生针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开展讨论,对如何合理理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习作内容:以讨论会为主要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主题三:规划自己的投资。
  习作内容:运用讨论会上获得的理财方法,为自己现有的积蓄或理想中的财富设计一份理财规划书,并通过交流评选出最佳规划。
  当习作内容链接上生活智慧的时候,人驾驭生活的能力理所当然地随之提高,习作教学的实践性和工具性也相应地得以彰显。
  
  二、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操作关键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更是对儿童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提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形式主义的目标层面,关键是落实好体验、表达、分享三个关键环节,做到“节为我用”,从容写作。
  1.体验环节
  体验是个体获得经验积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而个体积累的丰厚程度又直接制约着其思维和表达的流畅性。体验不深必然导致学生习作无病呻吟,假话、空话、套话盛行。所以,我们在筛选出儿童需要的习作话题后,应当努力创设儿童喜欢的实践情境,放开手脚,让儿童以“游戏”的方式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表达个性化体验的欲望,为写作积累最本源的经验。
  2.表达环节
  作文成为儿童的“包袱”的主要因素是享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都搞不清楚。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构建正为要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不是“烦恼泉”,而是表情达意、与人交往的主要工具,且无时不在。由此,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的氛围,帮助他们确立表达的对象,选择表达的方式、内容,“在交往中叙述,在表达时交往”,说写结合,良性互动,切实发展言语交往技能。
  3.分享环节
  在活动后完成了习作,并不是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教学终点。作后交流评改,分享写作中的愉悦,依然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摆脱传统习作评改的束缚,利用传统资源、网络资源,多层面构建作文评改的平台,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实现在习作中快乐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只是搭建了一个成功作文的平台,只要摆正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位置,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作文的快感和成就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铭记快乐的童年,踏上写作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本课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和是整十数”,另一个是“和是非整十数”。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去探究,使学生
【摘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努力铺设好它的“底色”,调配好它的“原色”,选择好它的“主色”,研磨好它的“亮色”,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与实践;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尝试·分享·导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研究”(编号:B-b/2016/02/21)研究成果。  
“那些武林高手,先是谨遵师法,刻苦修炼,而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直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这是支玉恒老师在接受某教育刊物采访时的答问。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也曾在《人民教育》上撰文《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里安身立命》,借用武学概念来阐述教艺修炼中“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至理。  应该说,武学和教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有共性。因为高明的武师和优秀的教师都讲究功力的修炼和精进,而绝不会满足于花拳绣腿式的“
现代诗既表达了诗人真实的情感,又有美妙的语言,所以这些诗选入教材后经常会有仿写的要求。《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后就有这样的要求:“请模仿课文的第2~6自然段的样子,写诗。”   这首诗共7节,分别写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水秀美、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民族精神等,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
【摘要】文章深入挖掘了深度学习的本质,明确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积极探究了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过程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尤其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往
【摘要】医学生党员是医疗卫生队伍的“预备队”,是未来医学工作的承担者。探索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是培养医学生党员医德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途径包括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理论基础要扎实、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和党支部书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活动;医学生党员;医德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党建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2017YB03。  医德是整个
在倡导全民读书的背景下,有不少学校开设了语文阅读课。可是,阅读课堂常常出现对阅读书籍没有选择,学生胡乱阅读过过眼瘾的情况,这样的结果是书籍杂而乱,课堂空而泛,学生并未真正走进书里。如何解决这种盲目阅读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我认为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对阅读内容的筛选  1. 每学期之前,征集学生民意  把学生感兴趣又有价值的文章收集起来,分时政、课本延伸、经典等类型。  2.
一、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自律即自觉遵守纪律,是一种发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是在学生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律行为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6-7岁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陶行知认为: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卓越创新及实践性人才培养理念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安全工程交叉学科等学科观点为基础,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标准的复合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建设成效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双培计划
【摘要】真语文就是让语文还原到听、说、读、写的初始本真状态。为此,语文阅读活动应凸显学生的读者视界,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关键词】真语文;思辨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研究”(2019JK13-L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