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中表象的建立与运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86520520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谨的科学。且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成份,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而对比较抽象或比较深奥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重的兴趣与需要,从而努力提供必要的刺激和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动态的思维过程中,使操作感知的事物经过思维内化成表象,然后依靠表象的辅助作用,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形成表象
  有效地激活思维,是形成正确,清晰表象的基础。另外我们要承认儿童具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力。根据科学分析,人的脑细胞有100—150亿个,一般人只用了一小部分,如果教育恰当,引导得法,他们的智力能量会达到惊人的高度。而如果教育不当,压制了这种潜在力,学生缺乏自信心,默守成规,就会产生潜在力倒退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知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如在教学9和几的进位加法与相应的退位减法时,准备题后边投影出示刺猥采蘑菇图,教师边说儿歌:小刺猥,爱劳动,帮着妈妈采蘑菇,大小蘑姑一大堆.请你帮它数一数。由于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学生立刻就对“数一数”这个提议来了兴趣,从而进入教师的教学轨道。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二、突出过程,丰富表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钻研教具、学具,设计好操作活动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好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使已建立的表象内容丰富起来。
  1.重视直观演示
  思维是凭借一定的表象知识而进行的:表象知识丰富,思维也就越广阔,就易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越过思维障碍.必须首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知经验让他们观察一定的实物、模型、图形等,使他们获得对事物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的内容,为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素材。如教学9和几的进位加法例1时,投影杯子图,盒子外面有3只杯子,盒子里面有9只杯子。要使盒子里的9只杯子凑成10只,该怎么办?学生回答说,从盒子外的3只杯子
  里拿来一只放到盒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马上演示抽拉片,把盒外的一只杯子拉到盒里,与9只杯子凑成10只。 以此让全体学生建立9和1凑成10的概念表象,为学生理解“凑 十计数”扫除障碍。又如,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形成“8”这一表象概念,就应直观演示各种例子:8个人、8本书、8根小棒……最后抽象出这些数的本质属性,得到抽象化的8。再如,在指导低段学生画直角时,为让学生正确认识直角,教师要以动作慢、讲解清、画线准、方位多的规范而灵活的示范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充分建立直角的表象。
  2.加强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懂得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学生的操作表现就是他思维动态的反映。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前的启发诱导,并指导学生在操作中的观察。如教学9和几的进位加法例2时,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三角形,并告之左边先摆9个,然后右边摆7个,摆好后教师启发学生“要使左边的9个三角形凑成10个, 我们该怎样移动三角形?”并让学生移一移,把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移到左边凑成10个。如此可以体现出“凑十计数”是否已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了表象内容。又如教学9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分小棒,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鼓励学生多想、多分,并在操作中观察分的规律,从而总结出组成9的数有8组,有利于学生有规律的记忆。再如。学生画直角时,要让学生严格、细致地按步骤进行;先摆、要灵活多变地摆放三角板的位置;接着画,沿一直角边画一条射线,并注意方向;然后移,将三角板沿射线向端点移一点;最后连,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射线,端点重合,两线相连成角。
  三、积极思维.深化表象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 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其特点一方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思维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发展过程。综合两方面,即把感知到的内容通过思维,形成并深化表象。再通过思维,用已掌握的表象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经
  过思维的内化与外化,使表象在头脑中深刻起来,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是以9和几的进位加法为例,在通过了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凑十计数"已形成初步的表象。为了让学生把表象的内容以思维的形式再现,教师以儿歌的方式让学生陈述凑10的过程,使表象得到深化。另外,学生通过操作结合语言表达能促进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这样能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促进表象的深化。如在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初步感知内容。知道其中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通过思维自觉进行语言的组织,形成表象,后把组织好的语言表述出来,即把表象以语言的形式外现,从而又促进思维进行运算。让学生用语言对视觉、触觉等外部感官感知的直观数学材料的过程进行陈述。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的内化。经过不断动口动脑的练习,再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表达出来,使表象再现,能使学生获得的新知得到深化。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如何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道德、心理、文化以及专业技能、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中职生素质的策略。  一、培养责任感,提升道德素质  优良的思想道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能力是否具有所需要的发展空间。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
期刊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相对传统外语教学优势之一就在于前者往往采用多种多样,现实鲜活的教学材料,供学生选择使用,而后者却常常局限于一本教材和有限的辅导材料。多媒体技术的另一特点就是其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这种“新、奇、趣”的课件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具有主动性,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
期刊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社会、学校、学生也听了些年了,教育的学生素质不见得有多少的提升,倒是学习的花样翻新了不少,走马观花似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更多,进行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是少之又少。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占去学生课余之90%以上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中小学生眼睛近视率的不断攀升。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显得更甚。这样以来,大家还都基本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圈,素质教育也就成了摆设了。这种现象
期刊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地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  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要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
期刊
以素质教育为向导,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高品质学生,是中学英语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英语成为了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语言,同时也成为了国人的一门必修课。纵观数十年的英语教学之路,始终是利益与矛盾并存,出现了诸多“一头重一头轻”的失衡现象。  一、在英语教学的定位上,重知识轻能力  “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示”“重教学形式,轻思维内涵”等
期刊
为了全面提升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全部采用多场次“因特网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我市高一学生在33个考点里的3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以下简称考室)分批次全部实行了网上在线考试。经历了考点审核、系统测试、模拟考试(含补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含补考)的全程工作实践,笔者认识到,在保证网络教室按要求配备且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前沿科技得到广泛的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承担着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的重任,应该与最先进的前沿科技整合,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创造出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教学实践令我深深地感到,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作为认
期刊
一提起小孩,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我们联想到的词语肯定是“天真、可爱”,眼前浮现的一定是孩子活泼乱跳的情景。可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做大人的是否曾认认真真的去思考过呢?一个孩子的转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班学生洋洋,今年七岁,长得虎头虎脑,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副机灵样。上个学期,他还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虽说上课时有点爱搞小动作,但处处都能够表现出他机灵、淘气、可爱的一面。但从这学期开始,他与以前判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改的热点,它以生动、形象、易被感知的优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这还得我们的语文教师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