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区骨骼胚胎发育与先天畸形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系统源自轴旁中胚层、侧板中胚层(壁层)和神经嵴.胚胎发育第3周初期,轴旁巾胚层形成体节段,头部体节段间充质细胞参与形成腮弓和眼周、面部、颈部的间充质[1].枕部以下,体节段聚集形成体节[2-5].第4周初体节腹内侧间充质细胞增牛活跃,移向并包绕脊索和神经管,其中包绕脊索的细胞称为脊索周围鞘,包绕神经管的细胞称为生骨节[2-4].在头部,神经嵴细胞分化成间充质和参与形成脑颅骨和面颅骨,部分脑颅骨由枕部的体节和体节段衍化而来。

其他文献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病例诊断不困难,但是极少数病例的影像学(CT、MRI)变化莫测、与众不同、误诊率很高,鉴别困难.笔者总结了2000-2005年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例CT表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病例,并结合国内报道的病例[1-11],以及国外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期刊
患儿男性,7岁.因头顶部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顶部一大小约2cm×2cm肿物,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骨性肿瘤,1个月来肿物进行性增大,既往体健.查体:顶枕部正中偏左6cm×6cm,局部骨性隆起,无红肿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颅X线平片(图1):以顶骨为主,累及枕骨,可见颅骨内外板增厚,由外板可见放射状骨针向外突出,大小51mm×51mm,侧位片显示病灶上方由顶骨外板向外
期刊
期刊
后方入路对某些位于脊髓腹侧肿瘤的显露与切除仍有困难[1-3],而前方入路可能更适宜这种病例.笔者经前路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人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115例(随访10个月-2年).入选标准:外伤史明确,治疗上未行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者;排除入院不久死亡者、随访过程中死亡者、严重复合伤者、受伤前已有脑积水或脑萎缩者.本组中男91例,女24例,年龄6~81岁,平均46.77岁.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伤66例,坠落伤15例,殴打伤20例,摔伤14例。
期刊
颅底软骨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的低级别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罕见,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5%[1].现将作者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期刊
我是1960年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分配到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历了新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大半个历史时期,回想自己不足23岁入科至今已年过七十,转眼已在临床一线工作了48个春秋,真是弹指一挥间.近来看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六期刊出的刘泉开教授"写好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一文很受启发,浮想连翩.回顾早年的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可称"不堪回首",真可以说没有献身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男性12例,女性34例,年龄21~78岁,平均49岁.病程3d至1个月,平均2周.头痛38例,头晕20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意识朦胧21例,昏迷5例.后交通动脉支16例,前交通动脉支20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2例。
期刊
解剖学定义的颅底是脑颅的一部分,其与颅盖的分界线大致为: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向前经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部,并横越蝶骨大翼颞面,循眶上缘向内至中线.颅底的内面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
期刊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约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53%[1].自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笔者对30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伴重度梗阻性脑积水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频繁、抽搐甚至意识障碍等高颅压症状的病例,肿瘤切除术前先行脑积水分流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