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工建筑物开展罗江水文站流量在线监测的研究

来源 :四川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江水文站受上游罗江口水电站蓄放水影响,水文测验和整编工作量较大,无法全面实现巡测.文章结合罗江口水电站工程泄流特性,提出了采用电功率流量+冲砂闸泄流量+泄洪闸泄水量三者叠加计算实时流量的方法,并通过遥测设备自动获取水位等信息,取代原有缆道流量测验模式,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测验次数和整编工作量,实现了流量在线监测.
其他文献
电站尾水渠是上溯鱼类较为理想的聚集场所,新疆库尔干水利枢纽工程利用电站尾水渠布置集诱鱼系统,在尾水渠末端设置分流墙调整水流流场结构,形成集鱼渠.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不同机组发电运行下集鱼渠内的水流流场的研究,验证集诱鱼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文章以某水库引水隧洞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外水压力作用下引水隧洞的受力变形.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外水压力作用于引水隧洞时,隧洞衬砌管片呈现出向内收缩的变形趋势.由于整个衬砌受外水压力作用,衬砌管片内部环向压力大于外部环向压力,并且隧洞拱底处衬砌接头表现出应力集中的现象.衬砌管片接缝位置主要受压,且压力分布呈不均匀状态,隧洞拱底和拱腰处衬砌接缝外侧压力小于内侧压力,隧洞拱顶处衬砌接缝沿着纵向中部压力小于前后端压力;环向螺栓主要受压,同一个接缝处前后螺栓受力不一样大,当隧洞受
水库工程是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旱灾害防御、供水保障和农业灌溉等至关重要.四川省小型水库量大面广,建设标准总体偏低,运行时间较长,设施老化严重,大部分小型水库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管护能力不足,是防汛抗旱的薄弱环节.为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运行管护能力和水平,实现水库安全良性运行,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小型病险水库安全运行的保障作用,文章以资中县为例,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经验做法、剖析了问题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探索了小
应用层合单元对多层材料进行合并划分网格,可大大提高有限元计算效率.由于常规层合单元采用四节点等参元形函数表达形式,当互层材料的性能参数差异较大时,将导致较大计算误差.文章根据层合单元各层材料自身变形特征,提出了修正层合单元形函数的数值算法.该方法能更好地描述互层材料单元的实际位移场,从而提高层合单元的有限元计算精度,同时扩大层合单元算法的应用范围.数值算例表明,对于材料层数多、特性相差大的层合单元,修正算法优越性较为明显.
为修正月牙肋体型,优化岔管水力条件,针对实际工程月牙肋钢岔管,分别进行了肋宽比为0.357、0.393、0.429和0.450的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同肋板厚度下,肋宽比越大,月牙肋变形越协调,肋板变形等值线图与月牙肋内缘线夹角越大,按规范拟定肋宽比的月牙肋变形最佳;肋宽比越大,月牙肋中央截面应力分布越均一,偏心受拉程度越轻.为改善岔管水力条件,可在规范基础上适当减小肋宽比.
在现行《纵向增强体心墙土石坝技术导则》(试行)中,对纵向增强体墙体的计算厚度作出了规定,是基于坝体及增强体的防渗方向进行计算的.纵向增强体混凝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的相关规定,纵向增强体厚度与混凝土强度、钢筋、坝体填筑料及水位等有关.本次理论研究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向推导纵向增强体的厚度计算方法.
遂宁市连续多年开展灌区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的续建改造,使得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了明显提高.经测算,2020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07,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全市农田灌溉用水现状水平.文章通过“首尾测算分析法”科学测算遂宁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遂宁市“十四五”期间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发展目标、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库岸公路大量建设,随之而来的库岸边坡问题需待解决.本研究以某公路路段为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未加固、锚加固、桩加固三种不同工况下坡体渗流、位移和应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库水位的变化,坡体浸润线的位置会产生滞后现象,渗透系数越小该现象越明显,且锚加固方式的防渗阻渗效果更好;坡体加固后,在水库水位的变化过程中施加300kN预应力锚加固工况下的坡体位移最小,施加600kN预应力锚加固的情况次之,桩加固的效果最差;加固后,随着水库水位的改变,坡体各特征点的最大主应力减小
2021年7月9日-12日,渠江流域发生了近1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多条河流发生超警、超保证水位洪水,该场洪水具有洪水量级大、淹没损失范围广等特征.文章重在分析研究了该场暴雨洪水特性和传播机理,梳理了流域防洪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今后有效应对流域超标准洪水提供借鉴.
“金温江银郫县”的俗语流传甚久,文章基于水利视角,从地理位置、水系灌溉、耕地条件、洪水抵御、内河航运、水能资源开发和人文交通等非水利条件7个维度,分析比较民国时期温江县和郫县的区别,总结了历史条件下两县的区域条件与水利发展的关系,探究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水利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