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喜多油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喜多油1号的亲本来源、选育方法以及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亲本繁殖及制种技术,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低油菜;喜多油1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32-2
  选育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组合,提高油菜的产量及产油量,对于增加农民收益,满足人们对植物油料数量及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油脂深加工和饼湐的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科研、种业、推广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攻关,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喜多油1号。
  1 亲本来源与选育方法
  1.1 黄籽油菜隐性核不育系S01A(8187A/8044B)选育 选用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8187A和8044B杂交,自交4代、姊妹交3代定向选育而成。8187AB和8044AB始于1996年经复式杂交定向选育而成。
  8187AB是利用甘蓝型黑籽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467A,与(7287A/8001-10/S1927B)复式杂交选育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后代B株杂交、转育,通过对育性、经济性状、抗病性、结实性和耐脊性的选育和定向培育,于2003年育成植株综合性状好的、不育株结实好、配合力高的黄籽高油分优良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四川省鉴定。8044AB是利用甘蓝型黑籽双低不育系7141A与自育黄籽品系、自育黄籽双低不育系S1927B复式杂交、定向培育,于2003年育成。
  2003年选用黄籽双低隐性两系核不育系S1927B的A株与8044AB的B株杂交组成F1,2004年春调查F1育性分离为1[∶]1,选择B株优良单株25个套袋自交,进行室内品质分析,优选品质合格的单株21个种植;2005年春在种植的21个株行中,调查育性分离比例全为3[∶]1,优选性状优良的1个株行,选择B株套袋自交20株,进行室内品质分析,优选品质合格的单株12个种植;2006年春调查种植12株行的育性分离比例,其中有3个株行材料没有育性分离,有9个株行材料育性分离为3[∶]1,在育性分离为3[∶]1的株行中优选1个株行,选择B株套袋自交,20株,进行室内品质分析,优选品质合格的单株13个种植成株系;2007年春调查种植13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其中有4个株系材料没有育性分离,有9个株系材料育性分离为3[∶]1,在育性分离为3[∶]1的株行中优选1个株行,选择B株套袋自交20株并成对测交A株20株,进行室内品质分析,优选品质合格的成对单株15个种植;2008年调查种植15个成对株行的育性分离比例,其中有5个成对株行没有育性分离,有10个成对株行有育性分离,B株行材料育性分离为3[∶]1,对应姊妹交育性分离为1[∶]1,优选姊妹交株系1个,进行姊妹交20株,进行室内分析优选姊妹交A株5株种植成株系;2009年春种植5个成对株行的育性分离比例全为1[∶]1,优选姊妹交株系1个,进行姊妹交20株,进行室内分析优选姊妹交A株5株种植成株系。2010年春优选姊妹交株系1个,进行姊妹交20株,进行室内分析优选姊妹交A株5株种植成株系。2011年春在F8代保持材料中,继续选择选择优良株系1个成对兄妹交50株,并作室内分析选择品质合格的黄籽成对单株45个混合成育性稳定的黄籽高油分优良隐性核不育两系系,并组配组合参与品比试验,并定名为S01AB。
  1.2 双低油菜恢复系S20R选育 引自湖北常规优质油菜品种经过多代选择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高油分恢复系。2001年引自湖北常规优质油菜品系P4099,选择变异单株,经2001年春至2006年夏连续6代定向系统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选育出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高油分双低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S20R。其芥酸含量为<0.5%,硫甙含量为25.0~30.0μmol/g饼,含油量为44%~47%。
  1.3 杂交组合喜多油1号(SH1103)的组配 SH1103组合测配开始于2007年春,2007—2008年度参加组合预备试验,2008—2010年两年度品比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安徽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2—2014年两年度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014—2015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
  2 喜多油1号(SH1103)的产量及产油量表现
  2012—2013年度安徽省区试中,6点平均产量3078.19kg/hm2,与对照“皖油14”产量基本持平;油产量1458.45kg/hm2,比对照增产6.34%(极显著)。
  2013—2014年度安徽省区试中,7点平均产量2948.85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8.61%(極显著);油产量1416kg/hm2,比对照增产19.9%(极显著)。
  2年区试平均产量3013.5kg/hm2,比对照增产4.27%,增产点次率61.5%;油产量1437.3kg/hm2,比对照增产13.1%,增产点次84.61%。
  3 喜多油1号(SH1103)主要特征特性
  3.1 苗薹期特征 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叶片较大,叶肉肥厚,叶数较多;冬前长势稳健,薹茎粗壮,不早花早薹,适应性好。
  3.2 生育期 安徽省2012—2013年区试,全生育期228.8d,比对照皖油14长1.7d。安徽省2013—2014年区试,全生育期224d,比对照短1.3d。两年平均,全生育期226.4d,比对照长0.2d。
  3.3 抗逆性 SH1103苗期抗旱,耐湿性好,越冬期抗寒性好。抗(耐)菌核病、抗冻害及抗倒性较好。
  3.3.1 菌核病 安徽省2012—2013年区试,“SH1103”菌核病发病率为13.4%,病指为10.4,优于对照,但人工接种为S。安徽省2013—2014年区试“SH1103”菌核病发病率为34.1%,病指为22.3,优于对照,人工接种抗菌核病为R。   3.3.2 抗倒性及冻害 安徽省2012—2013年区试,“SH1103”抗倒性强,平均冻害级别为2.3,与对照相当。安徽省2013—2014年区试,“SH1103”抗倒性强,平均冻害级别为1.7,优于对照。
  3.4 品质 2013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分析,“SH1103”芥酸含量为0.1%,硫苷为26.53μmol/g饼,含油量47.38%,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014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分析,“SH1103”芥酸含量为0.2%,硫苷为20.54μmol/g饼,含油量48.02%,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年平均芥酸含量0.15%,硫苷23.54μmol/g,含油量47.7%。
  3.5 经济性状 安徽省2012—2013年区试,SH1103平均株高150.2cm,一次分枝7个,单株荚果数258.4个,每角粒数18.3粒,千粒重3.9g,抗裂角性强,株型紧凑。安徽省2013—2014年区试,SH1103平均株高154cm,一次分枝6.4个,单株荚果数212个,每角粒数16.9粒,千粒重4.2g,抗裂角性中等,株型紧凑。2年平均SH1103平均株高152.1cm,一次分枝6.7个,单株荚果数235.2个,每角粒数17.6粒,千粒重4.05g,抗裂角性强,株型紧凑。
  4 亲本繁殖及制种技术
  4.1 S01A繁殖 严格选好隔离区,9月中旬播种,用种量1500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5,尽量稀播、匀播,不间苗。苗龄25~35d时移栽大田,株行距10cm×33cm。移栽时,要求大小苗同时栽。分别在苗期、抽薹期、花期拔除杂株、变异株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盛花期时,将全部可育株系上红绳作标记,花期辅助授粉,接近终花时,将其系红绳的植株全部拔除,并及时运出田外。
  4.2 恢复系S20R繁殖 自然隔离条件或网室隔离繁殖,每年选择优株测定恢复力和配合力,并进行品质检测。坚持原原种-原种一级良种种子生产程序,保证提供高纯度种子用于制种和制种区隔离带。栽培管理同常规油菜。
  4.3 喜多油1号(SH1103)制种技术 选好隔离区,母本9月15日播种,用种量1200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7,尽量稀播、匀播,不间苗,父本9月5日播种,用种量750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8,父母本苗龄30~35d时移栽大田,父母本行比1:6,母本株行距10cm×33cm,父本株距25cm,母本移栽时,要求大小苗同时栽,父本栽壮苗。科学施肥,精心培管,初花前拔除可育株,盛花期人工授粉,成熟期父母本分收、分脱,防杂保纯。
  5 喜多油1号(SH1103)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SH1103在安徽育苗移栽宜在9月上中旬播种,苗床施足底肥,3叶期喷施100mg/kg多效唑溶液培育壮苗。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
  5.2 适时移栽 苗龄30~35d,5~6叶左右移栽。
  5.3 合理密植 一般旱地6000株/hm2,中等肥力以上的稻田8000株/hm2;肥力水平较低的稻田和丘岗山地栽12000~150000株/hm2为宜。直播田的留苗量以15万~18万株/hm2为宜。
  5.4 科学施肥 要求以底肥为主,苗肥、腊肥为辅,底肥中硼肥为22.5kg/hm2。蕾薹期和開花期用1.5kg/hm2硼砂或速溶硼砂兑水各喷一次,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5.5 防治病虫草害,加强培管 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及时抗旱排渍。12月底喷施150mg/kg多效唑溶液,提高抗寒抗倒能力。薹花期喷施硼肥,提高结实率,花期喷施40%菌核净防治菌核病。
  参考文献
  [1]王娇,田洪云,赵惠贤,等.“高产抗寒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803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4(9):1-3.
  [2]刘创社,刘绚霞,董振生,等.“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20的选育”[J].种子,2015,34(1):108-109.
  [3]汤洁,戴兴临,涂玉琴,等.“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1009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6(12):35-37.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措美县地广人稀、草原辽阔、水源丰富,畜牧业历史悠久,在措美县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进入新世纪以来,措美县畜牧业经济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滞后、
摘 要:该文基于2014—2015年在辽西地区锦州农试站开展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了播种期的温度变化与出苗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期的活动积温与玉米的出苗速率呈负相关,平均气温与其出苗速率呈指数函数关系。当辽西地区日平均气温在12.0~15.0℃条件下,对玉米出苗不利,需要11~14d才可出苗;当日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在16.0~19.0℃,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需要8~10d种子可以出苗;随着
在前期优化低阶CQI占比中分析,由于CQI信道质量指示主要用来衡量小区下行信道的质量,且由UE进行测量上报,所以,对于低阶CQI占比优化,可以有效改善用户感知。本次优化主要内容
摘 要:采用多酸H3PW12O40、H3PMO12O40、SiW12O40为催化剂,在水热条件下降解芒草纤维素,以降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为衡量指标,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纤维素的用量对芒草纤维素糖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芒草纤维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H3PW12O40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h,纤维素用量0.15g、H3PW12O40用量0.07g,在此
摘 要: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对青蛤酶解条件(即时间、温度、pH、酶添加量和固液比)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青蛤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条件为温度40℃、pH 11.5、酶添加量3000U/g原料以及固液比为1∶2(w/w)时,酶解物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对最佳水解条件下所获得的酶解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内容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
摘 要:该文分析了甘薯对环境的要求,总结了太和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大田栽培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高产栽培;环境要求;育苗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034-02  甘薯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且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广,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深受人们的喜爱,
摘 要:2017年天门市中稻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导致种植户损失惨重。该文综述了天门市中稻倒伏基本情况,分析了倒伏原因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应对倒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稻;倒伏;原因;预防;天门市  中图分类号 S5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9-0025-02  Reason Analysi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摘 要:该研究在西藏半干旱区设置常规条播(T1)、垄膜单行沟种(T2)、垄膜双行沟种(T3)、起垄沟播(T4)4个处理,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和马铃薯产量,计算马铃薯生育期耗水量、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参数,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处理模式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沟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0~80cm土壤的贮水量。T2在成熟期时,土壤贮水量要显著高于T1。与T1相比,T2、T3种植模式可以显
摘 要: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产量;小麦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33
通过对35个春播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隆玉68、富有188、天玉198、正红505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川西北地区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