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游记》是明代中后期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三藏在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下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借神魔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力图营造风清气正的大明世界。小说重点刻画了统治集团的心胸狭窄、昏庸残暴、寻私舞弊、管理无能的特点,揭露了明代中后期社会法律的严苛、管理的混乱、行贿受贿现状,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弘扬一统、斩妖除魔、杀之务尽、严惩不贷的心声。
关键词:西游记 思想内涵 风清气正 社会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深受广大读者所喜爱。长期以来,对《西游记》的主题研究很多,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著名的说法有游戏说、农民起义说、政治说、宣扬佛法及其政治作用说、反映人生说等说法。本人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多重的,是现实政治说、宣扬佛法说、人生哲理说和弘扬女权说的统一,本文仅从现实政治说主题角度探讨《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作者力图借孙悟空之嘴、之手,力图铲除明代中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理想社会。
一、火眼金睛,揭露社会黑暗腐朽
《西游记》以神魔故事的形式,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人、神佛、妖魔共处同一时空的虚幻世界,表面是在写妖魔精怪,事实是在借妖魔揭露腐朽黑暗,斩除黑暗邪恶,维护社会统一。清代幔亭过客在《西游记题词》中说,“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郭兴良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提到,《西游记》小说对黑暗现实是有揭露和揭批的。《西游记》虽然各种妖魔精怪生活的空间不同、外形不同,但其所作所为是相似的,就是心存恶念、欺压百姓、祸害无辜,甚至是杀人吃人,剥夺他人的性命,这实质是明代中后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玉皇大帝所统领的天庭实质是明政府的象征,各路妖魔就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统治阶级中不同层级恶势力和一些反政府的土匪恶霸的象征。作者以妖魔的神幻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明代社会的腐朽黑暗。
(一)《西游记》借神魔世界为读者勾画了一个心胸狭窄、有恩不思、有仇必报的统治阶级集团形象
在乌鸡国,乌鸡国王之所以被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杀死在水井中,是因为文殊菩萨为报私怨所致。在第三十九回,作者指出,“菩萨道: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如来将此怪令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青毛狮幻化为国王,取代真正的乌鸡国王作了三年皇帝,并且是骟了的狮子,实际是在映射当时明代政府中的宦官专权现象。在第五十五回,唐三藏被蝎子精劫持逼婚,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降服蝎子精,叫一声而现形,再叫一声就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则是因为蝎子精曾经在如来佛祖的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所遭到的报复打击。在朱紫国,国王因惊恐忧思而得重病,正宫娘娘被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强虏为妻,这一劫难也是因为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和观音菩萨为报复当年朱紫国王射伤孔雀大明王二子所致。这一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下层官僚阶层。在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从通天河返回唐朝的路上,通天河中老鼋只因唐僧忘记为其问如来老鼋还有多少寿命,便把师徒一行扔进通天河中,全将先前孙悟空帮其把水府夺回归还一事抛在脑后,可谓只记其怨、不记其恩。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正之风的揭露和讽刺。
(二)《西游记》揭露了统治集团心无百姓、昏庸残暴的特点
《西游记》中,作者反复强调妖魔化为美女诱惑唐三藏,甚至于诱惑皇帝,旨在揭露当时社会官僚阶层中存在沉迷于女色、不务正业之风,并劝戒众人远离女色,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在比丘国,比丘国王昏庸无能、重視女色,被成精的狐狸幻化的美女所迷惑,导致身体虚空,精神倦怠,命在须臾,甚至于被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幻化的国丈所左右,听信谄言,为一己之私,昏庸残暴,不顾百姓死活,抓取1111名儿童,欲挖取其心,草菅人命。作者借孙悟空之嘴,对当时统治集团、当时社会人们的恶行之心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存在的恶行之心,即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悔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等种种不善之心式的黑心,骂得痛快淋漓、刻骨铭心,令比丘国君臣无不汗颜。作为取经团队的师父唐三藏,只所以被选择为取经团队的领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唐三藏是有着无边法力的如来佛祖的徒弟,靠关系上位。唐三藏毫无领导才能,没有真正本领,心胸狭窄,胆小怕事,自私自立、遇事则慌,不注重管理策略,靠强权约束徒弟,流眼泪是其博得同情的独特本领,念紧箍咒是强行管理的特殊方法。当面对艰险、面对妖魔时,不是主动去解决,而是想到自己会不会受到伤害、会不会连累自己,完全不顾徒弟的感受。
(三)《西游记》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寻私舞弊、袒护手下的官僚群像图
《西游记》中所提及的在人间作福作威的妖魔一般在天上都是有靠山的,当孙悟空出手对这些妖魔予以惩罚,将其杀死时,他们的主子靠山总会从天而降,予以制止,出面解救,表明了当时统治者无视法律法规,法律只是对普通老百姓特定的。如,如来佛祖是黄毛貂鼠、大鹏鸟的靠山,观音菩萨是莲花池内金鱼、观音院金池长老朋友黑熊怪、朱紫国麒麟山獬豸洞怪犼的主人,太上老君是金角银角大王、金兜山金兜洞独角兕大王青牛怪的主公,东来佛祖弥勒佛是黄眉老怪的主子,文殊菩萨是乌鸡国国丈青毛狮子的主人,玉帝是黄袍老怪奎木狼星的领导,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是金鼻白毛老鼠精的干亲,太乙救苦天尊是九头狮子的主人,南极老人星是白鹿的主人,文殊菩萨是青狮的主人,普贤菩萨是白象的主人。
(四)《西游记》揭露了明代中后期法律严苛、惩罚失度的事实
唐三藏所收取的四个徒弟中,四个都是因为犯天条而被贬到人间,但两个则因小事而被贬。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便被父亲告忤逆之罪,玉帝受理此事并判处其死罪,在观音菩萨的求情之下被打入鹰愁涧中思过,并后来成为唐三藏的坐骑。沙和尚原为朝廷当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破玉玻璃,玉帝生嗔判处斩行,而赤脚大仙出面所救,被贬下凡流沙河中服刑,后被观音菩萨劝导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可见罪责并不是太大,却要判处死刑,法律相当严苛。猪八戒因醉酒闹事,调戏月宫嫦娥仙子,但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关系,被判死刑,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之下,被贬到凡间。在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凤仙郡侯因怒发无知推倒斋天供桌,泼了素馔并被狗吃掉,玉帝降下灾难,当地三年未降一滴雨,导致三年间三停饿死二停人,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处在即将饿死边缘,因一人之罪而连累全郡百姓,法律相当严苛。 (五)《西游记》指出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管理不善、导致社会不太平的现状
唐三藏师徒取经的路上,碰到许多妖魔精怪,从天庭到人间、到海里,到处都有妖魔,都有黑暗势力在鱼肉百姓。这些妖魔精怪由天界逃往人间作恶,由中央政府逃到地方为非作歹,根本原因是神佛腐朽、天界秩序混乱和朝廷管理不力,作者旨在影射明代现实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混乱。因为管理不善,才会由天庭溜下人间,才会由朝廷溜到地方,天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胡作非凡,当闯下祸端时,再来出面处理。如,独角兕大王逃到下界成妖的原因是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偷吃了一粒仙丹而盹睡;黄眉大王得以占山为妖是因为仙界走失人口;二十八宿之奎木狼星因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私通而下凡。在地上,有打家劫舍的土匪,反映了当时明朝中后期政府治理不善,社会不太平的现状。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上刑满释放出来、刚刚踏上取经路,在两界山附近碰到六个强盗,被孙悟空全部打死。第五十六回“神狂逐草寇”中,唐三藏师徒四人又遇到三十人构成的一伙强盗,孙悟空再次将其杀之殆尽。在取经即将结束、师徒5人行至铜台府地灵县城中有伙强盗,专以打家劫舍为生,打劫了寇员外家,并把寇员外一脚踹死,唐三藏师徒四人因此惹祸,被怀疑为凶手。可见,人间世界社会管理不善,到处充满强盗。在黑水河里,西海龙王敖顺妹妹第九子鼍龙霸占黑水河神水府、擒拿唐三藏;在通天河内,通天河水府被观音菩萨莲花词内金鱼,并生擒唐三藏,可见水里也不太平。面对本领非常高强的妖魔时,统治集团不是按照法律法规审判,不是以德选才,而是德行次之、以才为先,将其招降,为我所用,这也是管理不善、管理无方、向邪恶势力妥协的表现,也是作者所反对的。如黑熊怪、紅孩儿、牛魔王、蜈蚣精等都是被招降的妖魔。
(六)《西游记》展现了行贿受贿的腐败现状
一般人都会认为神佛世界应是一片净土,但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和人间一样。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官场的堕落。如第九十二回,当三个犀牛怪被杀之后,孙悟空随即将五只牛角送给二十八宿中的四星,让其帮助转呈玉帝四只,献灵山佛祖一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看似简单的进献礼物,实则是对最高统治者腐败现象的揭露。再如,当师徒到达大雷音寺,即将功德圆满之时,在求取经卷时,阿傩、伽叶两位尊者故意刁难,索要人事,未给时传给无字经书,害得师徒重新返还,在赠送了化缘金钵后,才传给真经。再次反映了佛界和人间一样,并非一片净土,也存在着腐败。
二、追求自由,维护封建社会一统
《西游记》重点描写的对象是孙悟空,孙悟空事实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者借孙悟空之嘴之行发声行事,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中的家国天下。追求自由便是作者理想之一,当然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违反明代社会礼制、法律时便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为明代中后期,吏治败坏、统治倾轧、宦官专权、国库亏空、土地兼并、农民赋税地租加重、北方外患干扰,自由自然不复存在。作者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力图摆脱那个黑暗的社会,全力营造一个自由自在的花果山世界。
当孙悟空刚出世时,全无社会礼仪规则观念,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麋猿为友,进入水帘洞,号称美猴王,没有高强的武功,没有显赫的功名,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非常快乐。但当其学会武功、有了功名后,却不知道知足则足的道理,火眼金睛、看透一切不合时宜,对当时腐朽的社会不满,力图通过武力推翻玉帝的统治,号称齐天大圣,到大海找兵器、下地府改户籍、上天庭搅闹蟠桃会、进兜率宫偷取仙丹、在八卦炉中炼真身,战天兵、显真功,并发出了“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倡议。作者对这种绝对的自由是不赞成的,反对黑暗,却不主张用武力解决,坚决维护明代统治阶级的皇权,于是安排孙悟空被抓入狱,放进五行山下,开始了500年的漫长监狱生活,自由荡然无存。作者在此安排孙悟空被抓,意在向读者强调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社会是黑暗的可以通过改革解决,通过惩处贪官解决,但不是推翻大明江山。在随后的取经路途中,孙悟空因不服管辖,被观音菩萨戴上了金箍,这也是对他自由的限制,事实在一再地向孙悟空、向读者表明自由是相对的,是在维护当时封建社会礼教基础上的自由,也是维护当时社会统一的一种表现。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事实是发配充军、劳动改造的一种现实表现,也是向读者表明封建王朝的法律是不容践踏的、是不可触犯的,一旦触犯必须得到严惩。最后,孙悟空经过取经的磨炼,思想境界得以显著提升,纵然火眼金睛,但已谙于世故,深刻领悟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面对妖魔鬼怪、人情事理,心里知道,却不说出来,悟到了真正自由的真谛,取得了真经,解除了束缚,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三、严惩不贷,营造风清气正天下
作者借孙悟空之手斩妖除魔,杀之务尽,力图为百姓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大明天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并不太平,环境险恶,禽兽众多,妖魔无数,精怪成群,师徒四人既要战天斗地,又要斩妖除魔。相对而言,自然环境造成的困难还好克服,但不招而来的妖魔精怪就十分难缠。这些妖魔精怪所图的就是唐三藏这副十世修来的好人的肉体,据传吃唐三藏一块肉便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于是各路妖魔争先恐后、纷至踏来,使尽办法、用尽心机,都来拿取唐三藏师徒,这就给他们的取经增加了难度。但作者充分发挥孙悟空的顽强不屈、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把各路阻挡行进的妖魔精怪统统清除掉,毫不手软、毫不留情。
《西游记》中的妖魔精怪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大概有四类,一类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到地上为妖为魔;一类是人间通过修行得道的土生土长的妖魔;一类是海里、河里的妖魔;一类是人间为非作歹的恶人式的妖魔。事实这些妖魔精怪,都是人间恶势力的象征,作者对其深恶痛绝,力求杀之为快。游国恩指出,孙悟空和妖魔的斗争是为民除害。那些妖魔一个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它们不仅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还象征着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作者充分发挥孙悟空这一典型形象的战斗力,自己能打败的自己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找帮手解决,但作者始终贯彻一个原则,即杀妖、杀魔务必干净、坏人必须死,面对一切妖魔精怪,毫无怜悯之心,纵然是妖魔中的善类,无知的小妖,也都杀之务尽,斩草除根。除非是有靠山、有根子,如果没有统统杀掉,绝不有半点同情。这与作者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所起的名字“沙悟净”是相一致的,通过谐音表达出“杀务尽”的意思,用这一名字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如在宝象国,八戒和沙僧把黄袍怪与百花公主共同生育的两个小孩从高空扔到白玉阶下,掼做两个肉饼相似。两个小孩既人又妖,该不该杀掉,从出家人不杀生的角度,都不应杀死的,但从作者对妖魔的憎恶、对统治阶层中败类的痛恨、从创作中所贯穿的杀务尽原则出发,把两个小孩给杀掉了。再如,在木仙庵中,面对没有加害唐僧之意的松柏桧竹枫杏这些树精,八戒用耙子将其全部斩草除根。在青牛山中,当辟寒、辟暑、辟尘三头没有靠山的犀牛精被抓后,毫不留情统统杀掉。这也是和作者在书中所提及的“举手不留情,留情不举手”“斩草除根”观点相符合的。在黄花观,面对七个蜘蛛精的苦苦哀求,孙悟空铁石心肠,不为所动,统统杀掉。至于其他没有本领或本领不高的妖精,那更不用说了,全部统统消灭。作者通过把妖魔坏人统统杀掉的方式,力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局面。
结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借虚构的神魔世界外衣,通过象征、暗喻等表现手法,为读者刻画了明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心胸狭窄、昏庸残暴、管理无能的丑恶形象,揭露了一个法律严苛、管理混乱、行贿受贿的黑暗腐朽社会,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维护一统、斩妖除魔、惩恶必尽的想法,传达了作者力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美好社会的心声。当然,《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政治的内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挖掘解析。
参考文献:
[1]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1.
[3]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4.
[4]吴承恩.西游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311.
[5]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09.
[6]石燕.身体的逃逸线之旅:《论西游记》的妖魔变形故事[J].浙江学刊.2019(01):213-216.
作者简介:郭掌印(1980-),男,山西大同人,大学本科,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和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教育管理。
关键词:西游记 思想内涵 风清气正 社会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深受广大读者所喜爱。长期以来,对《西游记》的主题研究很多,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著名的说法有游戏说、农民起义说、政治说、宣扬佛法及其政治作用说、反映人生说等说法。本人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多重的,是现实政治说、宣扬佛法说、人生哲理说和弘扬女权说的统一,本文仅从现实政治说主题角度探讨《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作者力图借孙悟空之嘴、之手,力图铲除明代中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理想社会。
一、火眼金睛,揭露社会黑暗腐朽
《西游记》以神魔故事的形式,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人、神佛、妖魔共处同一时空的虚幻世界,表面是在写妖魔精怪,事实是在借妖魔揭露腐朽黑暗,斩除黑暗邪恶,维护社会统一。清代幔亭过客在《西游记题词》中说,“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郭兴良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提到,《西游记》小说对黑暗现实是有揭露和揭批的。《西游记》虽然各种妖魔精怪生活的空间不同、外形不同,但其所作所为是相似的,就是心存恶念、欺压百姓、祸害无辜,甚至是杀人吃人,剥夺他人的性命,这实质是明代中后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玉皇大帝所统领的天庭实质是明政府的象征,各路妖魔就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统治阶级中不同层级恶势力和一些反政府的土匪恶霸的象征。作者以妖魔的神幻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明代社会的腐朽黑暗。
(一)《西游记》借神魔世界为读者勾画了一个心胸狭窄、有恩不思、有仇必报的统治阶级集团形象
在乌鸡国,乌鸡国王之所以被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杀死在水井中,是因为文殊菩萨为报私怨所致。在第三十九回,作者指出,“菩萨道: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如来将此怪令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青毛狮幻化为国王,取代真正的乌鸡国王作了三年皇帝,并且是骟了的狮子,实际是在映射当时明代政府中的宦官专权现象。在第五十五回,唐三藏被蝎子精劫持逼婚,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降服蝎子精,叫一声而现形,再叫一声就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则是因为蝎子精曾经在如来佛祖的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所遭到的报复打击。在朱紫国,国王因惊恐忧思而得重病,正宫娘娘被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强虏为妻,这一劫难也是因为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和观音菩萨为报复当年朱紫国王射伤孔雀大明王二子所致。这一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下层官僚阶层。在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从通天河返回唐朝的路上,通天河中老鼋只因唐僧忘记为其问如来老鼋还有多少寿命,便把师徒一行扔进通天河中,全将先前孙悟空帮其把水府夺回归还一事抛在脑后,可谓只记其怨、不记其恩。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正之风的揭露和讽刺。
(二)《西游记》揭露了统治集团心无百姓、昏庸残暴的特点
《西游记》中,作者反复强调妖魔化为美女诱惑唐三藏,甚至于诱惑皇帝,旨在揭露当时社会官僚阶层中存在沉迷于女色、不务正业之风,并劝戒众人远离女色,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在比丘国,比丘国王昏庸无能、重視女色,被成精的狐狸幻化的美女所迷惑,导致身体虚空,精神倦怠,命在须臾,甚至于被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幻化的国丈所左右,听信谄言,为一己之私,昏庸残暴,不顾百姓死活,抓取1111名儿童,欲挖取其心,草菅人命。作者借孙悟空之嘴,对当时统治集团、当时社会人们的恶行之心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存在的恶行之心,即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悔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等种种不善之心式的黑心,骂得痛快淋漓、刻骨铭心,令比丘国君臣无不汗颜。作为取经团队的师父唐三藏,只所以被选择为取经团队的领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唐三藏是有着无边法力的如来佛祖的徒弟,靠关系上位。唐三藏毫无领导才能,没有真正本领,心胸狭窄,胆小怕事,自私自立、遇事则慌,不注重管理策略,靠强权约束徒弟,流眼泪是其博得同情的独特本领,念紧箍咒是强行管理的特殊方法。当面对艰险、面对妖魔时,不是主动去解决,而是想到自己会不会受到伤害、会不会连累自己,完全不顾徒弟的感受。
(三)《西游记》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寻私舞弊、袒护手下的官僚群像图
《西游记》中所提及的在人间作福作威的妖魔一般在天上都是有靠山的,当孙悟空出手对这些妖魔予以惩罚,将其杀死时,他们的主子靠山总会从天而降,予以制止,出面解救,表明了当时统治者无视法律法规,法律只是对普通老百姓特定的。如,如来佛祖是黄毛貂鼠、大鹏鸟的靠山,观音菩萨是莲花池内金鱼、观音院金池长老朋友黑熊怪、朱紫国麒麟山獬豸洞怪犼的主人,太上老君是金角银角大王、金兜山金兜洞独角兕大王青牛怪的主公,东来佛祖弥勒佛是黄眉老怪的主子,文殊菩萨是乌鸡国国丈青毛狮子的主人,玉帝是黄袍老怪奎木狼星的领导,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是金鼻白毛老鼠精的干亲,太乙救苦天尊是九头狮子的主人,南极老人星是白鹿的主人,文殊菩萨是青狮的主人,普贤菩萨是白象的主人。
(四)《西游记》揭露了明代中后期法律严苛、惩罚失度的事实
唐三藏所收取的四个徒弟中,四个都是因为犯天条而被贬到人间,但两个则因小事而被贬。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便被父亲告忤逆之罪,玉帝受理此事并判处其死罪,在观音菩萨的求情之下被打入鹰愁涧中思过,并后来成为唐三藏的坐骑。沙和尚原为朝廷当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破玉玻璃,玉帝生嗔判处斩行,而赤脚大仙出面所救,被贬下凡流沙河中服刑,后被观音菩萨劝导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可见罪责并不是太大,却要判处死刑,法律相当严苛。猪八戒因醉酒闹事,调戏月宫嫦娥仙子,但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关系,被判死刑,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之下,被贬到凡间。在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凤仙郡侯因怒发无知推倒斋天供桌,泼了素馔并被狗吃掉,玉帝降下灾难,当地三年未降一滴雨,导致三年间三停饿死二停人,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处在即将饿死边缘,因一人之罪而连累全郡百姓,法律相当严苛。 (五)《西游记》指出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管理不善、导致社会不太平的现状
唐三藏师徒取经的路上,碰到许多妖魔精怪,从天庭到人间、到海里,到处都有妖魔,都有黑暗势力在鱼肉百姓。这些妖魔精怪由天界逃往人间作恶,由中央政府逃到地方为非作歹,根本原因是神佛腐朽、天界秩序混乱和朝廷管理不力,作者旨在影射明代现实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混乱。因为管理不善,才会由天庭溜下人间,才会由朝廷溜到地方,天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胡作非凡,当闯下祸端时,再来出面处理。如,独角兕大王逃到下界成妖的原因是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偷吃了一粒仙丹而盹睡;黄眉大王得以占山为妖是因为仙界走失人口;二十八宿之奎木狼星因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私通而下凡。在地上,有打家劫舍的土匪,反映了当时明朝中后期政府治理不善,社会不太平的现状。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上刑满释放出来、刚刚踏上取经路,在两界山附近碰到六个强盗,被孙悟空全部打死。第五十六回“神狂逐草寇”中,唐三藏师徒四人又遇到三十人构成的一伙强盗,孙悟空再次将其杀之殆尽。在取经即将结束、师徒5人行至铜台府地灵县城中有伙强盗,专以打家劫舍为生,打劫了寇员外家,并把寇员外一脚踹死,唐三藏师徒四人因此惹祸,被怀疑为凶手。可见,人间世界社会管理不善,到处充满强盗。在黑水河里,西海龙王敖顺妹妹第九子鼍龙霸占黑水河神水府、擒拿唐三藏;在通天河内,通天河水府被观音菩萨莲花词内金鱼,并生擒唐三藏,可见水里也不太平。面对本领非常高强的妖魔时,统治集团不是按照法律法规审判,不是以德选才,而是德行次之、以才为先,将其招降,为我所用,这也是管理不善、管理无方、向邪恶势力妥协的表现,也是作者所反对的。如黑熊怪、紅孩儿、牛魔王、蜈蚣精等都是被招降的妖魔。
(六)《西游记》展现了行贿受贿的腐败现状
一般人都会认为神佛世界应是一片净土,但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和人间一样。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官场的堕落。如第九十二回,当三个犀牛怪被杀之后,孙悟空随即将五只牛角送给二十八宿中的四星,让其帮助转呈玉帝四只,献灵山佛祖一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看似简单的进献礼物,实则是对最高统治者腐败现象的揭露。再如,当师徒到达大雷音寺,即将功德圆满之时,在求取经卷时,阿傩、伽叶两位尊者故意刁难,索要人事,未给时传给无字经书,害得师徒重新返还,在赠送了化缘金钵后,才传给真经。再次反映了佛界和人间一样,并非一片净土,也存在着腐败。
二、追求自由,维护封建社会一统
《西游记》重点描写的对象是孙悟空,孙悟空事实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者借孙悟空之嘴之行发声行事,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中的家国天下。追求自由便是作者理想之一,当然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违反明代社会礼制、法律时便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为明代中后期,吏治败坏、统治倾轧、宦官专权、国库亏空、土地兼并、农民赋税地租加重、北方外患干扰,自由自然不复存在。作者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力图摆脱那个黑暗的社会,全力营造一个自由自在的花果山世界。
当孙悟空刚出世时,全无社会礼仪规则观念,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麋猿为友,进入水帘洞,号称美猴王,没有高强的武功,没有显赫的功名,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非常快乐。但当其学会武功、有了功名后,却不知道知足则足的道理,火眼金睛、看透一切不合时宜,对当时腐朽的社会不满,力图通过武力推翻玉帝的统治,号称齐天大圣,到大海找兵器、下地府改户籍、上天庭搅闹蟠桃会、进兜率宫偷取仙丹、在八卦炉中炼真身,战天兵、显真功,并发出了“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倡议。作者对这种绝对的自由是不赞成的,反对黑暗,却不主张用武力解决,坚决维护明代统治阶级的皇权,于是安排孙悟空被抓入狱,放进五行山下,开始了500年的漫长监狱生活,自由荡然无存。作者在此安排孙悟空被抓,意在向读者强调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社会是黑暗的可以通过改革解决,通过惩处贪官解决,但不是推翻大明江山。在随后的取经路途中,孙悟空因不服管辖,被观音菩萨戴上了金箍,这也是对他自由的限制,事实在一再地向孙悟空、向读者表明自由是相对的,是在维护当时封建社会礼教基础上的自由,也是维护当时社会统一的一种表现。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事实是发配充军、劳动改造的一种现实表现,也是向读者表明封建王朝的法律是不容践踏的、是不可触犯的,一旦触犯必须得到严惩。最后,孙悟空经过取经的磨炼,思想境界得以显著提升,纵然火眼金睛,但已谙于世故,深刻领悟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面对妖魔鬼怪、人情事理,心里知道,却不说出来,悟到了真正自由的真谛,取得了真经,解除了束缚,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三、严惩不贷,营造风清气正天下
作者借孙悟空之手斩妖除魔,杀之务尽,力图为百姓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大明天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并不太平,环境险恶,禽兽众多,妖魔无数,精怪成群,师徒四人既要战天斗地,又要斩妖除魔。相对而言,自然环境造成的困难还好克服,但不招而来的妖魔精怪就十分难缠。这些妖魔精怪所图的就是唐三藏这副十世修来的好人的肉体,据传吃唐三藏一块肉便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于是各路妖魔争先恐后、纷至踏来,使尽办法、用尽心机,都来拿取唐三藏师徒,这就给他们的取经增加了难度。但作者充分发挥孙悟空的顽强不屈、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把各路阻挡行进的妖魔精怪统统清除掉,毫不手软、毫不留情。
《西游记》中的妖魔精怪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大概有四类,一类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到地上为妖为魔;一类是人间通过修行得道的土生土长的妖魔;一类是海里、河里的妖魔;一类是人间为非作歹的恶人式的妖魔。事实这些妖魔精怪,都是人间恶势力的象征,作者对其深恶痛绝,力求杀之为快。游国恩指出,孙悟空和妖魔的斗争是为民除害。那些妖魔一个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它们不仅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还象征着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作者充分发挥孙悟空这一典型形象的战斗力,自己能打败的自己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找帮手解决,但作者始终贯彻一个原则,即杀妖、杀魔务必干净、坏人必须死,面对一切妖魔精怪,毫无怜悯之心,纵然是妖魔中的善类,无知的小妖,也都杀之务尽,斩草除根。除非是有靠山、有根子,如果没有统统杀掉,绝不有半点同情。这与作者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所起的名字“沙悟净”是相一致的,通过谐音表达出“杀务尽”的意思,用这一名字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如在宝象国,八戒和沙僧把黄袍怪与百花公主共同生育的两个小孩从高空扔到白玉阶下,掼做两个肉饼相似。两个小孩既人又妖,该不该杀掉,从出家人不杀生的角度,都不应杀死的,但从作者对妖魔的憎恶、对统治阶层中败类的痛恨、从创作中所贯穿的杀务尽原则出发,把两个小孩给杀掉了。再如,在木仙庵中,面对没有加害唐僧之意的松柏桧竹枫杏这些树精,八戒用耙子将其全部斩草除根。在青牛山中,当辟寒、辟暑、辟尘三头没有靠山的犀牛精被抓后,毫不留情统统杀掉。这也是和作者在书中所提及的“举手不留情,留情不举手”“斩草除根”观点相符合的。在黄花观,面对七个蜘蛛精的苦苦哀求,孙悟空铁石心肠,不为所动,统统杀掉。至于其他没有本领或本领不高的妖精,那更不用说了,全部统统消灭。作者通过把妖魔坏人统统杀掉的方式,力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局面。
结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借虚构的神魔世界外衣,通过象征、暗喻等表现手法,为读者刻画了明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心胸狭窄、昏庸残暴、管理无能的丑恶形象,揭露了一个法律严苛、管理混乱、行贿受贿的黑暗腐朽社会,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维护一统、斩妖除魔、惩恶必尽的想法,传达了作者力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美好社会的心声。当然,《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政治的内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挖掘解析。
参考文献:
[1]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1.
[3]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4.
[4]吴承恩.西游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311.
[5]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09.
[6]石燕.身体的逃逸线之旅:《论西游记》的妖魔变形故事[J].浙江学刊.2019(01):213-216.
作者简介:郭掌印(1980-),男,山西大同人,大学本科,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和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