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篇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考指津]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写锦绣文章。可以这么说,立意之后,选材就是头等大事,一旦选材失败,作文也就基本上失败了。那是不是有了好的材料,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既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也就一定存在山珍海味被“拙妇”烧糊了的可能,否则何来“厨艺”一说?我们所筛选出来的材料,无论多好,也只是素材,它是原料,是不能“生吃”的,要经过加工。
  下面,笔者将就记叙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的材料选择与再造分别进行论述。
  从素材的来源看,一种是阅读积累,一种是生活积累,即便是所谓的虚构,也应该是建立在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之上的合理想像。就记叙性文体而言,我个人主张以生活积累为优选项,阅读积累为次。一者,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走向来看,更强调主体的亲历、体验与感悟,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虽说质朴甚至粗糙稚拙,但原生态的素材闪烁着生活的光泽,这种光泽是璞玉所独有的,任何工艺都只能增添它的美而不能替代;二者,源于生活积累的素材具有唯一性,不容易撞车;三者,真情实感源于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而这样的素材恰恰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因为只有丰富而美好的心灵才会漾起如此美丽的粼粼波光。
  当然,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只是素材,我们把它从芜杂的记忆中筛选出来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不是结束。有一项工作同等重要,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倍增素材的表现力、感染力,那就是——再造,亦即对素材进行再加工。对素材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就是依据主旨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剪裁、镶补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有三种手段:删,增,润饰。其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主旨。删,删去那些与主旨毫无关联的情节,它们的存在会和主旨“抢镜头”,使主旨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增,增加的是能更好地突出主旨的必要的交代、铺垫、伏笔、衬笔、细节,它们的加盟能使文章血肉丰满、神采飞扬,使主旨显豁而富于张力。润饰,是指在表达过程中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对素材进行美化、艺术化。
  下面是一篇文章的两个版本,前者是初稿,后者是修改稿。同学们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学习如何对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再加工。
  初稿:
  
  大雷中的感动
  
  刺骨的寒风一阵阵使劲地吹,这白色的精灵,竞也在空中纵情地跳起了拉丁舞,一片一片飘在身上,将她的冰冷透入肌肤,融入血液。每到这种天气,我总能想到他,和他那让我永远铭刻在心的举动。
  他是我上初一时的地理老师,个头不高,长得很憨厚,和蔼可亲,从不发脾气。不过,最让我铭记的,便是他的执著。
  那一天,雪下得很大,就像现在一样,本是他的一节课被数学老师占去了。数学老师早在下课的时候就来了,给我们讲题目,一直讲到上课,讲到他来。早巳严阵以待的数学老师笑着说:“等我把这题讲完,你再上课,好不好?”这是主科老师惯用的伎俩,是占课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几乎所有我见过的副科老师在这时都会说:“没事,没事,你上,你上,我正好有事。”然后怏快地走出去。
  但是他的回答却是:“没事,没事,你先上,我在外面等,你讲好了喊我。”接着带上门出去了。
  大约讲了十来分钟,数学老师讲完第一题讲第二题,讲完了第二题讲第三题,第三题讲完后打开门,想看看他在不在外面。他居然真的站在门口,捧着几本书,像门神一样站着,站得一丝不苟。
  “你讲完了吗?”他看到了数学老师。
  “啊,没有呢。”看到他还在外面,数学老师很惊讶,也有点尴尬,“我,我看你站在外面挺冷的,你进来吧。”
  “不用,我站在里面会打扰你上课的,不用,不用,真的。”
  数学老师关上了门,又讲了五六题,再打开门,他仍在外面,依然站得笔直,嘴里还在备课,只不过他看上去更高大了。
  数学老师又是一阵尴尬:“你,你还站在外面!天这么冷,又下雪,你先到办公室去等,我讲好了去喊你。”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数学老师终于把一份试卷讲完了,打开门:“我讲好了,你进来上课吧。”
  我看到他冻得通红的鼻子和手,看到他衣服上还未融化的雪花,看到他的那份执著,我差点儿就像同桌那样抽泣起来。
  他是一名副科老师,他的专业不被学校重视,不被学生重视,他的课主科老师随便占,多少年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生活在学校阶层的最底层,我不知道他的内心有多么苦楚,但是他没有像其他副科老师那样把讲课当成任务,而是执著地用心将知识传授给我们,只为了给我们上十几分钟的课,他竟在寒风大雪中站了半个多小时。人生得一知己难矣。而得此师则幸矣。
  雪依然在下,一片一片飘落在身上,但想到他,我便涌出一股感动,一股温暖。路过母校的门口,向里面望去。我仿佛又看到他在雪中高大执著的身影。
  修改稿:
  
  飘雪的记忆
  
  那天很冷。哭丧着脸,阴沉了多日的天空,终于落下雪来,纷纷扬扬的,被寒风裹挟着,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下午第三节课,数学。有不拖堂,不巧取豪夺学生课余时间的数学老师吗?兴许有吧,只是到目前为止,无法证实。
  你是应该知道这个常识的,可你还是提前来了。在下课铃响过之后,你从两扇大窗户前很用心地走了个来回,虽然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虽然窗户上结满了冰花,我们还是用眼睛的余光扫描到了你的存在,高而瘦削,背有点驼。
  我知道,你今天之所以这么早来,是接受了上次的教训。
  上个星期的这节课,你是踏着铃声跨进教室的,当教室门被猛地推开,我们看见寒风卷进你那张惊愕的脸。
  “这个角等于……”数学老师正侧着身子,用捏着粉笔的右手指着黑板上的几何图形。他的这个动作瞬间凝固了,沙哑的喉咙公好像被谁扼住了。
  一阵压抑着的坏笑在教室里响起,于是你们两个也都笑了,说实话,笑得都不好看。
  你赶紧退出教室,数学老师忙跟出去。
  “你,你还要多长时间?”
  “我——我还有一道题,讲了个半拉子,撂那儿不好。”
  “那你继续讲,我等着。”
  这段对话显然不是我们常听的那个版本!
  在我们常听的那个版本中,你应该这样回答:“没事,没事,你要用,你就用吧。我正好有事。”其他副科老师都是这么回答的,而后他们就都悻悻或欣欣地走了。
  那一天,数学老师很诚实,这是不常有的事,他真的只把剩下的半题讲完就收兵了,我们疑心是他的喉咙促成了他的诚实。
  可是,今天,你完全错了。
  当上课铃响起时,数学老师主动打开门迎出去——他一定也知道你早在门外了。
  “不好意思,我还有三道题要讲,你——?”
  “不要紧,我在外面等着,”这显然不是数学老师想要的答案。
  第一道题讲完了,数学老师拉开门,探出头去。一股寒流,几片雪花,从门外涌进来。
  “外面冷,你到办公室歇着,我讲好了去叫你!”
  “不用,不用,从办公室过来要几分钟呐。”
其他文献
名师简介  徐姗,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升格支点  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所记之事不具体,所写之人不生动,所写内容单薄。因此,本次升格的重点是文章要写得“内容充实具体”,就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必须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首先,人物描写要立体化。不管是语言和动作描写,还是神态和心理刻画,都应该突
尊敬的瑞典文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为什么要写作?我想,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人人都有自己先天的禀赋,有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当面对现实,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另外一种反应方式,另外一种交流方式。我们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距离、一定的时间去思考。  审视自己创作灵感来源的环境——这并不是简单的自我陶醉,而是希望能够更准确些——我能够清楚地看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已知AB、CD是⊙O的两条直径,∠ABC=28°,那么∠BAD=( ).  A. 28° B. 42° C. 56° D. 84°  2. 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CE=DE B. 弧BC=弧BD C. ∠BAC=∠BAD D. AC>AD  3. 在同圆中,下列四个命题:(1) 圆心
念初中时,学校离家比较远,需要经过两条大河和一大片田地,因此,父亲每天很早就和我一道起来,骑自行车送我上学。  通常,天还没亮透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路上,有时我会抓紧时间靠在父亲的背上再睡一会儿;有时则是一边匆忙地啃着饭团,一边背着英语单词。父亲骑得不快。虽然极少会迟到,但我总觉得上学的路上,时间是那样漫长。  初三那年,我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我不愿意再要父亲接送了。每次推车出门,母亲都
“鲜衣怒马少年时”,青春年少,绿色葱茏,少年意气风发,踏上征途。  青春,就是敢于挑战自我  我向来羞涩,却被委以重任——在全校同学面前演讲。我攥着那张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耳朵通红。台下,几百双眼睛仿佛要把我盯出洞来。我深吸一口气:别怕别怕,面前都是西瓜。演讲完毕,掌声雷动。抬手一看,全是汗漬。我扬唇一笑。  青春的绿色是勇气,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青春,就是不惧雨雪风霜  “你看看,
升格支点  语言的运用,是写作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所谓文采,是指语言富有表现力,能给人以美感。无论是优美隽永、汪洋恣肆,还是清新淡雅、凝练质朴,抑或是幽默诙谐、意味深长,都是有文采的表现。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等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应根据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
窗外,残阳如血。  屋中,我与父亲对面而坐,摆开棋局。我们分享心境,分享两个时代的理想与拼搏。没有言语。但收获的哲理早已为成长添一抺亮色。  驱车跳马沉炮,我无情地攻打父亲的城池,而父亲只是一味苦心孤诣地防守,缓缓调兵遣将,不紧不慢,从容淡然。这是怯弱与逃避吗?为什么不连攻?父亲,可否将你的想法与疑惑和我分享?  但不能。战场上,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我紧咬牙,驱车换炮,殊不知后方早已空虚。悄然间,
《雪》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它既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雪景图,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每当诵读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雪》这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以生花的妙笔,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其中,“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作者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同冷酷的现实奋勇抗争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古人云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心中有影。您的影,镌刻于心湖间的影,阳光斑驳着的影,不断变换着的影。倒影,是您走过时留给我的印迹,亦是您赠予的爱,那抹影,那份爱。  不觉间掉进了记忆的心湖,有您,有我。迎着初升的煦阳去海边看日出,我趴在您的背上,随着您走路时的一起一伏,陷入了酣睡。在梦中,亦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悸动。黑夜中漫长的等待,裹挟着沁人的寒,您给我盖上了厚厚的外套,而自己却穿得极为单薄。待太阳快跳出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很多人会答:“束缚人、压迫人的”“关押政治犯的”“把活人变成死人的”等,但其实,他们的思维是被围墙围起来了——这些回答都是从迫害的角度来答的。若跳出围墙,答案就可以多种多样:集中营是用来逃脱的,是用来钻地洞的,甚至是用来反抗的。由此可见,思维如同一个人,若這个人只依照思维定式做事,就会成为围墙的奴隶,被围墙永远困住;但如果他跳出思维定式这堵墙,就能获得自由,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