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策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保教师资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显著因素。幼教师资培养院校作为保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专门机构,在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行为引导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幼教师资培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后发现,幼教师资培养院校可从增强幼儿教师教育者对农村幼儿园的了解、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完善课程设置、拓展实习场地等方面着手,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就业。
  关键词:幼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农村幼儿园;引导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都将成为学前教育发展领域中的主旋律。然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幼儿园不仅缺少资金、设备支持,更缺少专业的保教人员。据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平均师幼比为1:26,然而在这一指标上,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的差距是触目惊心的,其中城市地区为1:12,农村地区则低至1:44;城市地区平均每班1.57名专任教师,而农村地区平均每班仅有0.6名教师。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整体偏低且质量参差不齐,普遍缺少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这些不足严重影响到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可见,农村幼儿园极度缺乏学历达标、专业够强、技能过硬的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这类专业的保教毕业生的加入,将从根源上及思想理念上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形式落后和质量低劣的现状。
  笔者以所在的工作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统计了近三年来本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去向,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客观、全面地了解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学校教师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引导倾向,尤其围绕“到农村幼儿园就业”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与探讨,并提出幼专类院校引导学生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具体策略。
  一、幼专类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现状
  对初次就业去向的统计主要参考毕业生在毕业前的校双选会上及双选会前后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就业协议,而毕业生毕业离校后的二次甚至三次就业情况因信息难于追踪,不在统计范围内。从校招生就业处获得近三年准确全面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后,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2014届毕业生76.36%进入地区级以上城市幼儿园工作,其中38.22%进入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21.34%进入县城;2.30%进入县级以下乡镇幼儿园。2015届毕业生82.06%进入地区级以上城市幼儿园,其中41.98%进入一线城市;17.22%进入县城;0.72%进入县级以下乡镇幼儿园。2016届毕业生86.30%进入地区级以上城市幼儿园,其中47.62%进入一线城市;13.29%进入县城;0.41%进入县级以下的乡镇幼儿园工作。
  将三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微妙变化:进入地区级及以上城市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入县级及县级以下乡镇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近三年的双选会上,每年均有四百多家用人单位前来参加招聘,其中绝大部分单位来自地区级及以上城市,来自县级及以下的单位较少,且这类单位即使参加也多数是望洋兴叹,“抢”不到毕业生,悻悻而归。
  由点及面,幼专类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去向从石家庄幼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便可窥见一斑。随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国策的推出,幼专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原本乐观的基础上日益火爆,但这些合格的幼教师资绝大部分涌入了地级以上城市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从规模、硬件到软件都已基本成熟完善,幼专毕业生的加入,对这类幼儿园是锦上添花。而农村幼儿园,这块地域广阔、急需开垦和播散优良种子的“大花园”,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师资水平的亟待提高等,难以吸引到掌握科学培育方法的“园丁”。若是有大批幼专毕业生的加入,农村幼儿园的整体面貌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从毕业生就业意向看幼专类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潜在可能性
  幼专类院校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否将部分毕业生分流到农村幼儿园就业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2016届应届毕业生双选会召开前夕,笔者采用自编问卷《高专学前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和《幼儿教师教育者对幼专毕业生就业意向引导倾向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幼儿教師教育者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引导倾向进行了摸底调查。取样时,在毕业班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为386份,问卷有效率96.5%。在包括学前教育系、语言文学系、音乐系、基础教学部等各部门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为72份,问卷有效率72%。在72名教师中,有三人为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其余为专任教师或辅导员。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区域
  学生问卷中,在被问到“你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区域是哪里”时,结果如图2-1所示:“39.9%的学生选择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27.98%的学生选择了“省会城市”;20.73%的学生选择了“各地级市如保定、邢台等”;只有10.88%的学生选择了“县城”;而选择“乡镇、村”的则仅占0.52%。可见,从就业意向上来讲,选择到地级以上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占到了88.61%,仅有11.4%的学生愿意毕业后回到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幼儿园工作。
  而这一结果与幼儿教师教育者问卷中“在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您建议学生就业的首选区域是哪里?”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如图2—2所示:44.44%的教师选择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36.11%的教师选择了“省会城市”;15.28%的教师选择了“各地级市如保定、邢台等”;2.78%的教师选择了“县城”;1.39%的教师选择了“乡镇、村”。可见,从对学生就业意向的引导上来讲,95.83%的教师倾向于建议学生到地级以上城市工作,仅4.17%的教师倾向于建议学生到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幼儿园工作。   以上结果显示,从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幼专毕业生去农村就业的可能性近乎渺茫。但问卷中更深层次项目的调查结果却出现了与这一结果表面看来自相矛盾,实则在情理之中的情况。因为选择工作单位,就业区域仅是一项参考指标,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
  (二)关于选择就业区域的原因
  学生问卷中,在被问到“你选择就业区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时,结果如图2-3所示:63.73%的学生选择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其他几个选项“生活条件好”、“当地的政策”、“就业机会多”、“回报家乡”、“其他原因”的选择结果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分别为7.77%、6.22%、8.29%、8.29%、5.70%。
  而教师问卷中,在被问到“您建议学生到上述地区就业的原因是什么”时,58.33%的教师选择了“有利于个人专业发展”。
  可见,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绝大多数都认为选择就业区域的首要考虑因素是要有利于个人专业发展。
  (三)关于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的意愿
  学生问卷中在回答“你愿意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吗?”这一问题时,结果如图2-4所示:61.14%的学生选择了“愿意”;11.92%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但我不去”;7.25%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去,条件差”;19.69%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说不清楚”。
  教师问卷中“您会建议学生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吗?”,结果如图2-5所示:27.78%的教师选择了“很有必要,我会”;61.11%的教师选择了“可能会”;5.56%的教师选择了“有必要,但我不会这么做”;5.56%的教师选择了“不会”。
  可见,61.14%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到农村幼儿园工作,近89%的教师可能会或一定会建议学生去农村幼儿园工作。因此,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被引导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可能性。
  (四)关于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有利因素
  学生问卷中,在回答“你认为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的有利因素是什么?”时,结果如图2-6所示:36.79%的学生选择了“离家近,生活方便”;9.84%的学生选择了“能被看作专业人才,受到重视”;10.88%的学生选择了“有好的发展机会”;17.62%的学生选择了“能用专业知识提高这类幼儿园的教育水平”;24.87%的学生选择了“使当地的孩子接受更专业的学前教育”。
  可見,农村幼儿园与毕业生的家庭地理位置接近,能给毕业生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是成为农村幼儿园吸引毕业生前去就业的首要因素。此外,也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专长改变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与此题相匹配的教师问卷中的问题是多项选择题:“若您‘会’或‘可能会’引导学生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原因是什么?”有62人回答此题。46.77%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能被看作专业人才,受到重视”;33.87%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能用专业知识提高这类幼儿园的教育水平”;30.65%的教师选择了“为当地的孩子能接受更专业的学前教育”;22.58%的教师选择了“离家近,生活方便”。
  在这一问题上,教师比学生更有前瞻性,有接近一半的教师能看到去农村就业对学生专业成长的有利之处,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倾向上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当然也有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从更为现实、细微的生活原因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
  (五)关于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不利因素
  学生问卷中,关于“你认为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的不利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结果如图2-7所示:17.62%的学生选择了“收入水平低”;30.57%的学生选择了“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较差”;7.25%的学生选择了“师资水平较低,不愿加入其中”;44.56%的学生选择了“担心自己没有好的发展前景”。
  可见,82.38%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在去农村幼儿园就业与个人专业发展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去农村幼儿园工作是不利于个人专业发展的,看不到去这类园所工作对自己专业发展潜存的有利因素。
  教师问卷中与这一问题相匹配的是多项选择题“若您不会建议学生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原因是什么?”,因为已有62人在上一题中回答了“‘会’或‘可能会’引导学生到县、乡、村级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所以仅有10人回答此题,其中绝大多数认为不利于学生专业发展,也有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可能生活质量差,收入水平低。
  将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就业意向与教师的引导倾向基本一致,说明在引导学生去农村就业这一问题上,教师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学生的就业意向固然重要,改变教师的引导倾向也不容忽视。
  三、幼专类院校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策略
  幼专类院校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就业,既是响应国家号召,又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啼血呼唤。但是,仅有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号召学生去农村幼儿园工作,而不给他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实质性指导,这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必将导致学生的迷茫、怨恨和迅速地跳槽流失。所以,在学生的职前培养阶段,幼专类院校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安排等方面应该有针对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具体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教师教育者要熟悉农村幼儿园情况,转变就业引导思路
  作为幼专院校的教师,幼儿教师教育者无论是下园观察、课题研究还是带队实习,绝大多数都是在城市幼儿园进行,去农村幼儿园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致使其自身对农村幼儿园的了解极为缺乏。对于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幼儿教师教育者虽然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只知皮毛,认识只存于字面上,理解不够透彻,也未将这一国策与自身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这直接导致在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简单、片面地将农村幼儿园放在劣势就业单位的范围内,对农村地区幼儿园采取忽略甚至否定态度,一边倒地将橄榄枝抛向城市幼儿园。所以,幼专类院校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首要因素就是幼儿教师教育者要熟悉农村幼儿园情况,转变其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思路。幼专类院校可以定期、轮流选派幼儿教师教育者到农村幼儿园进行顶岗学习,鼓励他们深入农村幼儿园做科研课题,帮助农村幼儿园开发乡土课程等,以全面了解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激发自身对农村幼儿园的热爱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如此,幼儿教师教育者才能将农村幼儿园作为理想的就业单位推荐给学生,并给予有效的就业指导。   (二)加强德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师范学校要对师范生进行以“做人”为核心的教育,他提出:“师范生的服务范围扩大了,他们的任务也加重了,我们希望他不但要做儿童的导师,而且还要做民众的导师;不但要谋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要谋社会教育的推进。不但要做儿童的师表,还要做社会国民的表率。”在对幼专生的职前培养过程中,幼专类院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不仅具备从小处着眼、立足本职的素质,还要能从大处着眼,志存高远,具有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改造社会的热情,将个人专业发展与促进幼教行业的发展相结合,以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热情提升整个幼儿园、整个地区、整个幼教行业的水平。
  (三)开设相关课程,立足农村幼教现实,进行专业指导
  在现行的幼专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难以找到反映农村幼儿教育现状的内容,学生接触到的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法都是建立在幼儿园软硬件设施齐备的基础上的理想化的理论模式。换言之,这些理论与方法在城市幼儿园十分受用,而对于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幼儿园的现状与应对策略鲜有提及。所以,在幼专类院校的教育学和教法类课程中,应适当加入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如:农村幼儿及其家庭有怎样的特点;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怎样设置;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合作;在农村这个广袤的天地里,有哪些可供利用的幼教资源等。学生在课上如果能接触到有关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那么提及农村幼儿教育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无所适从,甚至感到熟悉、热爱,为去农村幼儿园就业奠定理论和情感基础。
  (四)引导学生到农村幼儿园参加教育实习
  幼专类院校在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应将农村幼儿园纳入实习单位的范畴。学校要及时向学生发布农村幼儿园的信息,而在选择去农村幼儿园实习的问题上,可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当然学校也要设置一定的选拔条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农村幼儿园参加实习,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生活自理能力强,各科学业成绩均在合格以上的學生参加实习等。对于确定去农村实习的学生,学校可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学生在农村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者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学校需选派部分熟悉农村幼儿园情况的教师,且最好是教育学科的教师,根据幼儿园情况和学生实习状况,定时到园给予学生实习指导,指导范围包括班级管理、教学工作、保育工作、家长工作等。
  (五)帮助学生全面看待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利与弊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地的实习,学生对于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会有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师资培养院校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利与弊。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固然有硬件设施落后、师资整体水平较低等明显劣势,但在农村幼儿园就业,对个人的专业成长也会有许多有利之处,如对于农村生源地的学生而言,离家近、生活方便即为现实的优势。此外,幼儿教师教育者更应让学生明确:马“不扬鞭”却可以“自奋蹄”,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环境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坚守比环境更为重要。来到这样的工作单位,一定要用专业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所以要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即使在客观条件不够好的幼儿园,也一定能使自己在专业上有所提升,或许自己还能掀起一股教育研究之风,从而改变农村幼儿园的园风、园貌。
  (六)为到农村幼儿园就业的毕业生打开职后培训的方便之门
  幼专院校可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相关的职后培训政策,为本校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职后培训的便利,如这类毕业生可定期回学校培训中心参加相关职后培训课程的学习,由学校申请,政府负担培训费用等。总之,母校要成为在农村就业毕业生回炉学习的大本营和专业提升的坚强后盾。
其他文献
摘 要:石家庄市新华区(内文简称“新华区”)教育工作者为推动区教科研工作的展开形成的共识是通过教育科研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良好局面。其基础的动力在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其保障机制即建立区域行政助力,学校以具体实践配合的协力机制;其核心路径就是瞄准实效性,积极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概括起来,新华区区域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成果就是从量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也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竞争、风险、协调、监督等社会意识。“模拟社会管理法”着眼于社会实际,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就是结合现行的社会特点在班级中模拟社会组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模拟社会管理法;学生管理;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江苏溧阳古渎小学在完善这一育人目标的同时,对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设学生自由发展的校内、校外空间,开发基于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而是要求全体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古渎小学立足本校特色,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落实立德树人,努力促进学
期刊
摘要:中山市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走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山市凭借“一网、一港、一中心”的良好信息网络基础和教学应用环境,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致力于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综合性教育门户网站,进而促进中山市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教育城域网;高位均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能够解决国家课程划一管理的弊病,是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因为区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基于区域资源的视角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从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注重从做中学,探索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征、注重体验、教育生活化的校本课程,即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以主题探究为途径的校本课程;利用社会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类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当前这三类教育形式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能促进这三类教育走向融合并形成合力,使“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科育人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转型时期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得以彰显。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互联网+”;学科育人;“三教一体”;社会主义核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普及于中学课堂,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率的提高,它的诸多教学优点如直观性、可重复性等开始显现,因此也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学校在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定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在政策上需加强指导,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尽快完善
期刊
摘要: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家长因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学识水平及追求教育理想_化平等的因素制约,对学校新课改表现出了高度“认同”,家长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畸形“认同”背后同样存有较大的隐忧,它会带来新课改实施层面的弱化、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与家庭无法实现良性互动等弊端,因此,为保障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学校与家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从理念到行为方式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实事求是践行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问题的负效应,也是基础教育难以回避之痛。留守儿童生长在隔代教育的家庭环境中,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心灵的沟通,心理成长处在亚健康状态。代际缺失、教育错位,导致学生们一些潜伏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以至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滋生并积累下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际和成长。为了使每个学生阳光、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要着眼实际与教育对接;加强制度建设,重视
期刊
摘要:人是内涵丰富的复杂生命体。生命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引导,具体说来,要教导学生遵循生命的逻辑,建立生命意识;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的建构,活出生命价值;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情感,感悟生命意义;启发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拓展生命境界。以此激扬学生的生命,通过生命教育引领学生成长为自己生命的开创者。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境界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