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郭东辉(1979-),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基金资助: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LNZYJG2020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自改革开放方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雾霾、水体污染等对公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措施,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我国低碳经济时代来开序幕,对社会各领域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简要分析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剖析当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消费四个层面探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逐步朝向国际化、标准化及现代化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及经济社会运行的支撑力量。但在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绿色壁垒”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受长期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影响,加之我国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我国大部分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滞后,在绿色生产技术上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但绿色理念并未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绿色产品价格较高,导致我国绿色消费氛围不浓厚,即使企业通过技术、制度及管理创新生产出资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公众也缺乏消费动因。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及消费者达成“绿色共识”,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生产,再到物流配送及消费形成绿色闭环,以此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交互关系
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要手段,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绿色制造理论及供应链管理为指导,以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物流及消费等各个环节资源消耗量、环境影响最低为目标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支撑,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厂家、物流服务商、消费者等多方的协同配合,在政府统筹规划、社会力量参与下实现绿色供应链的良性运行,继而实现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
(一)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估
近年来,我国企业环保意识有所提升,在绿色生产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其供应链管理实践来看,依然存在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考核评估的问题。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大幅度降低,内部环境管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45.5%。但在供应商管理上,累计贡献率仅为8.9%,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从原材料采购环节考虑产品设计、研发及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缺乏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且管理技能薄弱。
(二)绿色生产渗透性差且技术要求高,企业经营压力大
企业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绿色生产,需要对产品设计及研发、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等进行全方面的调整,并且需要购置节能减排设备,对于企业来说绿色生产前期资金投入规模巨大,且资金回报周期较长,实行绿色生产后,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承受着巨大的经营与资金压力。虽然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加大对企业绿色生产的支持,但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显然难以解决企业绿色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2]。
(三)绿色物流标准尚不成熟,物流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突出
物流是是绿色供应链体系内资源消耗量庞大的环节,发展低碳经济及绿色供应链,最为关键的是突破绿色物流难题。绿色物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当前运输工具新能源的使用及碳排放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之我国当前新能源布局尚不完善,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难以控制;二是现代化绿色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化绿色物流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标准化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但当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程度不足,在资源配置、节能减排等方面较为薄弱,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绿色物流的作用。
(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消费是绿色供应链的终端环节,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大部分绿色产品的价格要高于普通产品价格,消费者出于对产品的综合对比及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更倾向于购买普通产品,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绿色营销不到位。要想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既需要消费者个人意识的提升,又需要产品商家采取适当、合理的营销策略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心理价值。
三、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绿色采购:加大供应商审核力度
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的开端,鉴于我国基本国情及当前供应商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在挑选供应商时切忌“一刀切”,而是要秉承互惠互利的理念与供应商及区域内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遵循利益共建共享、风险共同承担的基本原则打造利益共同体,将区域内企业集成在同一条供应链上,一方面降低绿色金融供應链的风险,另一方面则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综合成本最低、资源消耗最低。除此之外,企业可以构建供应商清单,严格审核各供应商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能源及排放许可证,选取一家作为主供应商,两家为备选供应商,避免因原材料断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进程。 (二)绿色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生产资金投入规模大,且对技术要求较高,在政府支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由政府主导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绿色生产需求开发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政府可在政府信贷的帮助下发行节能环保技术债券,吸引社会及私人资本购买债券,间接投资于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中。除此之外,政府需要结合当地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行业发展形势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条例,明确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金融机构等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各方主体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供应链良性运行方面达成共识并采取协同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绿色生产资金难题[3]。
(三)绿色物流:完善绿色物流标准
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地方政府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产业布局,实行一体化、规模化及专业化采购、仓储、运输服务,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同时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其二,在现代物流网络基础上整合区域内物流企业,发挥区域内物流企业整体规模优势,并借助大数据、5G网络等技术手段促进物流与商业、金融的融合,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继而缩短产品由商家至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其三,制定物流包装标准,包括集装箱的体量、纸箱的循环利用与材料用量、塑料包装的使用范围等,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包装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四)绿色消费: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其一,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金融机构为主题,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形成全面覆盖的绿色金融服务网络,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动机。
其二,绿色产品商家需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发布公益广告,借助新媒体宣传产品等形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提升产品的购买力。同时,开展绿色消费双倍计分返还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并购买绿色产品。
结语
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考察评估;绿色生产渗透性差且技术要求高,企业经营压力大;绿色物流标准尚不成熟,物流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建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资源消耗最低。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撑企业绿色生产。此外,完善绿色物流标准,以现代化、高效化绿色物流网優化资源配置,达成节能减排目标。最后,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及绿色营销,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动机,让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理念渗透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陈蕾.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2.
[2]唐慧玲.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供应链中政企博弈的研究——基于企业自主减排的目标[J].当代经济科学,2019,41(06):108-119.
[3]王皓杰.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9):126-127.
基金资助: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LNZYJG2020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自改革开放方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雾霾、水体污染等对公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措施,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我国低碳经济时代来开序幕,对社会各领域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简要分析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剖析当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消费四个层面探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逐步朝向国际化、标准化及现代化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及经济社会运行的支撑力量。但在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绿色壁垒”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受长期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影响,加之我国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我国大部分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滞后,在绿色生产技术上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环境问题及资源浪费,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但绿色理念并未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绿色产品价格较高,导致我国绿色消费氛围不浓厚,即使企业通过技术、制度及管理创新生产出资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公众也缺乏消费动因。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及消费者达成“绿色共识”,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生产,再到物流配送及消费形成绿色闭环,以此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交互关系
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要手段,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绿色制造理论及供应链管理为指导,以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物流及消费等各个环节资源消耗量、环境影响最低为目标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支撑,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厂家、物流服务商、消费者等多方的协同配合,在政府统筹规划、社会力量参与下实现绿色供应链的良性运行,继而实现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
(一)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估
近年来,我国企业环保意识有所提升,在绿色生产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其供应链管理实践来看,依然存在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考核评估的问题。调查显示,企业内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大幅度降低,内部环境管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45.5%。但在供应商管理上,累计贡献率仅为8.9%,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从原材料采购环节考虑产品设计、研发及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缺乏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且管理技能薄弱。
(二)绿色生产渗透性差且技术要求高,企业经营压力大
企业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绿色生产,需要对产品设计及研发、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等进行全方面的调整,并且需要购置节能减排设备,对于企业来说绿色生产前期资金投入规模巨大,且资金回报周期较长,实行绿色生产后,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承受着巨大的经营与资金压力。虽然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加大对企业绿色生产的支持,但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显然难以解决企业绿色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2]。
(三)绿色物流标准尚不成熟,物流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突出
物流是是绿色供应链体系内资源消耗量庞大的环节,发展低碳经济及绿色供应链,最为关键的是突破绿色物流难题。绿色物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当前运输工具新能源的使用及碳排放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之我国当前新能源布局尚不完善,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难以控制;二是现代化绿色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化绿色物流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标准化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但当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程度不足,在资源配置、节能减排等方面较为薄弱,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绿色物流的作用。
(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消费是绿色供应链的终端环节,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大部分绿色产品的价格要高于普通产品价格,消费者出于对产品的综合对比及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更倾向于购买普通产品,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绿色营销不到位。要想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既需要消费者个人意识的提升,又需要产品商家采取适当、合理的营销策略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心理价值。
三、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绿色采购:加大供应商审核力度
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的开端,鉴于我国基本国情及当前供应商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在挑选供应商时切忌“一刀切”,而是要秉承互惠互利的理念与供应商及区域内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遵循利益共建共享、风险共同承担的基本原则打造利益共同体,将区域内企业集成在同一条供应链上,一方面降低绿色金融供應链的风险,另一方面则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综合成本最低、资源消耗最低。除此之外,企业可以构建供应商清单,严格审核各供应商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能源及排放许可证,选取一家作为主供应商,两家为备选供应商,避免因原材料断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进程。 (二)绿色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生产资金投入规模大,且对技术要求较高,在政府支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由政府主导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绿色生产需求开发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政府可在政府信贷的帮助下发行节能环保技术债券,吸引社会及私人资本购买债券,间接投资于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中。除此之外,政府需要结合当地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行业发展形势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条例,明确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金融机构等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各方主体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供应链良性运行方面达成共识并采取协同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绿色生产资金难题[3]。
(三)绿色物流:完善绿色物流标准
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地方政府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产业布局,实行一体化、规模化及专业化采购、仓储、运输服务,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同时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其二,在现代物流网络基础上整合区域内物流企业,发挥区域内物流企业整体规模优势,并借助大数据、5G网络等技术手段促进物流与商业、金融的融合,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继而缩短产品由商家至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其三,制定物流包装标准,包括集装箱的体量、纸箱的循环利用与材料用量、塑料包装的使用范围等,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包装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四)绿色消费: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其一,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金融机构为主题,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形成全面覆盖的绿色金融服务网络,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动机。
其二,绿色产品商家需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发布公益广告,借助新媒体宣传产品等形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提升产品的购买力。同时,开展绿色消费双倍计分返还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并购买绿色产品。
结语
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过于重视内部环境管理,忽视对供应商考察评估;绿色生产渗透性差且技术要求高,企业经营压力大;绿色物流标准尚不成熟,物流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建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资源消耗最低。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撑企业绿色生产。此外,完善绿色物流标准,以现代化、高效化绿色物流网優化资源配置,达成节能减排目标。最后,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及绿色营销,激发消费者绿色消费动机,让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理念渗透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陈蕾.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2.
[2]唐慧玲.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供应链中政企博弈的研究——基于企业自主减排的目标[J].当代经济科学,2019,41(06):108-119.
[3]王皓杰.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