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做一颗耀眼的保险恒星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在东海之滨的宁波,正值青春奋斗年华的陈君,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选择进入平安人寿。凭着执着、勤奋、坚守和拼搏,她业绩一路遥遥领先,成为中国首例重疾赔付案件500万元的客户代理人,也是浙江省最高保额1.5亿元纪录的创造者。
  不断升华自我
  “我不做一颗流星,而是要做一颗耀眼的恒星。”这是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高峰会业务会长陈君在荣获“2018福布斯中国百强保险精英铂金奖”时,对采访记者说出的一句从业感言。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陈君从事保险事业20多年来的理解、追求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陈君的荣誉册是星光熠熠的——担任2012年中国平安集团全国业绩第一总会长、全国高峰会副会长、总会长职务,曾获全国十大保险明星,中国平安集团百人功勋奖,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连续20次钻石峰会总会长、20次总冠军,2017年中国保险家,2017-2019福布斯·RFP中国百强保险精英,2017第一财经·RFP中国理财精英评选全国十大保险理财师,中国保险精英圆桌大会杰出个人终身奖,美国MDRT百万圆桌会议顶尖终身会员,国际龙奖IDA白金奖终身会员等殊荣。
  如果要问取得这么多成就有什么诀窍,陈君归纳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有温情的专业;简单做人,因为简单让生活更美好,因为信任而托付”。这是陈君在加入到保险行业第六个年头时,给自己定的新思路。
  而在早期,陈君拓展业务主要靠“专注、认真、执着、信任”。在她看来,做好保险是一件“荣神益人”的事业。专注、认真是基本素养,保险代理人的一个表情、动作、话语等代表着他的素质。做好专业,才能真正的荣耀神、帮助人,做神、人都喜欢的职业保险理财师。
  之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发展思路,更多还是在于陈君对保险的情怀以及对客户的责任:让客户活得更有尊严,让同事更有归属感,让社会各阶层更有认同感。
  扮演多重角色
  “每个行业总需要有人去从事,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从业者不能仅因为‘爱产品而卖产品,爱销售而做销售’。也许很多人一开始是从业绩出发,但慢慢地,更多是因为责任和情怀去坚持。都说‘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个阶段都需要有升华。”说起分享给新人的经验,陈君直言不讳。她表示,信任是黄金信条,“信任”二字是保险人的行为书写出来的,毕竟,保险是一个长期的有温度的事业,保险人要给客户带去更多价值,做客户终身信任的朋友。
  的确,做好专业获取信任,不外乎“用心”二字。此外,陈君还认为,专业并不是要求事事创新,有些常规的内容,能简单地持续做好就很难得;那些需要创新的内容,则要基于专业的积累和深入的洞察。
  思想指导实践,实践衍生价值。正是这样的思想和方法论,支撑着陈君在向一个更好的保险师蜕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她看来,想要做好保险师,必须想客户所想,解决客户所需,可谓知易行难。一个出色的保险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客户生活中的挚友和亲人,也是客户眼中的导师、专家甚至百科全书……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全面、贴心的服务,2018年10月,陈君获得了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颁发的RFP注册财务策划师资质。“我希望用我自己的专业、以RFP国际财务规划师的身份,服务好身边的每一个客户。”于是,不少保险客户无论买房、装修还是找医生,都会倾听她的建议,在做运动、逛街、旅游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找她陪伴。服务好客户并让客户乐意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就是陈君工作的宗旨。“当我的客户把结婚生子到孩子上学后的所有保障需求都交给我时,当我的客户从单一的保险需求到如今把家里的车险、信托都交给我来规划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有价值!”谈及这些,陈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常怀敬畏之心
  过去多年,保险业在中国已经实现了高速发展,保险产品已经成为大众预防风险的工具之一,成为家庭理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大量的新人也加入到行业里,跃跃欲试。陈君认为,这是行业的活力和希望,但年轻人不能太浮躁,需要有一个耐心的沉淀过程,宝贵的心很重要。年轻人做业务时,要懂得取长补短,巧妙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时刻要清醒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
  对于工作经验和方法,陈君有两点特别想分享给伙伴们,那就是时间管理和不忘初心。“时间管理是提升专业并做好业务的前提。我每周都会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给自己心灵一些修炼,做一些复盘。另一方面,我也时刻告诉自己,收获越多,掌声越多,灯火越辉煌,越需要警醒,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不忘初心。”
  陈君20多年的保险人生,可以说是风雨兼程迎难而上,但又是顺势而为荣誉满载。作为一名优雅知性的保险代理人,她犹如一朵嬌艳的玫瑰,悄然绽放在充满希望的保险行业沃土上,把平安传递到千家万户。 ■
其他文献
“当你最难的时候,就是你要上升一步的时候!”  加盟中国平安前,高海燕做过自行车销售,也开过服装店。早在2004年,她的家庭收入就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成为两个孩子母亲的高海燕全心全意照顾家庭。2007年,在选购保险产品时,高海燕萌生了到保险公司上班的想法,“买东西前,我必须完全弄明白购买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没有比亲自加入到保险行业中更能快速了解保险的途径了。”  2007年10月,高海燕进
期刊
“开心工作,认真生活!”这是石进金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的行动准则。面对在人生浩荡长河出现的无限挑战,他始终怀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期冀未来,追求并热爱着保险事业。秉持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辅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发展意识,他搭乘平安这趟“高速列车”,在沿途书写着自己的精彩篇章。  跳出安稳圈,清零心态转行  进入中国平安之前,石进金在一家电力企业上班,工作安稳,收入有保障。石进金的血液里流淌着不禁锢
期刊
石莉,2017年5月19日加入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IDA国际龙奖。入司两年,她多次荣誉加身:连续两年IDA银龙奖、平安寿险黑金钻、2019年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十大优才代言人之一、平安北分新人小高峰举办至今为止的唯一双冠王、大满贯得主……细心、追求完美的性格,加上扎实、多元的专业技能,还有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这些综合素养共同成就了石莉的傲人成绩。  异国留学,挑战不可能 
期刊
她是一个勇敢而坚毅的女子,在平安走过的23年时光里,每一次登台都光芒万丈,每一次为客户服务都事必躬亲,获得无数好评。荣耀加身的她更加坚定自己的寿险道路,坚定为这一份奉献爱与责任的事业奋斗终身。她就是来自平安人寿海南分公司南山财富部的王文君高级业务总监。  努力活成想要的样子  自小家境殷实,本应该在香港定居的王文君,在不到26岁的年纪选择了平安,加入保险代理人的队伍,开启了自己的寿险之路,坚定不移
期刊
她如莲似竹,淡雅脱俗;她的生命如水,看似平静,但遇到巨石,必将拍起惊涛骇浪。她就是平安人寿甘肃分公司“陇原第一部”的女掌门人——江英。  踏实开启精彩人生  从兰州大学经济系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江英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白领。每月不菲的月薪是她在同龄人中骄傲的资本,家人满意的赞美、朋友羡慕的眼光,无一不是她对这份工作坚持的动力。  但是,光環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20多岁的她希望
期刊
加盟平安前,饶红梅经营服装生意多年。2008年开始,网购逐渐风靡,服装店的生意日益艰难,饶红梅开始思考改变人生的航道:“做传统生意这么多年,没有给我带来挑战和成就感,我不甘心在这里停滞不前。”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保险业,似乎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转行一切都需从零开始,但乐观积极的她坚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可以在保险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她毅然决定关掉经营十几年的服装店,离开
期刊
近年来,平安人寿广西分公司的颁奖舞台上,频频出现一个西装笔挺、颜值颇高、身材高瘦、步伐自信的“小哥哥”。每次他上台都能收获一群女粉丝的欢呼声、尖叫声,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就是平安人寿广西分公司玉林33部部门经理梁后能,也是平安人寿2019年高峰会广西分会会长。  大胆尝试,转变人生  2009年大学毕业后,梁后能依照父母希望他当老师的心愿,找了很多学校去应聘都未能如愿。为了养活自己減轻家
期刊
十年磨一剑,邹华享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保险内勤到营销精英的蜕变。十年来,他为900多位客户送去了2177份保障,保障额度达到11.54亿元。“我庆幸可以在这个行业坚持这样久,庆幸可以为众多客户和他们的家庭送去平安坚实的保障和祝福。”这是邹华享用“勇气、底气与豪气”为自己的十年转型路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敢为人先的勇气:从管理后台走到销售一线  1997年,邹华享从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
期刊
来自山东临沂的张晓慧,是平安人寿80后优秀青年创业者的典型代表。2008年加入平安,2017年晋升为总监,目前团队人力近600人,培养了10位部经理、76位主管……张晓慧在最美的青春、最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80后在平安创业成长的华美诗篇。  重设人生  加入平安之前,张晓慧自己做一个网站的经营和开发,从用工成本到工商、税务、水电、房租统统都是一个人负责,一直在负债经营。直到最后,她陷入人生的低谷,
期刊
平安人寿弘扬爱与责任,创建了一支专业精湛、热心公益的代理人队伍,叶云燕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在叶云燕看来,保险的本质与慈善是相通的,是一项传播爱心的事业。她以专业的精神、负责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客户,更以对慈善事业的无私奉献影响、带动了许多同仁去认识慈善、参与慈善。“执善心,筑大业”,叶云燕的所作所为是这六个字的最佳注解,她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平安使者。  保险是责任更是承诺  在叶云燕眼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