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的五大结局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田友龙,弱势品牌营销专家,终端营销专家,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曾服务过世界五百强企业,先后在《销售与市场》、《医学美容》、《中国经营报》《酒海导航》发表文章一百多篇。现为《销售与市场》专家团特约专家,《酒海导航》特约专家,食品领袖网特约专家,《创业》杂志特约专栏作者。
  本刊连载文章摘选自“小老板沉思录”——《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一书。该书已于2012年1月出版发行。定价48.6元,新华书店、机场书店、当当网均可购买。
  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五年,寿命超过五年不足10%,超过十年的不足2%。资金、技术、品牌、影响力都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老板,他们的命运又将是什么?
  
  一、分崩离析
  有一位小老板,在没有任何产业优势的西部从事快消品生意,凭终端+售后服务模式解决吃饭问题,接着进入婴幼儿细分市场,其增长速度惊人,形式一片大好,但公司却上演了胜利大逃亡,副总裁,营销总监等高管纷纷与他说再见,从此风云急转,市场渐显颓势。
  树大分叉,几乎是中国企业不可逃避的宿命。分家大的原因是分配不均。中国人历来就有惹不起躲得起的习惯,躲的原困是他们坚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喜欢研究三十六计,动不动就给你玩个走为上。躲的背后是利益——更大的利益。一般来讲能轻易言走者,多半都是优秀人才,分道的结果有两个,第一自立门户,第二加盟你的竞争对手,不管哪种结果,都会有更大利益。一人离开带走一队,此一折腾企业通常元气大伤,有的甚至一蹶不振。
  只要你不仁,他就会不义,一分手,舍得一身剐,不管什么代价都要把你拉下马——你让我不好活,我就让你不得好死;你不兑现承诺让我受伤,我让你曝光;你明夺我的劳动成果,我就盗你的核心技术;你出卖我人格与尊严,我出卖你的核心客户;你掌握我的命运,我就点你的死穴……其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损人也不利己,中国企业演出最惨烈的分手——死磕,于是,企业有另一种结局——死于非命。
  小老板三项基本原则:
  小老板一定要选好创业合作伙伴,选前要慎重,选后要坚持,不要轻易说分手,即使分手,也要善待创业元老。
  小老板做企业,一定要先小人后君子,要先立规矩,学会先说断后才不会乱。
  小老板要学会伟大的事庸俗的解决,特别是与钱相关的事,不要模糊,一定要放在桌面上说。
  
  二、撑死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拥有三个化妆品品牌,一个覆盖超市,一个瞄准专卖店,一个做细分婴儿市场;还有一家全资的包装厂,注塑与吹塑双管齐下;一个产品基地,年产值以亿为单位;一家化妆品零售连锁机构,甚至还想玩一下房地产。相信你会说这个企业不简单,但我的答案会让你跌破眼镜:这只是一家销售不足三千万的企业。
  小老板做企业最大特点就是贪,喜欢四处出击,据说小老板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其实小老板很少是饿死的,而是由于太贪,消化不良撑死的。
  中国历来就有能者相轻的习惯,小老板从市场竞争中胜出,当然是能人,赢的结果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总想进入别人利润宝地。最后做企业减化为四道加法:产品加法——产品越多越好;渠道加法——覆盖渠道越广越好;品牌加法——品牌发挥越多越好,企业加法——行业越多越好。
  加法的背后其实是一颗贪婪的心,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一种浮躁心态,期望一口吃个大胖子,一锄挖个金娃娃,贪多的结果是嚼不烂,消化不了,积在体内最后被活活撑死。
  做加法,本身是小老板挑战自我极限,多数人可以干好一件事,少数人能同时做好二件事,个别人能同时做好三件,能同做好10件事的只有神,小老板是能人,但不是神,精力与能力是有限的,一件事花得多,另一件事花得少,最后的可能是顾此失彼。做加法,本身就选择了失败。
  小老板法则:专业主义的世界
  加法源于机遇市场,今天,市场由机会型向战略市场型转换,粗放经营已一去不返,精细化营销闪亮登台,做深做透做绝才是生存根本。喜欢同时做三四件事,每件事浅偿则止的小老板,必须学会放弃,学会集中精力精耕细作。全球化时代是分工与合作的时代,必须要有简单而直接的目标,市场份额建立在优越的能力上,优越能力来自专业主义,未来小企业必须要有专家的身份和地位,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生存。
  多数中国小老板需要补课,必须学会减法,一定要记住集中集中再集中,聚焦,聚焦,再聚焦!
  三、越做越小
  我认识一位小老板,此公头脑活、点子多,曾在化妆品行业中开创多个第一,一度曾领跑西部化妆品行业。加之又赶上化妆品行业黄金十年,市场井喷,前景大好。但很多人看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最后,此公的命运与多数小老板一样,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现正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小老板做企业真谛在于折腾。原因有三,其一、精力充沛。其二精明强悍,总有用不完的好点子。第三、做大做强的梦想太强烈。东一个点子,西一个主意;早上搞个政策,晚上出个方案……总之有事干事,没事折腾出点事来干。
  折腾其实是一种试错法,但小老板创业时多数不会拉车,更不知看路。试错法成功率本来不高,成本也不低,折腾的结果就是团队基本搞僵,激情基本搞光。虽然死不了,但越做日子越难过。
  小老板多数没经过正规化系统化的商业培训,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具有限。很多小老板生活在过去,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又如何能与时俱进呢?
  小老板的困难与出路:
  小老板可以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天,获得成功之后的他们往往难取得更大的成功,有的昙花一现,多数拼命折腾,不仅无法改变小老板的命运,甚至越做越小,日子越过越难,小老板必反省。
  小老板最难自我突破,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一位成功企业家,也可以是一位专家,甚至可能是一本书。多走出去,多与优秀企业接触,对比中找差距,保持一种危机感。
  
  四、长大
  一次参加某杂志主办的创业论坛,听完我的课,一位小老板问我“对于已创业成功的小老板,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是什么?”我告诉他“长大,小老板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长大。”我的答案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中国企业是很悲状的,由于没有做小店的思想,做大做强成唯一出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死亡,十分惨烈与悲状。   多数小老板有长大的想法,但吹响冲锋号的结果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小老板多有成长的烦恼,现在的事业只能给自己带来第一桶金,不可能让其大展宏图。多数小老板有想法却缺干法,要长大就要尊重成长的基本逻辑。
  如果在产品层面没有鲜明特征,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市场森严壁垒,多数企业最大危机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知识经济时代,要掌握核心技术,把技术快速转为商品。更重要的是创造核心工艺标准,让产品独占某一名词或概念。这样,你不仅能建立一个品牌,更拥有强大的口碑,此时你想不做大都难。
  小老板要想长大,也要善用资本的力量。公司的生命建立在资金链上,特别是一个成长公司,通常是一边补充营养一边透支体力,资金链长度与结构决定企业的质量与寿命。中国企业融资渠道很单一,很行几乎成为唯一资金来源。小老板处境更糟,中国银行不抓大放小就嫌贫爱富,对小老板连窗都不开一扇。迫不得己,小老板要么死皮赖脸找三亲六戚,要么忍痛挨宰找民间高利贷。
  小老板唯一有可能融资的是股权。但小老板没有用股权融资的习惯,他们习惯一个人控制企业,而关于资本故事负面的太多,也让小老板退避三舍。资本力量对于小老板不仅是解决钱的问题,还能给小老板带来丰富的赠品:其一、给企业带来广阔的视野,更带来眼球;其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其三、给企业提供合理化建义。其实吸引资本也不太难,只要你的企业有竞争力,有潜力,资本自会来敲你的门。
  不能忽视的忠告:
  成长是痛苦的,做大企业也不那么光鲜那么好玩,马云就说过,如果知道就不会把企业做这么大。大其实也不代表强,大不是光荣,小也不是耻辱,伟大企业的标准只有一条——九死还能一生。
  商界小老板是多数,企业家是少数,大企业是少数,道理很简单,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很多,但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很有限,而冠军只有一个。
  有梦想值得推崇,好好自省一下,是否是做企业家的料,如果不是,经营一个健康长寿的小企业一样的光荣。
  五、做百年小店
  很多小老板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有做行业第一,百年老店的决心。
  企业有基本的战略规则:老大采用防守策略,老二采用跟随战略,老三采用挑战微略,剩下的最理想的活动就是做拾漏与补缺者。通俗说活法是:宁做小池子里的大鱼,不做大池子的小鱼。常理上讲做小池子的大鱼比做大池子的小鱼更安全,更容易成功,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与报酬。
  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没有过细分的环境,很多是一不留心或稍不留心就做大了。市场细分有其独特规则——不做第一就做唯一!要成为唯一,必须做几件与众不同的事:其一创新一个区域;其二创新一个销售渠道;其三掌握一个新的领先技术,一个新的技艺;其四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五搞一个有创新的产品。
  越简单的事做起来越难,对于什么都略知一二的杂家,小老板要做到行业第一,必须要转型。战略转型易,脑筋转型太难,很多企业通常绕了一大圈,结果终点又回到起点。
  小老板要有新观念:
  小老板必须要改变观念,伟大与大没有必须联系,商界生态环境中,更多的小企业、小老板要学会低头认命,不要逞强,多数小老板最好的命运是做百年小店。一个真正长命百年的小店,必须建立自己的安全屏障,必须要有自己的独门技术,独特的工艺,否则百年永远是梦想。
  做企业最核心的是 “剩者”为王,小老板应该告别大思想,选择正确的成长路线:第一安全,第二健康,第三发展。不要轻视百年小店,因为它做起来并不简单,必须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选择不仅是智慧,更是艺术,多数小老板需要修行。
  (连载完)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广大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了,对吃的品质及营养搭配,也越来越重视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就道出了“食品餐饮行业”系百业之首!是永远充满活力的行业。可是,很多以“吃”为主的项目,都是强调味道怎么怎么好,而忽视了当今人们关心营养价值。成都智星瞄准市场,改良发展健康小吃及特色营养餐饮,不但味道特别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迎合了当今人们“好吃要有营养”的消费观念,一
期刊
“我觉得项目不够好,做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没做了。”“厂家寄给我的样品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好,而且又损坏了那么多,这下怎么办?”“这次开店之所以没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还是因为当初调查没有落实,加上自己不愿多去找几家店面来比较,使得租金和位置上面都存在问题。”……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一错再错。人就像圆心,“检讨—学习”就是半径,检讨了,改了我们的半径就会越来越长,生活的圆才会越来越大。  《平民创
期刊
一位菜贩的生意经  某地一位女菜贩,卖菜每月赚五六千元以上。她借鉴超市会员卡方式,顾客买菜可以累计积分,到了月底,根据顾客买菜金额多少,可以分别享受不同优惠。比如,张三本月买了500元的菜,她就给5个点的返利,月底就送给张三25元的菜;李四本月买了400元钱的菜,她就给4点的返利,月底李四买16元的菜就不用掏钱了。这个方式,吸引不少家庭主妇每天习惯性地到她的摊位前排队买菜。 这位菜贩的成功之
期刊
我叫马德福,是一个来自四川农村地地道道的平民老百姓,如今快40岁了,现在在老家县城开了一个小饭馆,事业要大不大,要小不小,只能勉强能够养家糊口,心里总想改变现状,想让老婆孩子过得更好点。寻找新的商机便成了我时常关注的重要一件事。  创业心切,之前通过电视、媒体、网络以及朋友介绍了解过很多项目信息,有心动过,尝试过,结果都不尽人意。最惨重一次是看到电视上说养蜈蚣,自己掂量着是农村人,有条件,结果折腾
期刊
与《平民创业基本方法》结识,是在一次正准备去考察一个项目的时候。当我急需一个可行性建议和指导时,她出现了。  今年5月份,我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准备用打工5年来全部积蓄找个适合的项目来做,总共筹备10万元,当时看好了一个绿色豆腐,是在网上看的,网上说是一种健康天然的食品,市场很大,目前市面一片空白。我走访了自己所在城市,调查的结果:确实没有这样的产品,心想这正是一个机会,如果做的话,肯定能赚钱,再说
期刊
结识《创业》已经有三年时光,看到《创业》这本书便让我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这三年的我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她。是《创业》让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目标,让我知道了人应该有理想。每当看到创业中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创业者,我眼含泪花,心中却如大海一样波涛汹涌。今生只为创业,风雨伴我同行,更让我坚定不移的励志创业。  打工的日子使我麻木不仁,没有思想没有理想更看不到未来,只像机器一样一天一天不停的运转,不用大脑只用
期刊
各位学员,你们好!秦楚飞第七期3D投资讲座又和大家见面了。转眼《3D小本投资方案》投资主题讲座和大家度过了六期,在期间也非常感谢学员们的参与和支持。  本期讲座开始我先要告诉各位新学员一个坏消息,第二代《3D小本投资方案》的学习费用从340元上涨到了430元,当然一分钱一分货,目前已经启用全新第二代升级版教本将会在投资上给学员带来更高更稳定的效益。信息更全面,制作更细致,为了防止市场上仿冒盗版本公
期刊
祝洪国是山东淄博人,曾多次创业,摆过地摊销售熏衣草,销售过擦鞋纸,但都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敢与人大胆沟通而放弃。2008年5月, 小祝函授刘稳利洗洁精技术,在潍坊市区租了个10平方米的门面,开始生产洗洁精。但一开始小祝就遇到了困难,生产出来的洗洁精粘稠度不够、去污力不强,且有白色的小点,他赶紧打电话向刘老师请教,并做了改进。但样品送到餐馆试用,客户反映油污重了洗不干净。之后小祝又请教过几次,虽得到
期刊
谢氏黄金饼自推出技术培训以来,帮助了无数的创业者走上了致富之路,此项目投资小,利润大,是小本投资的首选项目。李清燕就是靠经营黄金饼,开始了小本创业的尝试,经营已渐入佳境。  41岁的李清燕是江苏淮安人,家离淮安市区仅八公里,为了生活,他外出打过工,为了照顾家庭,他回家种植蔬菜,利用方便的交通到市区销售。在李清燕心底,一直有个创业梦,一眨眼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他想再不行动就没多少的机会了。于是,他开
期刊
擦鞋纸的销售有淡旺季,夏天穿皮鞋的人少,销量大大减少,但如果你掌握了适当的销售方法,赚钱还是很轻松。  刘传讯是四川达州人,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从事保险业务七年了,工作能力强,深得客户的喜欢和公司领导的器重。一次偶然的场合,他使用朋友带回来的一包擦鞋纸,当即对这个新颖时尚的擦鞋产品情有独钟。他从产品的包装袋上得到电话,与蓝托安取得了联系,决定进货销售。  刘传讯之所以对擦鞋纸感兴趣,是因为他看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