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经济形势转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现实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适应和符合了市场需求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不断提高机械类专业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就业平台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机械类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又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人体制改革,导致人才竞争的加剧;高校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导致毕业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增加了毕业生择业的难度;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等等。因此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改革,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稳定就业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强化实习质量,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习就业基地就是指实习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用于学生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并为企业选拔人才服务。机械类专业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科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一、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切实加强毕业实践环节
社会实习和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实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已经成为制约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已经非常必要。
(二)稳定机械类专业领域就业资源
校外就业实习基地不同于其它的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也是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机械类专业应根据本身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建设就业实习基地,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从而稳定本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进而拓宽就业渠道。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已对在本单位实习过的学生有比较多的了解,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学习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在选择人才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优先考虑。这样,学生就把握住了就业的优先权。通过实习基地单位的带动和实习基地建设经验不断积累,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这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局面。
(三)成为企业选材和学生就业的双向平台
据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介绍,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是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应届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就业心理准备不够充分,许多企业因而放弃或减少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用人单位一方面感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感到一般招聘会形式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获得积累工作经验的培训机会,而变得相当困难。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搭建了双向平台,成为联系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可以通过实习来考察应聘者,并从中筛选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很多企业对实习期间动手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均希望接纳为正式员工。即使有的同学虽然没有最后被实习单位录用,但实习经历积累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参加过各种实习、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同学,更容易受到了企业的青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四)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校能够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产学研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进行更深一步的推进。
二、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当前,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普遍接受,学生对就业实习基地的作用期待比较高,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顺利就业。但目前部分就业实习基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们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线技术岗位不多,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2)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比较困难,学生实习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3)部分企业存在“廉价用工”的思想,损害学生的权益。(4)部分学生实习的态度不端正,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应付敷衍。
(二)企业和学生对就业实习基地的态度存在分歧
企业一般主要注重其自身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实习往往兴趣不高且又有顾虑,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和弱化的趋势。“实习生制度”在国外比较普遍,在国内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实习生制度”已渐渐被一些国内企业所接受,但也难免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习制度尚不成熟,比如待遇、保险等等均没有统一的规定。在很多学生眼中,只有一些大公司才有比较成熟的实习制度,对国内中小企业则缺乏信任感。
(三)学校对就业实习指导缺乏系统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业实习企业很可能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家企业,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必备职场知识。学校一般容易忽视对学生就业实习的相关指导,比如“劳动法的相关法律知识”、“社交礼仪”、“签订有法律保障实习协议的注意事项”等。而这正是广大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四)机械类专业的特殊问题。
机械类专业函盖的方向和行业面太广,技术层面上可以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检测与管理,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等,而这几个技术方向对应的行业可以分成许多的行业,如车辆行业,纺织行业、包装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等等,这些行业之间在人才交换和市场因素方面关联较少。每一个具体行业的机械类专业方向,均具有自身鲜明的机械工程技术特点。不同行业的实习基地会给学生对行业的偏好兴趣,及未来就业走向均带来很大的影响。机械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显得既迫切而又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三、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由于目前的实习基地大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学校应该给予政策的支持和提供必需的启动资金来扶持机械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减轻实习基地的负担。要确定合理、统筹使用实习经费的办法,加强对实习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争取实习单位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实习教学经费。
(二)主动联系企业,了解市场需求
机械类专业在进行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时,学院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走访那些与本专业对口,能够反映市场需求,资质良好的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这样的建设才具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如,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在就业工作中发现,目前上海市奉贤区制造业正蓬勃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为此在奉贤区科委的支持下,学院主动走访了的一些单位,如上海鼎龙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东升电焊机有限公司,上海亚虹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进一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并认真听取了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的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评价标准和定期评估
为了保证学生能在就业实习基地单位较好地完成实习,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实习基地评价和评估标准,主要应包括以下基本条件:(1)就业实习基地企业应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愿意与学校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学生的待遇等)。(2)实习基地具有学生实习所必需设施、设备和一定的生产和科研基础。(3)实习基地要安排经验丰富和高素质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并对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4)实习基地企业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为实习生提供住宿及科研等方面的方便。实习基地建设中还应定期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评估,评估过程要规范。
(四)认真做好组织推荐
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求有意向到各实习基地实习的同学准备其个人简历和自荐材料,根据企业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可自主选择应聘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学院也要把好关,认真推荐,考察审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和待人处事等综合品质,确保选送的学生满足企业要求,真正受企业欢迎。这样就可以逐渐打出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品牌,吸引更多的实习单位,为把握后续的就业市场打下基础。
(五)及时反馈信息,加强交流沟通
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企业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反馈工作相当重要。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动态和实践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学生对企业的需求,学校也可以根据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向企业及时反馈。学生进行一段实习后,校企双方应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收集有利于进一步建设的相关建议。这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
(六)层层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应当分层次地建设。对于机械类专业大一学生,组织到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参观,让他们基本认识和了解机械类专业将要应用到的领域;对于机械类专业大二学生,组织去企业进行一些基本的现场操作,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对于大三学生,就要过渡到就业实习,做到层层推进实习环节。
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习企业的多样性
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说,应该强调企业规模上的多元化。因为很多机械专业知识在运用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论在什么规模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运用。我们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可以依托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或民营企业,这样既降低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
(二)实习功能的拓展性
根据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目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流动率高、敬业精神不足等情况相当突出。实习内容一定要有拓展,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有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由于人员变动、企业转制等因素,很容易影响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校企互利双赢机制是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强化校企互利双赢的驱动机制。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必要的实习环节,实现实习目的,并可使企业增加效益,降低劳动力成本;学校还可以优先推荐企业所需的毕业生,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企业进行免费宣传,树立了企业形象等。高校在人才、智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供培训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改造。
(四)保护双方权益
学校要按照就业实习基地选择标准选择合作企业,在校企双方签署实习协议时,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明确企业有责任对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安全卫生等教育,保障企业和学生的权益。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可借鉴的实际实践经验不多,现有的法律和相关机制不完善,企业又各有各的特点和自身考虑,因此就业实习基地的实践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规律,开辟出真正具有机械类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就业平台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机械类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又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人体制改革,导致人才竞争的加剧;高校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导致毕业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增加了毕业生择业的难度;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等等。因此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改革,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稳定就业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强化实习质量,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习就业基地就是指实习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用于学生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并为企业选拔人才服务。机械类专业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科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一、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切实加强毕业实践环节
社会实习和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实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已经成为制约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已经非常必要。
(二)稳定机械类专业领域就业资源
校外就业实习基地不同于其它的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也是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机械类专业应根据本身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建设就业实习基地,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从而稳定本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进而拓宽就业渠道。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已对在本单位实习过的学生有比较多的了解,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学习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在选择人才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优先考虑。这样,学生就把握住了就业的优先权。通过实习基地单位的带动和实习基地建设经验不断积累,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这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局面。
(三)成为企业选材和学生就业的双向平台
据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介绍,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是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应届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就业心理准备不够充分,许多企业因而放弃或减少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用人单位一方面感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感到一般招聘会形式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获得积累工作经验的培训机会,而变得相当困难。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搭建了双向平台,成为联系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可以通过实习来考察应聘者,并从中筛选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很多企业对实习期间动手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均希望接纳为正式员工。即使有的同学虽然没有最后被实习单位录用,但实习经历积累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参加过各种实习、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同学,更容易受到了企业的青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四)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校能够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产学研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进行更深一步的推进。
二、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当前,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普遍接受,学生对就业实习基地的作用期待比较高,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顺利就业。但目前部分就业实习基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们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线技术岗位不多,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2)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比较困难,学生实习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3)部分企业存在“廉价用工”的思想,损害学生的权益。(4)部分学生实习的态度不端正,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应付敷衍。
(二)企业和学生对就业实习基地的态度存在分歧
企业一般主要注重其自身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实习往往兴趣不高且又有顾虑,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和弱化的趋势。“实习生制度”在国外比较普遍,在国内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实习生制度”已渐渐被一些国内企业所接受,但也难免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习制度尚不成熟,比如待遇、保险等等均没有统一的规定。在很多学生眼中,只有一些大公司才有比较成熟的实习制度,对国内中小企业则缺乏信任感。
(三)学校对就业实习指导缺乏系统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业实习企业很可能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家企业,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必备职场知识。学校一般容易忽视对学生就业实习的相关指导,比如“劳动法的相关法律知识”、“社交礼仪”、“签订有法律保障实习协议的注意事项”等。而这正是广大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四)机械类专业的特殊问题。
机械类专业函盖的方向和行业面太广,技术层面上可以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检测与管理,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等,而这几个技术方向对应的行业可以分成许多的行业,如车辆行业,纺织行业、包装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等等,这些行业之间在人才交换和市场因素方面关联较少。每一个具体行业的机械类专业方向,均具有自身鲜明的机械工程技术特点。不同行业的实习基地会给学生对行业的偏好兴趣,及未来就业走向均带来很大的影响。机械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显得既迫切而又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三、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由于目前的实习基地大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学校应该给予政策的支持和提供必需的启动资金来扶持机械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减轻实习基地的负担。要确定合理、统筹使用实习经费的办法,加强对实习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争取实习单位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实习教学经费。
(二)主动联系企业,了解市场需求
机械类专业在进行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时,学院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走访那些与本专业对口,能够反映市场需求,资质良好的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这样的建设才具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如,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在就业工作中发现,目前上海市奉贤区制造业正蓬勃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为此在奉贤区科委的支持下,学院主动走访了的一些单位,如上海鼎龙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东升电焊机有限公司,上海亚虹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进一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并认真听取了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的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评价标准和定期评估
为了保证学生能在就业实习基地单位较好地完成实习,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实习基地评价和评估标准,主要应包括以下基本条件:(1)就业实习基地企业应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愿意与学校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学生的待遇等)。(2)实习基地具有学生实习所必需设施、设备和一定的生产和科研基础。(3)实习基地要安排经验丰富和高素质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并对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4)实习基地企业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为实习生提供住宿及科研等方面的方便。实习基地建设中还应定期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评估,评估过程要规范。
(四)认真做好组织推荐
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求有意向到各实习基地实习的同学准备其个人简历和自荐材料,根据企业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可自主选择应聘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学院也要把好关,认真推荐,考察审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和待人处事等综合品质,确保选送的学生满足企业要求,真正受企业欢迎。这样就可以逐渐打出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品牌,吸引更多的实习单位,为把握后续的就业市场打下基础。
(五)及时反馈信息,加强交流沟通
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企业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反馈工作相当重要。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动态和实践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学生对企业的需求,学校也可以根据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向企业及时反馈。学生进行一段实习后,校企双方应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收集有利于进一步建设的相关建议。这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
(六)层层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应当分层次地建设。对于机械类专业大一学生,组织到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参观,让他们基本认识和了解机械类专业将要应用到的领域;对于机械类专业大二学生,组织去企业进行一些基本的现场操作,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对于大三学生,就要过渡到就业实习,做到层层推进实习环节。
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习企业的多样性
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说,应该强调企业规模上的多元化。因为很多机械专业知识在运用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论在什么规模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运用。我们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可以依托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或民营企业,这样既降低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
(二)实习功能的拓展性
根据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目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流动率高、敬业精神不足等情况相当突出。实习内容一定要有拓展,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有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由于人员变动、企业转制等因素,很容易影响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校企互利双赢机制是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强化校企互利双赢的驱动机制。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必要的实习环节,实现实习目的,并可使企业增加效益,降低劳动力成本;学校还可以优先推荐企业所需的毕业生,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企业进行免费宣传,树立了企业形象等。高校在人才、智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供培训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改造。
(四)保护双方权益
学校要按照就业实习基地选择标准选择合作企业,在校企双方签署实习协议时,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明确企业有责任对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安全卫生等教育,保障企业和学生的权益。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可借鉴的实际实践经验不多,现有的法律和相关机制不完善,企业又各有各的特点和自身考虑,因此就业实习基地的实践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规律,开辟出真正具有机械类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