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重构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合作教育的开展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合作教育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作教育;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85-02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是在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背景下进行的。2011年,教育部会同中央政法委联合出台的《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一、合作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合作教育在各国的兴起与发展,我国也开始了合作教育的探索。1992年,由国家教委、科学院、经贸委等部门联合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工程。1998年,国家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合作教育途径,这无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2012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在全球经济、教育和科技一体化的背景下,合作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二)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1.合作教育基地数量不足。近年来,随着法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剧增已经远远超过所在地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容纳能力。因此,有的高校在安排实习与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当正规的检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无法承担的情况下,就把学生安排在法律服务所等非正规的法律事务部门中,或者是把十几个学生安排在法院、检察院的一个庭室,这样的实习和合作教育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实习效果。
  2.合作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由于合作教育模式提出的时间较短,正在探索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合作教育基本与原来的实习没有区别,学生在合作教育单位从事的基本是日常事务工作,如打字、复印、整理档案等。真正参与到具体岗位的不多,甚至整个合作教育结束,学生在律师事务所都没有接触过一个案子,合作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甚至挫伤学生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3.高校教师与法律事务部门缺乏深度合作。虽然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提出探索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实行“双千计划”。但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该计划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由于该计划仅限于国家层面的,涉及的人数过少,特别是地方院校的教师参与到法律实务部门锻炼的人数更是有限。同时,法律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事务繁忙,到高校任教的经历有限,所以这项计划落实的不是很充分。
  二、合作教育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意义
  开展合作教育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教育能够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能够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合作教育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是紧密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的教改、教培计划[1]。
  (一)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
  从实务部门与高校的关系来看,是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高校能否使自己的“供给”满足实务部门的“需求”,取决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高校在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征求“需求”单位的意见。高校可以同实务部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环节紧密合作[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每一届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都邀请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司法部门的人员参与,从而有的放矢地按照“需求”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目标的修订和改革。
  (二)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在于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既要根据本校的基础和特色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又要充分采纳用人单位的意见,并且各高校应该考虑把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设计与创新法学课程体系列入日程中,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法律人才的接收地,他们的意见能够为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调整,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与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
  高校法学教师的素质决定所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法学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重要保证。由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学毕业生的要求,因此法学教师中需要具有司法实践经历的人员。合作教育的开展能够将高校和实务部门中的各项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进而共同组织教学团队,促进学校与实务部门的横向联合和优势互补。   (四)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法学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还需要学生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操作能力。可以说:“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重要载体,是加强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联系,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的重要举措。”[3]因此,高校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同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要充分利用合作教育单位的现有条件,加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重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法学合作教育经验
  (一)坚持“五个一”人才培养特色
  在合作教育中,该校确定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五个一”特色,即“一颗公心、一项专长、一支硬笔、一张铁嘴、一沓证书”。为了保证“一颗公心”,在合作教育基地和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择上会进行深入考察,选择那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基地和指导教师。为了培育“一项专长”,在合作教育基地与学生的安排上,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并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有方向性的安排。为了锻炼“一支硬笔”,在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会提前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进行写作。为了锻炼“一张铁嘴”,在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辩论赛、模拟法庭、案件讨论等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取得“一沓证书”,在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会与合作教育单位举办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评选“大学生矫正员”、“大学生进社区法律服务先进个人”等。
  (二)建立法律实务部门与高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
  自2012年开展合作教育以来,该校法学专业在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的优势,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局等单位签订了合作教育协议,至今已经建立了27个合作教育基地和实习单位。初步建立了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的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开展高校教师到法院、检察院挂职锻炼的模式,同时聘请法院的资深法官、检察院的资深检察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到学校讲学,开展学术沙龙、模拟法庭等活动,为高校法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使其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探索实施工作学期的合作教育模式
  该校开展的合作教育,基本都是从每学年第二学期放假前的一个月开始,到下一学期开学后一个月结束,合作教育的时间三个月左右,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师生参加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又弥补了假期开展合作教育的弊端。2014年,学校进一步开展合作教育,本着“互惠互利、协商一致、共同发展”原则,实现双赢。由学校提供市场调研基金,支持师生到合作教育单位了解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合作教育单位提供科技支持,合作单位为高校师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为师生参与合作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平台。
  参考文献:
  [1]周桂英,杨学科.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打造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平台[J].怀化学院学报,2012(12):39-40.
  [2]董万程.对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探讨[J].行政与法,2012(7):78-81.
  [3]张杨.创新与重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6):67-68.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05方案”实施近十年的教学实际,以《纲要》课为例,从提高备课质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兼顾学生实际,实行分类教学;培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看法。  关键词:《纲要》;课改;教师;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9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后,至
期刊
摘 要: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凝练办学特色的需要,是实现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地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结合丽水学院实际,着重从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原则、主要内容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
期刊
摘 要: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能力素质要求。大学生合作能力可细化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诚信精神与宽容精神。从行动学习的视角看,大学生合作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习、体验、反思、行动为主要环节强化大学生合作的基本要素,在行动与学习的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关键词:行动学习;大学生;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统战组织。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截至2013年全国31位省区市政协主席已全部“退出”省级党委常委班子,这一调整被认为是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政协职能为视角,简要分析政协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协商职能,以及如何从制度设计层面解决调整之后的政协所面临的困境问题。  关键词: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政协地位;法治框
期刊
摘 要: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名词的学术二字,其本意各有所指。大抵学指学理,而术则重在应用。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视西方的技术应用,而对于技术背后的学理探究则较为忽略,形成了一种重“术”轻“学”、“术”高于“学”的情形。  关键词:学;术;学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03-02  学术二字在今人语汇中已为一个名词
期刊
摘 要:凭借《大地》三部曲等中国题材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其作品中多次描写“头发”这一细节,真实折射了特定时代底层民众的政治意识,从而凸显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她借助文学形象,从信息传播角度,深入探究造成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因素,进而强调了长期开放、交流与观念更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赛珍珠;头发;信息传播;大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结合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知识,在新语境下探讨军人如何通过伦理途径实现人生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当代中国军人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乃至“感恩”乃是五种其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爱国”居于军人伦理价值的首要地位,而“敬业”作为“爱国”的必要保障与实现途径,连同规范军人个人行为的“诚信”与“友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人道德体系”,这种体系最终的
期刊
摘 要:小产权房买受人多是为解决个人住房问题而选择小产权房的农村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县域层面,县城小产权房买受人多为各乡镇无房居住或虽有房但居住困难的农民。小产权房买卖合同因违反国家强行法规范而无效,小产权房买受人买房行为不受现行法保护,对小产权房买受人权益保障提出了考量。在对贵州省习水县希望国际城项目拆迁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量小产权房买受人可得主张相应民事追偿权;对于在建在售小产权房加强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大学本科生党组织与科研小组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肯定了大学生党组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为创新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展新途径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学本科生;党组织;科研小组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099-02  对大学生组建科研小组或团队参加科研活动的研究已有不
期刊
摘 要:以cnki的论文篇数、被引率、发表时间、发表作者等数据为主,辅以经典专著及论文,详细梳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及情况;通过研究分析认为现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步不大的关键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不足,实证及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较少;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cnki;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