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时代的黄金时期,因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主要取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为题,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概述以及其德育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关的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是道德与法治,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不断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懂得道德理念,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概况
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结合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道德品质。现阶段,知识理论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生活现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1]。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涵,以落实德育教学为出发点,其次为学生传播道德与法治中的正能量,促使学生能快速的融入社会,从而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小有成效,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教学现状,第一、教师未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过度依赖分数评价学生,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其实学习成绩好与道德好坏并无直接关系,因为道德多于后天培养。第二、教师忽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缺乏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加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一直停留在理论知识,无法参与课程实践活动[2]。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采取德育参透相关策略,主要包括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等四个方法的措施,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
初中时期,学生处于心身发育阶段,而且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楷模。初中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其学生稚嫩懵懂,社会上不良风气时常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3]。由此可见,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社交关系,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方法,通过身边事例,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师为学生播放道德模范林秀贞的事迹,30年如一日照顾多个孤寡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居住林秀贞家中26年,针对林秀贞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再如:2007年发生在长江荆江段江边的故事,赵传宇在江边散步,听到附近的呼救声,主动跳江救落水老人,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经过上述两个案例,教师为学生分析良好的道德品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心中的道德榜样,加深德育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德育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势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德育教学,势必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佳。在德育教学时,道德与法治课堂重在实施情境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生活案例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促进德育教学的开展。教师的德育教学需要情境展开,增强德育教学的说服力,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感受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4]。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友的利和弊,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有些学生对此颇为兴趣,但是因为阅历浅薄,很难识破网上交友骗局。在讲解道德与法治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网上交友被骗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网络交流的注意事项,提高网络交友的防范意识。根据德育案例教学,创设德育教学情境,确保德育教学的生动性,从而取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三)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施德育课程的同时,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德育教学实践,通过深化德育认知,才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言行,获取精神的财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德育知识武装自己。初中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知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奠定基础[5]。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体会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乐趣。课下,教师安排学生每五人一组,策划实践活动方案,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针对疫情期间有困难的家庭,经调查,应在网上发起捐款,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对社区有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学生可以每月去社区一次,对孤寡老人给予照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屋子、做饭、洗衣服等工作。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参与各种生活实践活动,才能意识到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用心去发现世界因你而温暖,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四)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初中教學领域,教师需要全方位观察学生的生活,重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地位,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人格,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模式,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德育知识的浓厚兴趣,体会德育知识的重要作用。例如:法不可违一课,教师利用生活素材,如机场停飞事件、旅游景区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等,引入课程主题,让学生明白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也触犯了法律,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将面临不同的处罚,情节轻微的处于罚款,严重者处于刑事处罚。通过生活事例,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教育领域要求不断提升,以德育教学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教师未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忽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为此采取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德育渗透策略,改善德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16.
[2] 赵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21):189-190.
[3] 唐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神州,2019,(14):103.
[4] 张祖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5):222.
[5] 蓝春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22):232.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是道德与法治,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不断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懂得道德理念,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概况
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结合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道德品质。现阶段,知识理论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生活现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1]。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涵,以落实德育教学为出发点,其次为学生传播道德与法治中的正能量,促使学生能快速的融入社会,从而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小有成效,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教学现状,第一、教师未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过度依赖分数评价学生,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其实学习成绩好与道德好坏并无直接关系,因为道德多于后天培养。第二、教师忽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缺乏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加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一直停留在理论知识,无法参与课程实践活动[2]。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采取德育参透相关策略,主要包括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等四个方法的措施,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
初中时期,学生处于心身发育阶段,而且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楷模。初中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其学生稚嫩懵懂,社会上不良风气时常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3]。由此可见,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社交关系,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方法,通过身边事例,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师为学生播放道德模范林秀贞的事迹,30年如一日照顾多个孤寡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居住林秀贞家中26年,针对林秀贞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再如:2007年发生在长江荆江段江边的故事,赵传宇在江边散步,听到附近的呼救声,主动跳江救落水老人,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经过上述两个案例,教师为学生分析良好的道德品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心中的道德榜样,加深德育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德育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势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德育教学,势必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佳。在德育教学时,道德与法治课堂重在实施情境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生活案例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促进德育教学的开展。教师的德育教学需要情境展开,增强德育教学的说服力,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感受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4]。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友的利和弊,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有些学生对此颇为兴趣,但是因为阅历浅薄,很难识破网上交友骗局。在讲解道德与法治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网上交友被骗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网络交流的注意事项,提高网络交友的防范意识。根据德育案例教学,创设德育教学情境,确保德育教学的生动性,从而取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三)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施德育课程的同时,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德育教学实践,通过深化德育认知,才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言行,获取精神的财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德育知识武装自己。初中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知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奠定基础[5]。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体会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乐趣。课下,教师安排学生每五人一组,策划实践活动方案,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针对疫情期间有困难的家庭,经调查,应在网上发起捐款,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对社区有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学生可以每月去社区一次,对孤寡老人给予照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屋子、做饭、洗衣服等工作。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参与各种生活实践活动,才能意识到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用心去发现世界因你而温暖,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四)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初中教學领域,教师需要全方位观察学生的生活,重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地位,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人格,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模式,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德育知识的浓厚兴趣,体会德育知识的重要作用。例如:法不可违一课,教师利用生活素材,如机场停飞事件、旅游景区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等,引入课程主题,让学生明白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也触犯了法律,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将面临不同的处罚,情节轻微的处于罚款,严重者处于刑事处罚。通过生活事例,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教育领域要求不断提升,以德育教学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教师未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忽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为此采取树立道德模范,提高德育教学认知、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认知,加强德育教学实践、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德育渗透策略,改善德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16.
[2] 赵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21):189-190.
[3] 唐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神州,2019,(14):103.
[4] 张祖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5):222.
[5] 蓝春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