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政策东风引领人气集聚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移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新型小城镇,是贯彻落实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要求,也是策应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吉泰走廊建设的需要。泰和县沙村镇在探索建设宜商宜居宜业小城镇过程中,灵活运用移民政策,把移民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不断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应。
  一、基本概况
  沙村镇位于泰和县东南,距离县城30公里,境内319国道南北贯通,京九铁路从腹地穿过,并设有一个火车站,是泰和县河东的交通枢纽,辐射中龙、上圯、水槎、老营盘、上模、灌溪等周边6、7个乡镇。现辖8个村委会,1个社区,100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81.8平方千米,其中圩镇面积1.1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1.6万,圩镇人口5000余人。沙村镇周边都是山区和库区乡镇,有4个村属于“三区(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村”。由于圩镇地理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外迁人口迁入镇区多为深山库区政策性移民。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周边其他乡镇按政策需搬迁移民千人以上。
  近年来,沙村镇党委、政府抢抓移民机遇,注重把圩镇规划建设与移民建镇相结合,以移民为杠杆撬动人口激增,以圩镇为载体凝聚商气人气,以产业为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目前,圩镇集镇面积新增10.4万平方米,新增移民人口2000人。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沙村镇小城镇建设之所以能够抢抓移民机遇做旺圩镇,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圩镇,最根本取决于他们能够创造性地用足、用活中央、省、市、县政策,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建设资金和后续管理等问题,将移民工作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规划改造同步,建设管控并举,其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长远,巧析优势,诚心谋划人气聚集小城镇
  移民建镇首要是要聚集人气,让移民想进来,进来后住得好。沙村镇是泰和县河东中心镇,是重要的商贾之地,更是上圯乡、水槎乡等周边乡镇出入的咽喉之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人气集聚优势潜在。该镇在详细调查了解需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收入水平基础上,出台了发放移民建房补助、廉价提供规范性建设用地、优先提供移民子弟入学免集会、优先提供用工岗位等一系列移民套餐;为进一步调动移民户搬迁积极性,当地政府承诺,移民户建好房后,政府免费提供接水接电和配套基础设施服务,如修路、排水、排污,道路的绿化、亮化、硬化,让移民住得安心;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地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鼓励有部分资本积累的群众先入住移民新村。在操作过程中,将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相结合,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则,四年来,共完成移民171户,804人。同时,计划移民到圩镇落户已完成报名的周边乡镇群众达120多户。目前,圩镇人口达5000多人,预计到“十二五”末,圩镇人口将达8000人以上。一个人气日益旺盛、形象日益提升、经济日益繁盛、人民幸福指数日益提高的现代宜商宜居宜业小城镇正在加速崛起。
  (二)高标定位,建管同步,细心构筑宜居环境留人心
  1、科学规划,高标定位,提升品位。移民建镇的关键是留住移民群众的心,打造宜商宜居宜业环境。2008年,该镇出资40多万元聘请江西省江南规划设计院对圩镇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泰和县沙村镇总体规划(2008-2020)》,高起点、全方位编制城镇规划体系。一是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围绕“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创业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展现沙村风采”的总体目标,把沙村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商贸活跃、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中心城镇。二是明确镇区规划。为提升圩镇品味,完善功能,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投资60万元完成云龙新区修建性详规,内容包括云龙新区“两纵两横”四条道路、云龙广场和金沙区商住楼的开发建设。规划结构采用功能区相互独立并相互联系的结构形式,形成块状成型。规划镇区道路对外交通以319国道为主轴,联系镇区东西方向;各小区之间以商贸街、金沙大道、云龙新区的四条规划道路为次干,形成格网形式道路构架。将集镇规划分为四个功能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商贸服务区、工业生产区,形成“一轴两纵两横四区”发展格局。三是明确城镇风格。为提升圩镇形象,突出民俗特色,安排包村干部密切配合规划编制人员进行现状调查,广泛征求民意,确保规划可操作性和严肃性,全镇75个村庄规划已全部完成测量,新建住房外观风格要求统一采用现代庐陵民居风格。
  2、循序渐进,拉开框架,重点突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建好小城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完成,关键在于建设的长期性和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打基础,管长远拉大圩镇建设框架,2011年把商贸街向火车站方向延伸,建设金沙大道与新319线形成一个“十字”格局,扩大城镇规模,缓解镇区交通压力,为以后发展留下空间。其次,项目推进有重点。完善功能加快老圩镇改造升级,投资60万元对沙市小学通沙市初中道路进行了扩宽改造,硬化了一条长800米,宽6米的水泥路,使新老区实现有效对接。新建一座垃圾焚烧炉和占地面积3亩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垃圾无公害处理,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品味、增强新区辐射力,重点抓好新政府大楼、移民新村、金沙小区、云龙广场的建设。以319国道两边开发为重点,借政府大楼搬迁新建之机,带动小区开发和商贸、企业加快发展。在319国道北边投资800万元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3517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及占地300平方米的附属建筑,将镇政府从拥挤狭小的老圩镇搬出。在新政府东边的金沙大道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成了占地50亩的祥瑞移民新村、富瑞移民新村等几个省市级移民新村示范点。同时完善金沙大道,新修了下水道500米,铺设彩砖2500平方米,安装路灯数十盏。启动占地4万平方米的投资2500万元金沙小区商住楼建设。在319线南边投资350万元建设占地15亩的云龙广场。未来几年,以云龙广场为中心,4条道路为主线,在广场周围建设商住楼、幼儿园、卫生院,与沙市初中、小学连成一片,使云龙广场成为人气财气聚集之地。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以完善中心镇区水电环卫、网络通信、排水排污等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对日产500吨自来水厂立项兴建,完成新农村电网电气化改造升级,支持移动无线网点建设和广电、电信宽带数字电视推广;对老圩镇主要街道下水道进行维修疏通,改变圩镇街道遇雨天“水漫金山”的窘状;对319国道人行道、商贸街等主要道路进行亮化、硬化、绿化、美化。   为加快移民建镇步伐,当地不等不靠,多元投入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要素瓶颈。在积极向交通、发改、水利、老建等部门争取立项资金,争取县挂点单位重视支持,争取国家项目的同时,融资600多万元收储土地200多亩用于圩镇扩容,成功拍卖金沙小区19亩土地,获得拍卖款1200万元,用于城镇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用电、通讯及配套设施建设,拉大框架、打好基础、做优环境。
  3、建管同步,长效管理,提升城镇发展形象。坚持建设与管控并举。一是健全队伍。在成立和完善圩镇管理所,并将其升格为镇直单位,镇财政下拨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镇里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圩镇管理组,由党政班子一名年轻领导担任组长,两名青年干部为成员;同时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城管工作人员3名,与社区3名两委干部共同组成一支9人的镇居两级管理队伍,制定《沙村镇圩镇管理所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强化圩镇环卫等工作的日常管理。二是加强保洁。聘请环卫所4名清洁工、1名焚烧员、2名装运工在每天坚持固定时间保洁的同时,通过不间断的巡查,加强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焚烧。三是加大整治。重点对319线、新圩棚、商贸街、人民路、西南街及老市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整治。
  (三)统筹城乡,挖掘潜能,精心拓宽人气聚集新渠道
  产业发展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环节,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产业的发展,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抓产业就是促发展,搬得了还得要稳得住、生活好。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促就业。该镇结合移民扶贫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园区办大厂”、“城镇办小厂”的路子。引进“泰和天鹅棉纺厂”在镇区落户,安置的移民户走进了家门口的工厂,月收入都在1800元以上。二是壮大传统和培育特色产业,转变方式促增收。为促进移民群众就业,特别是为迎合部分移民群众离乡不愿离土的情结,该镇以加快土地流转为抓手发展壮大移民经济。在兴华村以建立优质稻合作社吸纳401位移民就业;引进浙江玉麒麟西瓜种植技术,动员7、8户移民户在高陇村、坪洲村建立规模达500亩玉麒麟西瓜基地,带动当地群众近60余人就业,种植户每年收入达12万元;积极融入吉泰走廊建设。标准化种植井冈蜜柚650亩;利用毗邻国道和土地优势引进外商投资1000多万元在坪洲、高陇建设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建设总规模达2000亩,一期建设面积为600亩,基地建成后,将辐射带动百名以上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移民收入。三是做旺现代服务业,挖掘潜能促创业。沙村镇每逢圩期,周边一些边远乡镇甚至邻县的群众都云集于此,木竹制品及农副产品交易者甚众,圩镇商铺达220家。规范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新区贸易市场,打造香菇、竹荪、冬笋、沙参、木制品等周边特产集散地,为当地百名移民提供市场商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地方特色餐饮文化,打造沙村牛血、肚子煲狗、米粉鱼、药膳鸭四大客家风味特色名菜,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年实现收入10万元。引进外商打造粤客隆超市,商场占地达1700平方米,成当地最大商场,吸引50名移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三、几点启示
  反思总结沙村镇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之路,能够给我们留下以下几点启示:
  (一)聚集人气的思路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沙村镇走出一条通过移民聚集人气,通过提升品位留住人心,通过产业发展致富移民的路子,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朴素的留人理念。同时能够立足镇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决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确保建一样成一样,建成精品,建出特色,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和谐发展之路。
  (二)科学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导向。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依据。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和完善小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有特色、有品位的规划,突出自身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和生态环境特点,坚持总体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有重点分期进行。同时抓好城镇重要道路和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突出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色,把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集中体现在小城镇的规划中,使城镇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镇绿化等形成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扶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就不可能吸纳更多的资金和人气进行开发,实现大发展。在吃透、用足中央、省、市、县出台的有关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应本城镇发展需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向上争资、镇财政挤资、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移民工程和圩镇重点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镇区形成水电齐全、道路宽畅、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格局。
  (四)强化职能,严要求管理是小城镇建设的落脚点。城镇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圩镇的长远发展。随着圩镇建设的逐步推进,为了加强圩镇科学有效的管理,沙村镇一方面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圩镇管理工作组;另一方面健全制度,制定下发了圩镇管理目标考核和圩镇整治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职责。
  (五)壮大产业,繁荣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小城镇建设必须以发展产业,繁荣经济为根本目的。通过引进企业、产业加快发展二产、三产,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和区域产业链,在增强镇域经济的同时为广大移民增加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网络媒体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对当代中国思潮多元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的高速发展使煽动性强、不可控和混杂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新网络媒体为了提高多元化思潮的引领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追求,这就是突出价值导向力,扩大媒体辐射力,提高理论透析力,强化洞察预
期刊
?眼提 要?演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城乡差异、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农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针对中国目前的产业布局,按照产业转移理论对中国城乡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让农村承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加快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实现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眼关键词?演 城乡;产业;转移  ?眼作
期刊
?眼提 要?演 花样年华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使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然成为当下中国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探寻大学生自杀原因及预防其自杀对策,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眼关键词?演 大学生;自杀;原因;对策  ?眼作者简介?演贺胜兰(1964—),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江西南昌 330088)  一、近年来国内高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部分案例  2
期刊
?眼提 要?演 农村宗族社区的婚嫁习俗中对不同性身份的新娘差别对待和提供不同的礼遇。同时,性身份也是性的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下的性脚本的折射。而其中的性行为,具有神圣性与礼制、特殊意义化,性是特定“情境”和主体的性,性存在具有历史性。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性脚本等社会学理论,对农村婚俗中的性身份进行诠释,揭示其特殊的意义,展示农村宗族性有关文化的内涵。  ?眼关键词?演 遂川县;性社会学;农村宗
期刊
提 要 近年来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关键词 工学结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朱新莲(1981—),女,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黄艳全(1985—),女,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助教。江西南昌 330000 
期刊
[提 要] 赣南由于区位、生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成为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但赣南是“富饶的贫困”,拥有丰富的稀土、钨、森林和气候资源,这为其大力发展新材料、脐橙、油茶、碳汇林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奠定了基础。赣南应注重把发展必需消费品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富民与富税产业相结合;把发展教育与建设产业园区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宜居城市相结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利益共享、体制创新等重要措施,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
期刊
摘要 社会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和组织社会学理论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丰厚理论基础。其中,高校党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化理论的运用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化理论为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始终闪耀着真理光辉,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发展的有力武器;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强的社会功能,组织社会学理论也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重要理论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新模式吹过“中国最甜最美桔乡”南丰时,带来的是丝丝浓香,阵阵暖意。  2012年3月29日至30日,时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达恒来到联系点南丰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陈达恒一行在南丰县白舍镇田东村考察了南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中央苏区革命遗址,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了解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田东村位于白
期刊
广昌,一方沸腾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0年,毛泽东途径广昌,在马背上饱蘸激情,吟就了光辉词章《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使广昌闻名遐迩。  2012年3月以来,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苏区振兴的强烈使命,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部长蔡晓明五次踏进广昌,带领全省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同心·振兴赣南等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创建,为苏区广昌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20
期刊
2012年5月10日,对于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委会早早就热闹起来,不少村民聚集在村头欢迎省林业厅扶贫工作组的到来。省林业厅定点扶贫兴国县后,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小山村,与村民一道共谱了一曲脱贫致富之歌。  今年3月,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村民刘志成站在他的苗圃基地,指着一株株小树苗对工作组同志说,这是今年刚种下的桂花树。在石头嘎拉里的小树能否成活?刘志成笑着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