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民族中学:民族学生成才的摇篮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州民族中学创建于1982年11月,是一所面向山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63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9.35%。2002年秋季开始,学校承办了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的办学任务,招收滇西七州(市)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和困难下岗职工子女。
  民族团结共繁荣
  作为一所省定民族中学,学校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办学理念。办学至今,有14 000名各民族毕业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智力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团结共进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活动。开设民族理论课,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牢固树立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招生政策暖民心。学校以面向少数民族招生为起点,以发展民族教育为归宿。始终坚持面向山区、面向贫困、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的招生政策不动摇,从制度上保障少数民族子女入学的权利。
  爱心助学聚真情。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这一生源结构,学校实施“献爱心、助贫困”六字方针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勇于担当的精神,攻坚克难,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以优异成绩走进理想的大学。
  帮扶共建同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根据省、州教育部门的安排,与鹤庆三中、漾濞一中、洱源一中、贡山一中、兰坪一中、玉龙民中等学校开展帮扶工作,每年派骨干教师到上述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被帮扶学校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民族学生到校学习,每学期选派2~4名教师到校进行学习培训。在大理州民族中学的帮扶之下,被帮扶学校教学质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帮扶工作促进了民族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民族教育结硕果
  宏志教育品牌成风化人。2002年8月起,学校承办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的办学任务,大理“宏志班”至今共招生1 300人,已毕业1 000人。“宏志班”面向楚雄、德宏、保山、怒江、迪庆、丽江、大理等七州(市)招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16年以来,“宏志班”已成为众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的梦想之地。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学校“宏志班”的办学成绩和成功经验。宏志学子在“爱的海洋”中,用“近乎极限的努力”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高中生到清华、北大学子的华丽转身。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云南省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定中,连续13年获得省教育厅表彰,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领跑者。2017年高考一本率61.28%,比上一年增加7个百分点;本科率97.94%;总上线率100%,上述指标均居全州第三名。2010年至今,学校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达6人,居大理州第二位。大理州民族中学用行动圆了特困家庭孩子的大学梦,让特困家庭脱贫致富有了新希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外交流工作成果丰硕。民族教育需要宽阔的视野,2009年11月,学校与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红岩中学结为友好学校。从2010年秋季开始,每年选派4名教师和15名学生到澳大利亚进行教学交流。截至2017年9月,共有140多名师生到红岩中学进行教学交流,其中70%为少数民族师生。澳大利亚方面也有相同数量的师生到校交流学习。通过交流活动,让学校民族学生开阔了国际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中澳两国间的高中教育交流。
  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1993年首批跻身于云南省12所一级完全中学之列,2007年晋升为“一级二等高级中学”,2011年成功晋升为“一级一等高级中学”,是云南省所有民族中学中唯一的一所“一级一等高级中学”。先后荣获“全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被誉为一朵盛开在苍山洱海间的山茶花。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永平县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合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坚持“七个优先”促均衡。一是坚持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县委、县政府优先议教、定期议教,仅近三年召开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涉及教育的议题就有28个。二是坚持教育事业优先规划。先后研究制定《永平县教育事业第十二(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永平县关于
期刊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也是云南省实现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  为顺应历史发展新要求,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近年来,大理州各级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为指引,切实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
期刊
高位推进 红杏枝头春意闹  “领导干部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洱源县委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摘帽任务目标的同步实现,县委、县政府领导更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这句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以来,县级领导深入全县各乡(镇)督查各项工作,实地核查学校的达标建设情况,帮助解决各乡(镇)学校的征地、校舍建设等难题。同时多层次地召开义务教
期刊
“近几年来,我县变化最大的当数全县城乡中小学校园环境,自信而充满活力的莫过于广大教职员工,快乐而幸福的当数在校的中小学生。”从教近40年的杨飞老师看到今天云龙教育发生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云龙县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有序推进。云龙县坚持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作为脱
期刊
2017年9月10日,下关第一中学豪情满怀地迎来了70华诞。  70载苍洱韵,70载风华歌。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照耀下,下关一中,守提高教育质量方略不移,遵提高教育质量规律不懈,抓提高教育质量准绳不悖,行提高教育质量路径稳步向前。  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下關一中作为全州基础教育的旗帜和窗口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推进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蔚为壮观的教学实验楼、学生
期刊
连绵百里的老君山横亘在滇西北。这座“母亲山”养育了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同胞,也成了当地人致富的一个屏障。剑川县羊岑乡地处老君山腹地,月亮坪、旧栗坪、金子沟、华山、春场等10来个村寨的30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老君山深处。这里的老百姓全部是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1 300多村民中约60%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仅为小学。以华山村为例,全村78户、307人都是傈僳族,其中大专文化2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聚焦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
期刊
龙开口镇后山小学,离镇政府50千米,是一所藏在大山皱褶里的寄宿制小学。汉、苗、彝、傈僳等民族杂居,偏远、闭塞、落后几乎是她的代名词。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学生难教。  校舍简陋,有D级危房,功能室不全,运动场不达标,图书匮乏,网络不通,控辍保学难,老师待不住……虽然学校在不断发展,但步子缓慢。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给学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的后山小学占地面积3 870平方米,学校篮球场、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大理务工经商,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愈加受到关注。  大理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了让大量涌入开发区的外来人口子女上好学,开发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先后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新学校,增扩学生容量达1 000多人,有效地增加了全区中小学的容量,提高了接纳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能力。  大理经济开
期刊
大理州实验中学是2005年在百年师范沃土上孕育而生的一所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学校立足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传承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瞄准高中教育发展的动态前沿,借鉴吸收,扬长补短,不断拓宽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的渠道,始终坚持走规范加特色的多元化办学之路,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为特色,已成长为个性突出、育人全面、发展和谐的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  百年师范铸就雄厚的艺术师资队伍。大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