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心愿,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去实施。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活 教师 学生 新课程
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是一门围绕着数字和符号转的枯燥的学科,远没有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其实数学也有它好玩、充满活力的一面。那么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一、平等对待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一)“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 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活 教师 学生 新课程
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是一门围绕着数字和符号转的枯燥的学科,远没有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其实数学也有它好玩、充满活力的一面。那么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一、平等对待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一)“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 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