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天下”:中国心性论的传播学解读要旨——评谢清果教授新作《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

来源 :东南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了谢清果教授的新作——《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该书从自我传播(内向传播)的角度观照中国儒释道心性论,揭示儒释道自我传播的智慧及其运作方式。本书在与西方传播理论对话中揭示中国本土化传播理论特色——心传天下,这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关键,而这一本土化理论的建构对当前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该书是一部亟具时代价值的本土传播理论专著。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渗透率持续提高,该技术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有助于重塑新闻传播生态.本文主要介绍区块链在新闻传媒业的技术基础,简要分析
1rn天太热了,春天的布鞋早已不知去向了.rn母亲说:“立秋也不会多冷,立秋之后还有十八天天火呢.”rn立秋之后,天火的确还在无情地焚煮这个大苦大难的人间.但是还是有所不同的
期刊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新闻短视频和传统新闻报道因其载体不同,二者在报道逻辑、新闻语言、内容选题、传播机制等方面有所不同。而新闻短视频与传统新闻报道存在差异的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传统媒体需要重视差异化融合发展策略,找准媒介差异化,根据短视频平台的特性,熟悉短视频的玩法,量体裁衣生产内容;深耕内容差异化,建设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短视频品牌。
刚搬进新办公室,室长小何带领大家将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办公桌抹得一尘不染,书本摆放得整整齐齐,又在墙上挂上精美的字画.整个办公室窗明几净,清雅别致.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
期刊
记忆研究是一个不具备特定范式、无中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之间相互过渡交织,而媒介记忆作为媒介和记忆交叉的概念,被视为记录、建构和互动的记忆实践过程。对过去纪念得越多,思考和研究反而越少。鉴于此,文章对媒介记忆下视角个人与集体的追忆、失忆进行反思与批判:其一,记忆成为常态,失忆成为例外,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出现之间的冲突、融合,使弗洛伊德提出的虚假记忆综合症由生理延伸到媒介记忆领域,个体面临失去主体性的风险,而数字技术加剧了媒介记忆真实性与持久性的危机。其二,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
本研究关注媒介再现的女性工作者形象,相较于过去对于女性呈现的“他者化”和“被偏见”,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妇女网》上对于女性工作者的88条新闻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辅以幻想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演绎,突出女性工作者在职业、性别、国家上的角色形象,并建构出中国妇女网在女性形象特质、叙事特质、议题特质上的语艺视野,表征出中国妇女网客观真实公正地呈现了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在促进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以及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一份庄严的与人民的“世纪承诺”。在这个极为特殊的年份,电影艺术家用镜头展现小康生活的美好画卷,用创作激情讴歌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创作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艺精品,《我和我的家乡》就是其重要代表之一。基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分析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仪式化、符号化呈现以及现实意义,从“构建共识”到“集体认同”,在此变化中对传播主旋律电影实现社会意义最大化进行研究。
基于CNKI、CSSCI两大数据库中于2010-2020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智能媒体”研究的中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以及传统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绘制出该研究领域在作者、机构、关键词、被引参考文献、被引作者、被引期刊六个维度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知识图谱,从“拓宽研究话题”“提升批判意识”“重构学科话语”“关注人机关系”四个方面为我国未来的智能媒体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随着技术不断更迭与发展以及新兴媒体的出现,媒介融合无法避免。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网络时代更好地报道真相、引导舆论,做好社会的守望者,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新京报旗下的网络视频新闻评论节目《陈迪说》为例,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评论员、评论的内容、传播平台等三个方面对其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为其他传统媒体转型提供借鉴思路。
在后人类时代的今天,人类主体的焦虑心理在诸多影视作品得以不同形式的影像阐释,经典科幻电影《西部世界》便是其中之一。电影《西部世界》从不同内容维度揭示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与客观性焦虑的存在,并从场景设置、叙事线安排与叙事视点等形式层面描绘加深了关于这种焦虑状态的虚拟想象。究其内里,以《西部世界》为代表的诸多科幻影视文本镜像折射出的人类主体焦虑,既是后人类时代下特有的精神产品,也是生物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语境等协同生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