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云南林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即要满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与农业、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本身内在的属性与功能,决定了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云南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全国重点林区省份,加速林业的发展,解决山区农民致富问题,已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云南林业发展 推进 新农村建设
  
  Accelerates the Yunnan forestry development,the advancement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Li Wenjun
  Abstract:The forestry took an important public utility and the foundation industry,namely must safeguard the national territory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ecology civilization need satisfiedly,simultaneously also must satisfy the economic society to develop to forest product and so on lumber demands,with agricultural,farmer’s relations is extremely close.Its itself intrinsic attribute and the function,had decided the forestry in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can develop one’s ability to the full,has bright prospects.Yunnan took a collection border area,nationality,impoverished,mountainous area quaternity national key forest region province,acceleration forestry development,solves the mountainous area farmer to become rich the question,has become has the Yunnan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urgent need.
  Keywords:The Yunnan forestry development Advancement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77-03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即要满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与农业、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本身内在的属性与功能,决定了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云南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全国重点林区省份,加速林业的发展,解决山区农民致富问题,已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现结合云南实际,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为扎实有效地推进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体要求,针对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六大支撑体系,强化六大统筹措施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为我省林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1.加速林业发展是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云南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林业用地面积占61.54%,77%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目前,全省有777万贫困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的22%,全省5个农民就有1个贫困人口,其中有262.3万绝对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在山区,既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成了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实践证明,对广大山区群众来说,困难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出路在林。解决温饱主要靠农业,解决致富主要靠林业。因此,在建设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面前,我们要进一步认清云南林业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和作用,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 加速林业发展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内容。
  农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从我省农村生产的发展水平看,可以说,对耕地的精细利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效益,其发展水平已达到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对山区林地和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我省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将近50%,但是有相当部分林分质量并不高,低产林地6000万亩,占了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7.58%。“远看郁郁葱葱,近看稀稀松松”。低产林地比重过大,严重影响了森林效益的发挥,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林地资源,也制约了各类林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加快林业发展,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可以拓展农村生产发展的空间,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从森林对农业的防护效益看,森林具有防灾减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功能。据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同时,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森林食品,对于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改善饮食结构,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加速林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
  林业除了直接提供木材、薪材、水果、干果、工业原料外,还提供森林药材、蔬菜、花卉、野生菌、松香等丰富的林副产品,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山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大理、楚雄、临沧、保山等州市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核桃已成为全省栽培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树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全省现有核桃600多万亩,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被广大山区群众誉为 “金果果”、“摇钱树”和“铁杆庄稼”。仅漾濞县2005年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就达800余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5%。南华县实行山林承包封育管护,促进了林下资源持续高产,该县农民采摘野生食用菌户均收入超过1200元,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农户人均林下资源的收入占现金收入的50%以上。
  1.3 加速林业发展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关键措施。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通过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村民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通过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可以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自觉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新风尚。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可以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有力推动农村的绿化美化与和谐稳定。
  1.4 加速林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民获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我省林业用地面积为国土面积的61.52%,其中集体林地占75%以上。在18451.7万亩商品林中,集体所有商品林15368.3万亩,占83.29%。由于集体山林大部分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林农权益不落实等问题突出,不能充分发挥林农在集体林业经营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其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省内外一些企业因为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敢、不愿投资林业,也有许多林业投资者由于政策滞后,林权不清等原因,使育林、造林处于举债难还、走投无路的困难境地。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将有力推动农村民主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云南广大集体林区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农民自己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落实农民各项合法权益,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福建、江西等南方重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集体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随着这项改革在云南的全面推开,势必极大地促进我省广大农村和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2.大力发掘云南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十五”期间,云南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林业总投入达97.8亿元,切实有效地加大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力度。林业用地面积达3.63714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54%,居全国第二位。新增森林面积4027.5万亩,为“十五”计划的172%;义务植树4.8亿株;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地)由44.29%提高到49.91%,较上个5年增加了5.62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5.48亿立方米,名列全国第三位,为“十五”计划的106%。5年来全省林业总产值达813亿元,较“九五”增长了58.5%。初步形成了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商品原料基地落实、布局结构趋于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林业的多种功能还远未开发利用起来,林业的多种效益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云南林业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2.1 林地资源的潜力。
  全省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80.79万公顷,全省现有林地面积1501.50万公顷,利用率为63.07%,林地生产力也很低,活立木蓄积量15.48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03立方米,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同时,我省还有6000万亩低产低效林地和120多万公顷宜林荒山,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2.2 物种资源的潜力。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誉。全省拥有高等植物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在1万多种种子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全省有脊椎动物1737种,占全国总数的58.2%;在我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23种在我国仅云南独有。此外,云南还被誉为“竹类的故乡”、“药材的宝库”、“香料博物馆”、“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全省有竹类资源28属220种,属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5%和55%,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云南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作大作强云南的生物资源产业以及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解决“三农”增收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劲。
  2.3 市场需求的潜力。
  仅以木材为例,目前我国人均木材消费量只有0.12立方米,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0.68立方米的水平。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木材消费量却越来越大。国内外对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对云南林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我省林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4 解决就业的潜力。
  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现有农村劳动力2086万人,占总人口的73.4%,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75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而且每年还以新增富余劳动力2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了云南省目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些劳动力具有从事林业生产的多种便利条件。随着云南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和八大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推进林业建设,对于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意义重大。
  
  3.扎实做好林业各项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云南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改革为动力,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3.1 着力解决“三林”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
  “三林”问题即林业、林区、林农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同时又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和薄弱点。要深刻认识“三林”问题的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力争把解决“三林”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出成效。特别是要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讯、沼气等,解决林区生产发展的瓶颈。要加快林区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促进林农增收。要关心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研究解决林区教育、卫生、饮用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不断改善林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
  3.2 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总结福建、江西、浙江等南方省区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各地实际,尽快在全省农村推开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综合配套、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遵循林业生产规律,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改革过程中,各级林业部门应加强引导、规范和服务,维护农民权益,防止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宜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开展“农村森林规划活动”的试点工作,让农民全过程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充分尊重农村传统习惯和乡规民约,从根本上体现农民经营自主权和农民民主管理,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基层林业管理机构要从烦琐的“看家护院”式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履行社会管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来,改善和密切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3.3 继续实施和完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的精神,积极争取在稳定林业重点工程投资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和完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内容,使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加快后续产业的培植,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解决好退耕还林农户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奠定基础;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石漠化治理纳入国家计划,推进江河沿岸、城镇面山、高原湖泊、交通沿线、生态脆弱地区和小流域的治理,提高生态防护功能,使更多的农村群众从工程中受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湿地资源规划与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我省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研究制定各项鼓励措施,激发企业大力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珍贵用材林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带动林农增收;继续实施好农村能源建设这一省政府“民心工程”,争取多渠道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有效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文明水平;在实施好面上义务植树造林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村寨绿化和城市面山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3.4 加速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确立对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前提下,加快云南林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培育若干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林业产业,走出一条靠山发展、以林致富的新路子。按照全省林业八大产业的总体规划布局及有关专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积极推进,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思路。重点支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农民参与度高、农村受益面大的林业产业。在重点集体林区要把乡镇企业等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农村林业产业的主要载体,培养“一县一主导产业、一乡一龙头企业”,走“大基地、优产品、强龙头、响品牌”的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之路,增强林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要在农村培育一批新兴林业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开展“绿化致富文明村”建设、“一村一品”运动。
  3.5 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
  改变以往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要争取条件,尽快启动和实施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以村社绿化为“点”、路渠绿化为“线”、农田林网建设为“带”,构成点、线、带一体化、功能相互辐射的农村生态载体。村社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以公共设施周边绿化和农家庭院绿化为重点,实现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周边园林化,以及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路渠绿化要与乡村道路建设和河渠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结合,逐步实现公路林荫化、河渠风景化;农田林网建设以改善现有林网的林种、提高系统稳定性为重点,实现防护林网的混交化、复合化。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实行分批实施、整村推进的策略,最终形成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农村优美大环境。
  3.6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强化林业管理部门对“三农”的服务职能。
  各级林业部门要调整完善政府职责,强化服务职能,加大产权保护和交易服务,及时排解权属纠纷,妥善处理山林承包流转争议,及早制定和完善森林资产评估和流转办法;要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大科技服务和林业技术培训。以林业站和林业科研所为主体,以远程林农教育培训网络为辅助,开展科技下乡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发展林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紧密结合当地林业工作的实际,根据当地的社情林情,认真制定林业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规划,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抓好农村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各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近日,SiemensPLMSoftware与俄罗斯克鲁尼契夫国家航空研制中心(“克鲁尼契夫”)宣布,合作推进俄罗斯规模最大的PLM实施项目之。SiemensPLMSoftware将帮助克鲁尼契夫提高新产品及
2010年3月29日,SAP公司宣布任命萧洁云(Hera K.Siu)女士为SAP中国区总裁,该任命自4月8日起正式生效。萧洁云女士全面负责SAP公司在中国区的业务和运营,并将特别专注于推动SAP企业预
本文运用WTO"综合支持量"(AMS)指标体系,测算中国近6年棉花价格补贴政策支持水平、非特定农产品"黄箱"补贴剩余政策空间,并分析当前的棉花"绿箱"补贴措施支持水平,得出结论:
作为现代法治社会重要的一种理念,无罪推定是刑事审判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宗旨是按民主的要求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和处理国家
虞云耀同志曾指出,“科学发展观既是新发展的世界观,也是新发展的方法论。”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这一事物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方法论上也有了新变化。那么,科学发展观与以往的发
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解决其融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透视,进一步探讨了解决融
目的 调查分析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学服务.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干休所老年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参阅保健病例和本人采访的方式
海岸带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最为集聚的区域,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以13.4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3.41%的人口、贡献了57.3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人口规模增加和土地
报纸
建设工程因时间跨度长、参与方多、资金投入大等原因,导致审计工作时效性弱、信息化程度低、审计效率和质量差。近年来BIM技术凭借其可视化、信息共享性、协同性等优势,在建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与下肢静脉血栓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