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挚友陈昌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声应气求的挚友
  陈吕,湖南浏阳人,1894年出生于广西梧州,8岁随父母回到故乡,17岁考入湖南全省中路师范学堂。翌年,中路师范学堂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
  1914年春,毛泽东来到一师。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英姿勃发的进取精神以及他不平凡的才具、胆略,陈昌非常敬佩。时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等也在一师读书,他们都是有远大理想、志在匡时济世的有为青年,很快就成为声应气求的挚友。他们时或同去杨昌济、黎锦熙等老师家中讲求治学或为人处世之道;或时聚于岳麓山畔、爱晚亭中,纵论天下大事,臧否人物。毛泽东纵横捭阖的雄论和深刻精辟的见解,使陈昌受益甚多。
  那时正值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图谋恢复帝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圈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侵略;湖南则处于袁世凯的爪牙汤芗铭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和人民,毛泽东等志士满怀忧愤。中国如何能富强起来?如何解除人民的痛苦?为了求得正确的答案,他们对明末乃至近代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各家学说,无不网罗,认真研读,从中撷取有益的东西。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通过杨昌济的介绍,他们都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新青年》上的文章尤其是李大钊、陈独秀的文章,给他们思想以极大的启发。在毛泽东的建议下,毛泽东、陈昌、张昆弟组织一个哲学小组,专门研究《新青年》所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下,陈昌在探索真理的征途上跨进一步。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各地所谓劝进声中宣布次年改年号为“洪宪元年”,定于元旦正式即皇帝位。《中共党史人物传·陈吕》载,1915年12月31日,陈昌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日记:“今日是民国四年之末日,或谓乃共和之末日。今日可恋,今日可悲。呜呼一去几时归,烈士空劳举世悲,沧海桑田成幻影,万民齐上帝王徽。”袁世凯在称帝前后,为了装潢门面,玩弄所谓收揽名流的把戏。一时反动官僚政客、无耻文人争相趋附,甚至有些革命党人也变节在袁世凯的帐下。陈吕对此非常鄙视,写下“处乱世,贵独善其身”的誓言。
  为“以待有时”,陈昌认真读书、锻炼身体。据《中共党史人物传·陈吕》,他在1916年5月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读书之要,在体察人心,留意军国,所谓居水边林下,志不忘世道民生。”又说:“非有强力之精神手腕者,不足以当今日之书生,故读书、体育先焉,弟日夜奋张空拳、摩挲武器,良以百重强敌有待武攻之驱逐也。虽属九牛一毛,敢荒匹夫之责。”这一时期,陈昌读了不少书,特别认真研读《通鉴辑览》。他每天去“北溪草堂读书,朝去暮归……自朝至昃,未尝释卷,夜辄近三更”。他还写不少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如“中原方逐鹿,东海又扬波。为问幽燕客,何时枕一戈?”“唯有强权是自豪,兴邦雪耻在吾曹。挥戈直渡朝鲜峡,爱围头颅等弁毛。”
  1916年,陈昌在徐特立主办的五美小学教授地理和修身课。他给毛泽东写信说:“此时读书颇乐,为教亦有方针。法人某氏同:战争为一大教育场。吾亦利用之而施其教也。”他在授课时,经常结合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以及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痛苦,对学生进行爱困主义教育。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此后的中国军阀割据。面对朝云暮雨、风云变幻的混乱局面,陈昌偶尔也感到悲观失望,“愧无击楫匡时略,极目遥天空白悲”。所幸他有毛泽东这位良师益友,他感到苦闷彷徨的时候,只要一接到润之兄的信,心情就会立刻开朗起来。
  與毛泽东的思想十分契合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在长沙岳麓山荣湾市侧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新民学会。陈昌成为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
  早在两年前,毛泽东就有组织团体的考虑。他深切地感到,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联合许多有为的、勇于为国为民献身的青年,共同奋斗,才能有所作为。1915年暑假后,毛泽东发出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征友启事,这一征友活动的联系人便是陈昌。启事寄到长沙各个学校,也在长沙城门口和通衢要道上张贴出来,一位女校校长收到这张启事,怀疑征友者是想藉此找女学生谈恋爱,于是按启事上所写联系人的姓名地址,来到一师附小找到陈昌。经陈昌再三解释,说明二十八画生是一位品学兼优、胸怀大志的青年,女校长方放心而去。
  这种征友方式,效果并不很理想,毛泽东转而考虑组织团体。他和他的朋友一一其中有何叔衡、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陈昌等约15人,经过为时两年、上百次的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1917年决定发起组织学会,取名“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成立后,实际上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陈昌是这个核心的重要骨干之一。学会曾团结湖南的青年和各界人民发动一系列革命群众运动,如五四爱困运动、驱张运动(“张”指张敬尧)、湖南自治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新民学会会员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为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经验,探求新的思想学说,以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主张会员多到国外去学习。当北京教育界人士发起勤工俭学运动时,毛泽东极力倡导并大力组织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但考虑到国内工作的需要和学会的巩同与发展,希望陈昌留在长沙。从蔡和森1918年8月27日给毛泽东的信可以知道,毛泽东曾把这一想法写信商之于他。蔡和森给毛泽东的另一封信中再次表示,希望毛泽东在湖南时,陈昌不要外出,留在长沙办小学。陈昌听从他们的意见,放弃自己的出国计划,直到1925年底,他始终坚守教育这块阵地,从事各项革命活动。
  会员分散到各地后,为互通情况,毛泽东以通讯方式和会员联系,并将这些通讯按内容编印成册,发给会员和少数读者阅读,对其中重要问题,毛泽东还特别提出在会员中间用通讯方法进行讨论。他认为“学会必须是主义的结合,不可以徒然是人的聚会,感情的结合”“主义如一面旗帜,旗帜树立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有所趋赴”。在组织大家讨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大家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陈昌的思想又向前跨进一步,逐渐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化。1920年,毛泽东在长沙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作为研究会成员的陈昌,阅读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书籍以及《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得到进一步转化。1921年1月I日至5日,新民学会会员关于学会宗旨的讨论,则是陈昌重大思想变化的标志。   1920年7月6日至10日,留法勤工俭学的会员在蔡和森主持下,在蒙达尼连开5天会,就会务方针展开热烈辩论。对会务方针为“改造中国和世界”,大家基本同意,但在革命道路和方法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一种意见以蔡和森为代表,主张激烈的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另一种意见以肖子升为代表,主张温和的革命,“即以教育为工具的革命,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革之方法”“颇不以俄式一一马克思式一一革命为正当”。
  毛泽东对蔡和森的意见“表示深切的赞同”,决定邀集在长沙的会员开会讨论上述问题。会上,毛泽东批判无政府主义、罗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及社会政策,认为这些都是办不到的,“只有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陈昌赞成毛泽东的见解,谈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过程:“以前单从贫民方面看,以为社会政策亦可,但后来从各方面看,知道社会政策不行,所以我现在也主张用布尔什维主义。”
  和毛泽东一起传播新文化
  1920年7月,湖南人民“驱张”胜利之后,毛泽东由上海返回长沙,随即开始以建党为中心的活动。他一方面在新民学会会员中反复开展建党问题的讨论,一方面着手进行各方面的建党准备。这时,毛泽东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陈昌也从北京学国语注音回来,在一师附小教书兼一师国语注音教员。他们同住在天鹅塘青山裥一所房屋内,还有两位教员也住在那里。毛泽东建议成立革命大家庭,由陈昌爱人毛秉琴管理大家生活并做饭,四家同在一处吃。毛泽东称毛秉琴为大姐,陈昌女儿称毛泽东为舅舅,相处如同家人。
  为开展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建党做好思想准备,毛泽东和何叔衡等新民学会会员创办文化书社,经销全国各地出版的进步书刊。陈昌也是文化书社发起人之一。为使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迅速普及到全省,毛泽东等还计划在各县建立分社。陈昌和宋先觉一道在浏阳西乡建立浏西文化分社,不仅推销总社发行的各种进步书刊,还自己刻印进步书刊上的好文章广为散发。毛泽东知道后,特地送了一副梨木刻版。
  1921年春,根据毛泽东建议,陈昌偕陈作为等回到浏阳,以金江高小为据点,继续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进行教育改革。陈昌等进校后不久,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如学生不再着长袍马褂,改着短衫。学校开辟农场,学生不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是读书之外还要从事劳动生产。树立“劳工神圣”思想,在学生上课必经的地方、老师吃饭的房间前竖立一块上书“劳工神圣”的木牌。陈昌亲率学生参加劳动。学校周围原是一片荒地,乱石堆积,杂草丛生,遇有雨雪,泥泞难行。陈昌率领学生修筑一条环校马路,自编一支修路歌,教同学们边劳动边唱:
  修我们的马路,贯彻我们的精神,
  怕什么寒和暑,雨和风,
  拿起我们的锄头、铲子,快来做工。
  怕什么高和低,土和石,
  凡阻碍我们的,就要把它铲平!
  大家起来,大家起来!
  做一个真正的劳工!
  为增加学校进步力量,并使新文化运动深入其他各乡,陈昌又向毛泽东请求从自修大学派一些人来充任教师。随之,夏明翰等先后来校执教。浏西文化分社就设在金江高小校内,同学们可以自由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加之陈昌、夏明翰、陈作为等革命教师的循循诱导,对提高同学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悟有一定的影響。他们积极参加当时的革命活动,如1923年,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拒不归还旅大,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金江高小同学曾组织起来到西乡普迹镇上街游行,积极参加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等。
  为了团结进步力量,扩大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陈昌组建浏西文化促进会,自任会长,引导知识分子研究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陈吕等还把浏阳在省城读书的数百名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浏阳驻省同学会,创办《浏阳旬刊》,由陈昌等担任首届主编。《浏阳旬刊》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以驻省学友和小学教师为对象,内容包括国内外新闻、马列主义介绍、学术讨论及文艺小品等,曾经转载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及李维汉纪念俄困十月革命的演讲词等。由于刊物反映时代精神,不仅为浏阳驻省同学和小学教师所欢迎,且销到醴陵、平江等县。
  陈昌等的革命活动引起浏阳反动当局的不安,他们另委思想反动的邱培钧去金江高小当校长,黄甫生被迫辞职。随之,陈昌、夏明翰、陈作为等也相继离校。同学们曾为此事进行过一次罢课斗争,以示对反动当局和邱培钧的不满和反抗。
  1923年,陈昌回到长沙,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长沙,他所创办的自修大学及其附属补习学校也被赵恒锡下令解散,部分教职员在中共湘区区委书记李维汉领导下,重新组建湘江中学,陈吕积极参加筹办工作。首先成立湘江学会(即校董会),毛泽东(名誉校董)、李维汉、何叔衡、陈昌等12人为校董,当时,经费极为困难,校董每人出洋50元,凑合补习学校剩余之款,作为学校开办费用。陈昌还把自己的两橱书连同书橱一起捐赠给学校。
  和自修大学补习学校的性质一样,湘江中学主要任务是培训革命干部,1924年增设农村师范,为农民运动准备干部。因此,它除了一般文化课,更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引导学生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当时,赵恒惕有所谓“四斩令(即宣传过激者斩,煽惑军心者新,造谣生事者斩,扰乱秩序者斩)”,派军警特务日夜在学校周围侦查,陈昌就住在湘江中学校内,但他毫无惧色,始终和湘江中学师生一起,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革命一定会成功,
  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
  1926年夏,中共派陈昌及总工会特派员刘汉之等前往水几山矿,重建中共党组织及工会,深入开展工人运动。
  当时的水口山矿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矿,有3000多工人,是湖南经济命脉之所在。1922年,共产党派蒋先云等去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成立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组织水口山大罢工,取得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人有集会结社言论之自由、承认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等重大胜利。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困工人运动进入低潮,赵恒惕更加凶残地摧残水口山工人运动,派军队一营进驻水口山,封闭工人俱乐部,追捕工人积极分子,解雇1000多名工人,蒋先云被追离开水口山,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   陈吕等来到水口山后,首先重建中共党组织,着手成立工会的筹备工作。他一面深入群众进行思想发动,一面组织工会筹备处,向矿方提出恢复1922年大罢工时所取得的一切权利,发清欠饷,容纳失业工人,释放在押工人,赔偿工人俱乐部损失等要求。矿局当局进行一系列的破坏活动:首先他们收买工贼朱科益、戴子,组织所谓“同乐会”与工会相对抗,同时散布流言蜚语,妄图破坏陈吕等在群众中的威信。陈吕、刘汉之等领导全矿工人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及时揭露他们的工贼面日。继之,矿局当局又指使朱科益等率领一批歹徒手持钢钎、斧头至陈昌住处,假借工人名义,反对成立工会,胁迫陈吕等离开,甚至派人暗杀陈吕等。但暗杀者被在暗中保护的工人秘密组织的义勇队拿获,押送至正在召开的湖南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处理。由于工人的坚决斗争和革命形势所迫,矿局当局不得不承认工会提出的条件。
  1926年10月,中共湖南区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农民最低限度之政治、经济要求”三十八条,号召湖南农民起来进行政治、经济上的各种斗争。10月l3日,何叔衡来到水口山向全矿党员传达省代表大会的精神,号召党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以水口山党组织为中枢掀起新的革命高潮。12月1日,在湖南区委领导下,省农协和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和工人代表大会。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的毛泽东应邀参加大会。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革命问题是农民问题”“反革命方面已有国际、全国和全省的联合战线组织,革命方面也应有同样的联合战线来对抗他们”。
  此后,陈昌等在水口山大力开展农民运动,使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如轰轰烈烈地展开减租减息退押、阻运禁柴,打击团防,建立农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运动,实现“一切政权归农会”。凡是成立农协的地方,都建立中共党、团组织,革命形势高涨。
  为进一步打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巩同工农革命联盟,促进工农运动更加深入发展,陈昌等决定在五一劳动节召开第一次工农联合大会,同时组织特别法庭,公审烟州的何遥卿和官庄的谷玉衡这两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矿区工人和18个地区的农民协会会员全部参加。公审开始,农民争先恐后上台控诉两犯罪行,当陈昌代表特别法庭宣布两犯死刑时,全场掌声雷动。
  1927年5月初,陈昌自水口山同到长沙,参加国民党省党部召开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5月21日,反动军官、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网网长许克祥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国民党省党部、市党部,省工会、农会,省党校及省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革命机关悉数被摧毁,中共党组织亦遭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进步人士惨遭杀害。长沙陷入极度白色恐怖之中。陈昌隐蔽在长沙郊区一位亲戚家,后转移到附近一座名叫飞龙亭的破庙中。其间,他一面设法寻找组织一面读书,有时作诗抒发自己的革命情怀,如1928年除夕有感:“壮志未酬身尚健,豺狼当道志弥坚。鸡鸣起舞迎新岁,披衣秉剑划长天。”
  1928年春,陈昌接到上海党组织来信,要他即赴上海工作。在上海,他曾在一所湖南人辦的群治大学教书作为掩护,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这年底,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派他去湘鄂西与贺龙一起扩大革命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陈昌和李季庸昼夜兼程奔赴湘鄂西,行至澧县,被诱捕押解到长沙,关进陆军监狱。敌人用尽种种手段,企图使陈昌说出共产党的秘密,陈昌坚贞不屈。敌人又把陈昌爱人毛秉琴找来,企图软化他,但这一着也失败了。陈昌平静地对毛秉琴说:“献身党的事业,是我生平志愿。今日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正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叮嘱毛秉琴千万不要悲伤,好好抚育3个女儿继承父志。
  两个多月过去,敌人始终一无所获,而浏阳、长沙的保释信却如雪片飞来。敌人惊恐万状,于1930年2月23日将陈昌杀害在长沙浏阳外。临刑时,陈昌奋然高呼:“革命一定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
  毛泽东得知陈昌被害的消息后,非常悲愤。后来,他在和宋任穷等谈话时,曾经无限深情地谈起过陈昌,赞许陈昌“是个好同志”“死得很英勇”。毛泽东对陈昌家属非常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困成立后曾多次亲笔写信给陈昌的女儿,要她们好好照料母亲,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和工作,还从自己的工资中寄数百元给她们,以为生活补助之资。
其他文献
小说类    《鸟奴》  ——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作者:沈石溪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753212524  定价:15.00元   内容简介:  一对蛇雕与一对鹩哥的窝居然筑在同一棵大青树上,共生共栖,相安无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真相?  作家简介: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退役军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为“国民党教父”,他与其弟陈立夫跻身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之列。谈起陈氏兄弟的起家,人们大都知道是蒋介石为报答陈氏兄弟的二叔陈其美的提拔之恩。在陈家声名最显赫的是陈其美,当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自任总理,陈其美任仅次于总理的总务部部长。  那么,陈其美是如何取得功名的呢?从很大程度上讲,这归功于其弟
《文史春秋》杂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特色,面向全国及海内外华人,着重选编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的史料,致力于对这些史料作深层发掘、综合整理、秘闻披露,并且对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以及传统文明从新角度去认识。非常需要现当代重大活动纪实、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海内外名人成功之路、军警谍史料等稿件。本刊力求突出特色,内容真实,权威可靠,具体生动,图文并茂。  《文史春秋》
厉害的女生我见多了,而“鬼面猴”的女生潘心怡嘛,在班上名气可算最大的了。  这学期,老师把潘心怡调在我的旁边。我眼睁睁地望着她坐下,毫无办法。看来,要倒一个学期的了!她黑生生的瓜子脸上,有两只大大的眼睛,眼珠几乎占满了整个眼睛,鼻子有点儿长,大大的嘴唇,可能是因为太爱说话了吧!  可能她要给我来个“下马威”,让我见识见识她的厉害,好好的桌子中间竟划了一条“三八线”,我白了她一眼但没开口,她在我的印
红柳的《狼与猎手》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位猎手在山上发现自己所下的钢夹夹住了一只狼,他正要举枪打的时候,不料自己也被别人下的钢夹夹住了,他恨死了那个越界下夹的该挨千刀的猎手。为了求生,狼吮尽了流在地上的自己的血,更令人震惊的是,狼还咬断了自己那条被夹住的前腿而获得了自由。可猎手呢?他没有勇气吮地上自己的血,更没有勇气舍去自己那被夹住的腿,而当获得自由的狼要消失在自己
在革命战争年代,鲁西南一带有一位响当当的侦察英雄,他智勇双全,对党无限忠减,屡屡深入敌营刺探、传递情报,长期在当地最大的顽匪头目身边卧底,并在关键时刻一举将其生擒,年仅25岁的人生历程写满传奇,他的名字叫秦锡爵。  走村串乡传递情报的“小货郎”  “七七事变”的一声炮响,日军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1939年春夏之交,日军侵入定陶县,组织伪军成立伪政权。一时间,敌、伪、顽、会、匪等各种反动势力的魔爪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顽强威武的主人公李向阳,《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丧胆、威震关内外的主人公鲍真,这两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极少人知晓这两位英雄的原型都源于同一人——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第十三团(济南军区一三八师四一二团的前身)团长包森。  包森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小名亥娃。包森是
陆汝群( 1902-1951),广西容县石寨乡下烟村人,陆汝群是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抗日将领,他曾先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又名黄埔陆军小学)、广东海军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高级班读书,成为黄埔将士中唯一一个在黄埔长洲岛就渎过4所军校的高级军事人才。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陆汝群跟着蒋介石、周恩来两次驰骋东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他跟随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从广东一路披
我叫卫笑,15年来除了调皮捣蛋没做过什么让父母引以为荣的事,但在中考时考上麒玉高中却为我的15岁画了个漂亮的句点。
龚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才女外交家。她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做外事工作长达30年之久。龚澎写得一手好文章,英文极好,品貌出众,善交际,被誉为“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周恩来一直视她为外交上的得力助手,多次称赞:“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周恩来的外事秘书  龚澎与周恩来结识于山城重庆。  龚澎是燕京大学高材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到延安,后被分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