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辨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我国第二语言的学习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思辨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而后从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展开说明,给出了从这两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做法,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辨;能力;第二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78-02
  
  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第二语言的学习成为了极为重要的方面。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第二语言,尤其是英语人才的培养都能倾注了很大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第二语言学习,在高校中的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一、我国第二语言学习现状
  2000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新修定并且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其中明确指出新世纪高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虽然这一要求是针对于英语专业的,但是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我国都同样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同时这种要求,对于将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对象的学生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第二语言的教学方向是本着提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主要方向的,并且明确了能力的范畴包括获取知识、独立思考以及创新。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看,无论是否英语专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现象,这种现象的起因不一而同,通常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制度。我国的应试制度作为一种有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总体状态的手段而言十分有效,并且自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但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僵化也同时存在,虽然应试制度的弊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针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僵化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纠正。从第二语言的学习角度看,应试教育直接带来的影响是对语言学习本身的否定,以及对题型和得分的过度关注,这种关注度的偏移直接导致了学习过程的形而上问题出现。
  (二)语言学习的自身特征。第二语言学习与汉语学习不同,汉语的学习,是学生从小到大都浸润在相关的文化环境中的结果,是学习-实践反复综合的学习过程。第二语言,无论英语或者其他类似小语种,其学习过程之后常常无法与实践过程实现有效衔接,即便是在学习之后存在有练习环节,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实现练习和实践之间的等同。练习通常会在总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输给实践,因此难以实现第二语言的有效学习。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从我国第二语言的教学进度看,在高中阶段基本就将所有的语法学习完毕,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集中在专业英语的词汇拓展以及习语的用法,同时对于实践十分注重。这种学习重点更加让学生采取背诵、模仿等学习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学习过程的僵化。
  以上描述的两个方面问题根源,其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想要对现存的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改进,适时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势在必行的方案。
  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从学习的目标层面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但是仍然未落到行动方案层面。在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很多学校都已经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加以落实。
  所谓“思辨能力”,最早源于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从原文中可以明确看出,这是一种批判的思维技巧,从思想角度看,与鲁迅先生的“批判的继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在第二语言的学习领域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学习,而是在于思考,并且从思考的过程中衍生出属于学生自身的观点甚至是语言习惯;同时也在于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同化,并且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多个方面涵义。毋庸置疑,思辨能力是一种较之现在的学生思维方式更为高级的思维,也是一种更为主动的思维,可以说思辨这种思维方式,意味着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同化到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手段。
  针对于目前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阻碍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诸多问题,并且综合思辨能力的培养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
  (一)阅读过程中的思辨能力
  无论是毕业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第二语言的使用,还是单纯为应试考虑,阅读能力都是英语学习必须发展的首要技能之一。一直以来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测试方法,都只是多读,并且结合阅读材料后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拿分能力,因为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会对教师出题的方式有所熟悉,并有效找到获取答案的句词,但是对于更为广泛的能力培养意义有限。
  对于阅读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而言,首先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材料,通常应当确保班上超过70%的学生能够以正常,或者正常偏慢的速度获取到阅读材料的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对生词进行猜测,而非在第一时间查询词典;当然应当确保每一篇阅读材料中遇到的生词不应大于三个。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学习本身吓退。对词汇进行猜测,能够在保持思维活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展开对于词汇的思辨学习过程,这种对于词汇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抵制通过背诵和记忆词汇而引发的学习过程僵化。此外,在对阅读内容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虽然还应当以提问形式展开,但是对于封闭式选项的问题应当予以避免,因为此类问题容易造成思维的定势,正确的提问方式是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发散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如果在对生词和文章涵义进行正确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甚至是讨论,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于专业学生而言,例如,英语专业或者日语专业等学生,此种教学模式必然极大提升思辨能力。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要依托校园各种组织和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
摘要: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应用英语的能力又是通过听说能力表现出来的。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能够克服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综合英语素质,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总结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  关键词
摘要:体验式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本文拟对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在民办高校实施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验式英语;探索;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64-02    一、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体验式学习理
自签署《巴黎协议》以来,我国减排压力剧增,急需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当前大气环境状况恶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大气环境承载能力面临超载现象,能源安全问题和用电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在以上问题的促使下,我国寻求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燃料的新型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以分担大电网的压力,弥补传统发电的不足。分布式发电是与集中发电相对应的分散式发电方式,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环境负担小、电力耗损少、用电安
一、试卷结构分析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由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组成。第一大题为语文积累与运用,有7个小题,共20分,由客观题组成;第二大题为综合运用题,由1个题3个小问题组成,共6
一、多媒体物理教学评估的意义多媒体物理教学评估是多媒体物理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探索和开展多媒体物理教学评估对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十分重要
摘要:法德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领域取得公认的成就,尤其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向导,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型、针对性,教师的选聘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作者以实地考察所见所闻出发提出思考,就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67-02    2011年,有幸赴法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在高龄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
针对社会关注的北大今年高招试行"高考(微博)+面试"的录取方式,北大招办负责入表示,目前还没有采用这种形式,录取仍然以高考为主。
摘要:文化的不同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有很关键之功用,唯有很好领会这些不同才能让交际正确进行下去,领会东西方语言文化在日常生活的不同,让人们可以避免不规范语言,从而提升运用正确语言之思想意识。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不同;英语;交际;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75-02    交际是人们运用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之过程,因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