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华集团 一只脚伸向大陆架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握协议书拍张照片,宏华集团董事长张弭一再要求摄影记者拍清楚上面的每个字。这份协议书上写道:中海油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向宏华购买海洋及陆地钻井设备,亦将宏华列为其优先供应商之一,此外,当宏华进行并购交易,如果需要其他投资者参与时,中海油总公司将享有优先参与权。
  时间是5月27日上午。张弭兴奋地对《英才》记者说:“我们要‘下海’了!”过去10年时间里,宏华集团从一个80万资产的小厂成为陆地石油钻井机械行业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生产商。而今后,宏华集团将会把一只脚伸向大陆架。
  
  上市为下海撑腰
  
  “我们还只是开发海洋的浅海,很小的一块,空间大着呢!”
  自从宏华集团3月7日香港上市之后,张弭一直忙着研究怎么生产宏华的海上钻井设备。宏华集团的招股书上说:筹集的资金将有60%投资海洋。此次上市,宏华集团共募集到30亿港币,用于发展海上钻井设备的资金达18亿港币。
  张弭说自己现在压力很大:“当初,我制订的是30%的投资规划,成不成压力不大;现在一上市,就必须具体化了,整个步骤要一环一环扣着走。今年基础建设搞完,2010年要出第一个产品。”
  现在张弭在积极寻找并购机会,且明年将会有所动作。“靠滚动发展不行了,我们计划是三年内陆地钻机达到规模100个亿,守住原来的产业,怎么发展?要‘下海’手笔就不能再小了。”
  海洋,对宏华集团来说是一个希望和挑战并存的领域,但从现在来看,似乎每一步都还很顺利。5月12日,张弭在宁波出差,计划建设一个海洋制造基地;5月27日,宏华集团又与中海油签署了准入协议。
  对于两年之后即将面世的产品,张弭认为宏华集团是有竞争力的:“我们第一步进入的是浅海,现在这个行业70%在新加坡。”
  分析自己的竞争对手,张弭说宏华集团会占上风,“浅海和陆地模块差不多,钻井设备难度最高的是钻井模块,这也是盈利最高的一部分,但新加坡的钻井模块基本上要购买,譬如承接了全球海洋钻井平台一半以上的新加坡吉宝船厂,而我们的自制率最高。”
  如果按照张弭的推断来计算,以后宏华集团的产能是这样的:月产15台陆地钻井设备,这会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年产5到10台海上钻井平台,并逐步从浅海走向深海,竞争全球三甲。
  “我们还只是开发海洋的浅海,很小的一块,空间大着呢。”张弭说。
  
  一项技术成就宏华
  
  私底下他们都对张弭说:你这个好是好,但实现还早。
  在宏华集团上市路演中,投资者提到最多的一个疑问是:“怎么生活安逸的四川会出你们这样的企业?”张弭说,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也不容易。
  1994年,在泸州川南矿区机修厂做技术员的张弭被调到宏华集团的前身——宏华实业开发公司的工厂做厂长,“他们需要一个懂技术的人来管理企业。”
  当时宏华实业开发公司经营的是和钻井设备相关的产品,例如,喷射泵、泥浆泵。而张弭觉得钻井设备这个营生可以干。他的父亲就是个石油工人,而他大学也就读于四川石油管理局职工大学。“读大学的时候去了几次井队,那个时候钻井设备都是仿造的,我就觉得当我毕业的时候,有这个可能去设计中国的钻机。大家都在仿造,我可以自己搞点儿东西出来。现在看着是落后,反之则是个机会。”
  1997年底,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进军钻井设备行业。
  宏华集团造出第一台钻机的时间是1996年8月,这是一台2000米轻型钻机,算是一个实验品。1998年,宏华集团正式推出第一个产品——7000米深井机械钻井,当时在钻井深度上是世界第一。“机械钻井干得很好,后来全国都按照我们的设计来做。”
  不过,真正影响宏华集团的是一台被称为ZJ40DBS数控变频钻机。宏华集团的钻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之后,张弭开始着手研究数控变频钻机,从1000米深度试验到4000米,并且做了小的工业性试验。于是,在中石油组织的全国专家会上,他把这个方案拿出来了。现场很多人对这一设计叫好,然而,私底下他们都对张弭说:你这个好是好,但实现还早。
  但是,2001年,这一项目就被列入经贸委重大装备创新研制项目,“当时给了我们80万补助”,张弭回忆说:“很大的一笔钱了。”
  样机当年就做了出来,2002年开始大批量出口,张弭描述当年的情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受宏华集团这一数控变频钻机影响,整个钻井生产行业的观念都改变了:“以前大家觉得是不可行的,但现在大家看宏华生产出来,又觉得是个方向了。可以说现代钻井的变频技术是我们领跑了。”
  现在,全球钻井设备市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会选择数控变频钻机,而宏华集团也凭借这项技术,资产规模从一个亿提高到五个亿。
  
  为美国设计“敲门砖”
  
  “只要我们进入,就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比较大的震荡。”
  宏华集团首次出口是在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购买了宏华集团的一台数控变频钻井。就在那时,张弭却瞄准了更大的国际市场——美国。
  张弭精心准备了一块“敲门砖”。针对美国市场特点和西方钻井作业的苛刻要求,宏华集团设计了40DBST钻机,这是一款“量身定做的数控变频拖装钻机”。
  然而,由于钻井设备动辄百万美元,出于担心,精心打造的设备却无人问津。于是,张弭想到了两个办法。
  首先,把工厂建到美国去。在钻机产品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前,就先投入上百万美元在美建厂,作为钻机成套、总装调试、展示和服务的基地。2004年11月,在世界石油装备中心休斯敦正式注册了“新大陆设备有限公司”,征地20英亩,兴建了厂房、场地和办公室等。
  其次,钻机可先租后买。
  2005年4月7日,宏华集团签订了第一个租赁协议,一台出口美国的大型成套钻机从宏华启程;8月6日,该台钻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海拔3000米的落基山脉正式开钻;9月10日顺利完成第一口井的作业任务,并创造了一个纪录——迄今为止在美国成功作业的海拔最高的钻机。而宏华集团因此赢得了8台价值3500万美元的订单。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占领了全球的制高点”,张弭毫不避讳地说,宏华集团之所以能在国际上立足,关键就是价格低,“我们能迅速组织生产规模,人力成本低,这在一般国家是实现不了的;另外,我们的原材料价格也比较低。我觉得只要我们进入,就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比较大的震荡。”
  宏华集团的招股书显示,2006年和2007年前8个月,出口收入分别为19.50亿元和8.30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83.55%、54.6%。
  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让张弭心里很踏实:“陆地钻机技术我们不愁,市场也不愁。陆地我不用操心了,整个市场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好”,原因很简单,“现在我们的技术质量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在我们这个价位上,其他公司再来制造,就没什么利润了。”
其他文献
如果现在还认为百事公司只卖糖水、薯片,你显然有些落伍了。从上世纪末开始,百事就意识到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它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在产品组合中不断添加健康的因子。  如今,在百事的系列产品中有18个品牌的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对你有益”的健康产品占了近50%。  2007年2月,印度裔女性卢英德接替退休的雷孟夫任董事长一职,在此前的2006年10月,她已经被任命为百事公司CEO。全
期刊
去年夏天引爆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恐慌。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很多书店的书架上摆出了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类经济史”著作,它的作者宋鸿兵彼时正身处风暴眼——美国一家专门做房屋抵押贷款的机构。  几个月后,宋鸿兵准备回国,却接到出版社的电话,告诉他之前安排好的所有签售、演讲活动都取消了,并且建议他“暂时不要回来”,先“避避风头”,因为有领导说这本书“思想反动”。宋还是回来了,在四川峨眉山“蛰伏
期刊
5554亿美元的市值,这是思科曾经达到的最高点,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也足以说明思科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地位。  最早是路由器,然后是交换机,思科凭借它对互联网的敏锐嗅觉,一次次地把握住了市场转型时期客户的需求。2000年,在思科鼎盛时期,甚至有超过75%的互联网数据是通过思科的产品进行传输的。  虽然在2001年开始的那场互联网的寒冬里,思科经历了自由落体式的下滑速度,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不是吗? 
期刊
黄辉讲话滔滔不绝,这大概是毕博9年管理咨询经历所带来的习惯。  在上海均瑶国际广场37楼的均瑶集团总部,这位进入均瑶将满3年的CEO给《英才》记者讲述了“现代服务业”这个略显模糊的词是如何走向清晰的。  这期间,他还推动了很多变革,然而,成效还没有最终体现,如他所言:“现在我们的主业还不是整个集团最赚钱的部分。”     加“E”开启的转型    “每到你要介绍公司的时候,说半天,到最后人家都糊涂
期刊
美国第四大金融巨头雷曼兄弟第二季度业绩出人意料地比原定日期提前发布了,而公告的结果则让华尔街分外吃惊——28亿美元的季度亏损。  这还是这家上百年历史的金融企业自1994年公开上市以来的头一遭,超过了诸多悲观分析师预计亏损额的3倍。造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38亿美元的抵押相关资产和杠杆贷款资产的注销。  雷曼兄弟的CEO理查德福德(Richard Fuld)发表评论说,他对如此业绩十分失望。信用预见公
期刊
编辑|张刚  最大开发商320亿悬疑    一个低调到极少直面媒体的人,在最近一年间却一直充当重磅新闻的焦点人物。他就是杨国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    2008年以来,更是如此:年初,即有传言称杨国强计划投资30亿元在内蒙古建“煤制油”示范工厂,此后投资估计最少达130亿元;5月,杨国强欲以125亿-130亿港元收购独霸香港电视界几十年的TVB消息一爆出,即令业界震惊;及至7月,他更是表示
期刊
曾因2004年虚增利润而逃过摘牌命运的ST大唐(600198.SH),这一次又通过非经常性收益的财务把戏保住了壳资源。不过,身处弱市之下的投资者已经不会为概念而狂欢了,没有实质性变化的ST大唐,只能让小股东们继续提心吊胆下去。  6月2日,*ST大唐发布公告,由于2007年扭亏为盈,撤消退市风险警示,并实行“摘星”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大唐”,涨跌幅限制仍为5%。保壳并没有给投资者们带来好心情
期刊
伊梅尔特需要一个开创历史的全新战略来证明自己。  谁让他是从韦尔奇的手中接过的接力棒呢——他的这位前任执掌通用电气长达20年时间,是过去半个世纪任职最长的CEO。这期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最初的130亿美元,最高时达到5600亿美元。韦尔奇本人还是商业世界里的超级明星,他的管理方式成为商学院的教学模板,他的自传成为各大职业经理人的枕边书。  围绕伊梅尔特的不利因素远不止这些。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天,美国
期刊
又是一整天的会议和调研,然后是会见企业家。6月12日,当拖着行李箱的徐新出现在《英才》记者等候的酒店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  一上来徐新就直奔谈话主题,这位一手扶持了网易、中华英才网、娃哈哈、真功夫等众多家知名企业的今日资本CEO,谈笑间娓娓道来她这13年来的投资之路。    做就做行业老大    竞争太激烈,如果一个企业做得好,那么很快就会有100个、1000个新企业出来瓜分市场。  “我们最看
期刊
研究支持|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 袁绪亚    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为MBO(管理层收购)创造了更好的运作机会,或许依然羞羞答答的MBO在未来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道靓丽风景。  7月,三一重工大股东的不减持承诺和丽珠集团在二级市场的股份回购成为A股市场上市公司效仿的对象,也终于使跌势不绝的行情迎来了喘息的机会。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们站出来,担负起了“救市”的责任,或多或少有些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