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问津书院的魅力何在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中,天津问津书院已走过了第五个年头。至今,天津问津书院揭牌剪彩仪式的场景,仍深存于我脑海之中。当我从问津学人侯福志先生的博客里知道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应邀为书院揭牌时,我的心为一个文化载体的诞生欢呼雀跃;当看到天津问津书院学者云集,理事长王振良先生气宇轩昂、信心满怀的样子时,我心里又浮过一丝忧虑:从古至今,受传统私塾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的书院多如牛毛,多数书院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天津问津书院又将何去何从呢?
  第一年过后,每月一次的问津讲坛和每年一次的问津学术年会,让我看到了书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事实告诉我,天津问津书院的创办没有噱头,有的只是学者仁人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二年后,我又惊喜地拥有了几本天津问津书院编撰的口袋书——《问津》《开卷》《参差》,每一本都是天津问津书院赠予各地学人的。从撰稿、编辑、排版、印刷到邮寄,都饱含着问津学人的心血。凡此种种,皆与经济利益无关。
  第三年,天津问津书院也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成员从最初的二十余人发展到今天的二百余人,几乎囊括了目前天津最活跃的地方史学者。在这个群里,大家多以文史话题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共同促进津沽文化的发展。
  第四年,我在天津问津书院的群里从默默无闻的“潜水艇”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了“巡洋舰”,偶尔撰写的书评得到学者肯定,我也在天津问津书院群里结识了更多好友。人们都说见贤思齐,在各位师友的帮助下,我对津沽文化研究的好奇心和興趣点更加强烈,研究探索的步伐也越发坚定。
  转眼间,天津问津书院即将走过第五年,我爱上了书院里的师友,我爱书院里的故事,我更爱书院的讲座和良好的读书氛围。天津问津书院是富饶而充盈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人摒弃小我实现人生追求的一片净土。天津问津书院已成为群贤毕至的场所,成为津沽文化研究与发展的基地,搭建了市民近距离与学者交流的平台,在继承发展天津文化亲民特点的同时,将津沽文化演绎成可以触摸的城市风景。
  当我打消最初对天津问津书院发展的疑虑,回顾天津问津书院五年发展历程时,不由得思考天津问津书院的魅力何在?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天津问津书院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学术研究群体最容易走上闭门造车的象牙塔之路。天津问津书院一方面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向民间转化的研究路径;另一方面也能吸纳各家的研究之长,而且能让具有相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相互交流,推动和促进津沽文化的深入开展。
  二是天津问津书院文化的包容性。天津问津书院的文化是以天津文化研究为内核,学者团队中以天津学者为主,同时各地学者也能够聚集在书院的旗下,我所知道的就有北京、南京、四川、湖北、华北和东北等地的文人雅士。大海不择溪流,问津亦是如此,问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但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也为明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天津问津书院同仁的自由性。做学问最怕被条条框框禁锢,在问津圈里做学问是幸福的。学者们到天津问津书院来去自由,围绕学术发言自由,讲座与学术活动可以参考个人时间进行“菜单式”选择。这样的组织方式,需要有极大的文化自信,天津问津书院做到了。正因为这种不慕形式和规模的真学问团体,才赢得了更多志同道合人士的积极响应。真正的学问必然是小众的,小众的研究具有引领性才能推动大众文化的发展。
  四是天津问津书院的活动公益性。名利社会焉能不为名利所动?天津问津书院以白莲般的品格做了很好的回答:作者无偿给天津问津书院提供稿件,天津问津书院的支持者从来不提回报,印发问津文库丛书以及各类内部资料,赠送给有需求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天津问津书院没有任何私利。天津问津书院为学者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学者们也在这个平台上促进了天津问津书院的文化传播。
  静观天津问津书院的发展步伐,我也慢慢地将自己融入到问津文化之中,以成为天津问津书院的一员为荣。我愿意在传播问津文化,为促进北京与天津文化协同发展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偶尔有一次翻阅到邵勇胜先生著的《大邵村纪事》,不忍释卷,一连三天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一个个栩栩如生、淳朴善良而又聪明勤劳的父老乡亲形象浮现于我的面前。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中国农村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所描述的祖父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农民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集中反映在书中描述的祖父的精神上。祖父的精神,是一种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精神;是一
期刊
时光不老,有些人、有些事、有些书永载大百科出版史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曾有这样一支编辑队伍:他们心系儿童,不负使命,自主创新,在商业化的出版大潮以及同质化的出版洪流中,始终坚守文化的自信和出版人的自省。十余年间他们心手相连,同声同气,唱响自豪的同一首歌——“为中国孩子编自己的百科全书”。他们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和认可,他们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缔造了百科出版的精美华
期刊
最是书香能致远,至乐何如诵好诗。为提升读者朋友的国学修养,满足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对诗词的欣赏水平,黑龙江省图书馆自2015年7月以来连续面向社会大众开办四期古诗词吟唱公开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项目概况  黑龙江省图书馆一直以传播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大众为己任,积极探索多途径的文化傳播模式,主动承担社会教育职责,自2015年7月起联合黑龙江
期刊
无庸讳言,武汉沦陷史研究曾经长期受到冷落。我虽然对日军侵略暴行做过若干系统揭露工作,但那只限于南京市内,并非武汉本地, 因此内心常怀愧疚之感。有件事使我尴尬。2002年,日本“铭心会(南京) ”会长松冈环率团专程前来武汉,调查武汉沦陷时期日军暴行。她是我在从事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学术活动中结识的亲密战友, 我当时正在汉城大学参加世界史国际研讨会,且还是大会主题发言人之一,只能委托两位年轻学者接待。
期刊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坚持“一个统领”、打造“三型集团”的战略部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坚持内容建设、内容创新为核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书香中国”和“北京阅读季”读书活动的号召,按照“北京阅读季”的推广模式,结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举办了系列活动。活动受到了出版业界、新闻媒体的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办到今年已经40年了。40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已先后出版两版,现在还在继续编纂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以严谨专业的学术水准、权威准确的条目内容,在读者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在市场上形成了知名品牌,成为文化出版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为纪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本刊特制作了一个专题,并对该
期刊
6月30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新阅读杂志社承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国戏曲学院协办的“凝聚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人民出版社读书会阅读推广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大会揭晓了“阅读推广优秀合作机构”“阅读之星”“阅读推广优秀名家”的获奖名单并给予表彰。  本次阅读推广大会以“凝聚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期刊
2018年7月19日,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书博会秉持展、销、阅相结合的办展精神,着力将主会场打造成一个汇集中国出版业成果、成就的展销平台。凸显“时代主题”“融合发展”“全民阅读”“现场交易”“科技含量”“知识关爱”“绿色节俭”“展会联运”等亮点。书博会设置一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面向市民优惠售书,并开通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巴士,方便与此间召开的香港书展
期刊
2014年以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承办的“勉学书屋”公益项目,已在湖北省红安县、襄阳市和宜昌市革命老区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里建立了27所“勉学书屋”阅览室,捐赠图书、期刊及电子出版物共380万元码洋。这个项目不仅为革命老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和场地,也为关注老区发展的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搭起了一个公益平台。为了解老区少
期刊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问津”之义为书院命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书院毁于八国联军炮火。问津书院是古代天津建筑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社会影响最广的教育机构。  今天重建的天津问津书院在探索实践中成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公共文化机构,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天津问津书院和河北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