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车护学管理”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基于学校的角度对德育进行自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道德的学校德育需要进行严格坚持。在现阶段社会专业革新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开展青少年现代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全面发挥的基础上,确保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判断、自我控制、文化选择能力等的良好发展。校车护学管理能够为莘莘学子的平安保价护航,而基于“校车护学管理”开展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更加符合学校德育的需要。
  关键词:校车护学管理;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66-02
  引 言
  德育教育从小抓起,主要体现在从小学生抓起从学生身边贴近实际生活的微小事物抓起。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快的基础上,学校要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进而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基于“校车护学管理”进行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实际情况。
  一、创设德育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德育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成长发展,从中收获帮助和启发。基于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生德育学习场景的德育教學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认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让学生对德育教学给予高度认可[1]。在情境创设基础上,教师应和学生一同来面对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挖掘,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进而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原有的受教育者的位置向“求学者”的角色进行转变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如何教,而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学生怎么学、对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给予引导等。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构建的空间十分开放,在向教师所创设的相应情境中迈进时,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和构建者共同进行学习。
  例如,“校车护学管理”作为“开学第一护”工作,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以此切实筑牢学生乘车安全防线。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可以以“校车护学管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如“我每天离开家上校车有什么表现?我上校车时是怎么做的?我乘坐校车到学校后有哪些行为?”等。通过此类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而不是纯理论的灌输形式,引导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思考自身的行为、表现等。在学生阐述自己做法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通过学生常常接触的小事,参与到教师的德育教育中。基于校车护学这一过程,触发学生对德育的感性认识。
  二、增强德育的人文性,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会对德育教育的“人文性”及“渗透性”十分重视。基于上述性质的德育的开展,不仅具有显著的德育教育效果,而且能够使德育教学极具人情味,能够确保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德育校本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以及公共生活规则意识教育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渗透。这要求教师对青少年成长的快乐进行积极分享,并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进行共同面对,进而实现同欢乐、共烦恼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
  例如,基于“校车护学管理”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校车护学管理”开展“校车如何护学”的小型辩论会。教师可以在班会上,针对下次班会“校车如何护学”的辩题进行提前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下次坐校车时感受校车护导员的人文性服务和帮助,进而在具体辩论会开展时进行共同交流和探究。辩论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课后任务,即以“写给校车护导员的请求书”为题,写一篇从自身角度如何帮助校车护导员共同开展校车护学管理工作的作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作时根据辩论会的内容和自身观点,阐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上校车时不推攘等,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
  三、实现知识的软着陆,通过体验感受德育
  通过感染所实现的道德教育,往往比教导的方式更具影响力。基于学生角度、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青少年生活和思考进行充分反映,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式进行积极探索,是知识“软着陆”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借用其他方式来“说话”,通过对各领域经验的借鉴,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境界;通过对青少年自主作品的借鉴,将学生心灵体验进行体现。而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实现对德育的感受,从而有效避免以往生硬的和逆反的说教方式的弊端。
  例如,在“校车护学管理”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可以顺手做到的哪些小事能够体现与校车护导员对校车护学的共同管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之自身坐校车的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即“我上校车时不会推挤其他同学,因为这样不安全;我在坐校车时不会乱跑、乱跳,因为在校车行驶过程中这样做会很危险”。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之具体的自主阐述,不仅实现了德育知识的“软着陆”,而且在学生对自主观点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突出德育情感教育,强化学生德育认知
  在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对比知识要求及人文要求,人文要求的突出,能够基于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将德育教育的情感充分发挥,进而实现学生德育认知的不断提升。在对爱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为了要对爱的定义、意义、内涵等进行掌握,而是需要学生用心体验爱、发自内心地学会如何去爱,不仅做到爱自己,同时也需要做到爱家人、爱他人、爱社会,将小的爱向大的爱进行逐步发展,才能确保学生由内而外地升华。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以及具体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不应该过于侧重知识,而应该对体验进行重点强调,基于体验,确保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在具体“校车护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导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对护导员的行为进行重点关注。校车护导员通过学生坐上校车这一刻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为其提供满足需求的帮助;而学生在对护导员给予的帮助进行切实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护导员给予的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德育教育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德育认知的强化,实现校车护学管理实效性的全面发挥。
  结 语
  通过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小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基于“校车护学管理”德育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积极构建德育校本课程,从而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身边一切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整合,以学生熟悉的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品质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黄晓钰.农村小学生“流失进城”之问题探讨及原因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6-10-29(003).
  作者简介:宋海燕(1976.1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德育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课本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
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高效教学,语文教师应当以科学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为抓手,开展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梳理历年来有关重复冲刺能力(Repeated Sprint Ability,RSA)的研究文献(n=247),对重复冲刺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和展望。重复冲刺是指运动员完成连续多次短时间的
裁判员队伍对于促进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甘肃省篮球裁判队伍的现状及其特征,从选拔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和聘任机制、终身学习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跨
“狂人”(“疯子”)是“五四”时期鲁迅创化与激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原型之一,是多种原形要素的综合。《红楼梦》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原型要素,重要特征是“疯癫”。 “Madman ”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论述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经济、管理等因素对其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为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西北藏族聚居区高等师范院校“双语”教学承担着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各类藏汉“双语”专门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来。西北藏族聚居区各高等师范院校的“双语”教学在实践探索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
摘 要:当前语文教学的尴尬在于许多教师拘泥于课文、肢解文章,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从整本书出发,从主题学习入手,带领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阅读,讨论感悟,从阅读到写作,有计划地、有序列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或许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主题学习;积累;阅读;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都具有重要的作